淮南援疆教师朱奇文:大漠深处育桃李 匠心耕耘映初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2 01:03 1

摘要:2024年8月,蝉鸣聒噪的淮南街头,朱奇文整理好行囊。这位深耕教坛二十余载的物理教师,望着西行的车票,脑海中浮现出援疆动员会上的那句话:“边疆的孩子,也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带着对教育的赤子之心,他跨越近5000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

2024年8月,蝉鸣聒噪的淮南街头,朱奇文整理好行囊。这位深耕教坛二十余载的物理教师,望着西行的车票,脑海中浮现出援疆动员会上的那句话:“边疆的孩子,也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带着对教育的赤子之心,他跨越近5000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种下了一棵关于梦想的胡杨树。

深耕课堂让物理之光照亮沙漠

初到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朱奇文便投身于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这里的学生物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参差不齐,语言交流也存在一定障碍,教学难度不言而喻。但朱奇文没有丝毫退缩,他深入了解学情,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困境,认真分析每一份作业和试卷,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

课堂上,朱奇文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讲解“压强”时,他结合皮山县常见的骆驼在沙漠行走的场景,阐释宽大脚掌如何减小压强,让学生们瞬间领悟。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精心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

在朱奇文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对物理望而却步的学生,如今主动提问、积极讨论。在十二月份的考试中,所带班级物理平均分提高了8分,朱奇文也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荣获十二月份“优秀教师”称号。

教研领航在戈壁滩搭建成长阶梯

作为八年级物理教研组长,朱奇文深知团队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他认真负责物理教研组的日常工作,积极组织各类教研活动,致力于打造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教研团队。

朱奇文精心策划并开展了说课和无声上课的讲座活动。在说课讲座中,他详细剖析说课流程,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展示教学理念,让教师们茅塞顿开。无声上课讲座里,他亲自示范,从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过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每个细节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演示和讲解,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在朱奇文的带领下,物理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们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成长进步。在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中,物理组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案获得一致好评,多位教师在县级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

朱奇文在教研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是在培养优秀教师,而是在培育扎根边疆的教育火种。”

青蓝相接让教育星火世代相传

朱奇文积极参与学校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他与青年教师古丽排日、邵富阳结成对子,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全程悉心指导。在备课环节,帮助古丽排日、邵富阳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上课时,朱奇文随堂听课,课后耐心指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作业批改方面,教导古丽排日、邵富阳如何通过作业反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在朱奇文的指导下,古丽排日、邵富阳进步飞速,古丽排日感慨地说:“朱老师是我教育路上的启明星,没有他的引领,就没有我的今天。”

精神传承在援疆路上书写答卷

朱奇文在援疆期间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淮南师范学院援疆团队的关注。淮南师范学院领队岳德良邀请他与淮南师范学院援疆实习生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交流中,他真诚分享自己在援疆期间的教学心得、班级管理经验,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他强调,援疆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与心的交流,鼓励实习生们尊重学生差异,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的梦想。实习生们纷纷表示,朱奇文老师的分享让他们受益匪浅,为他们未来的援疆支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这次交流分享活动,朱奇文不仅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了年轻一代的援疆教师,也进一步增强了援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朱奇文在皮山县的援疆支教工作,是一次爱心与责任的践行,是教育梦想在边疆的绽放。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们收获了知识与成长,教师们提升了教学水平,援疆教育精神也在新一代教师心中生根发芽。

当有人问他苦不苦时,他总会望向远处的胡杨林:“你看那些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我们援疆教师,不就该像胡杨一样,把根扎进边疆的土地里吗?”

春风又绿昆仑山,在“朱奇文”们的努力下,皮山县的教育沃土上,一棵棵幼苗正在拔节生长。他们种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跨越山海的教育初心。当援疆之路延伸向远方,那些被点亮的梦想,终将在沙漠深处绽放成最绚烂的花海。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21日)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来源:淮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