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公园!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9月29日免费对外开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6:31 2

摘要:近日,随着温榆河公园二期工程完工,北京最大的“城市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公园如期实现了“五年成型”的目标。据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温榆河公园二期将于9月29日全面对外开放,开放后市民可前往免费游园,无需预约。

近日,随着温榆河公园二期工程完工,北京最大的“城市绿肺”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公园如期实现了“五年成型”的目标。据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温榆河公园二期将于9月29日全面对外开放,开放后市民可前往免费游园,无需预约。

温榆河公园是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城市绿色空间,已成为北京城区规模最大和类型最丰富的自然带,是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也是北京最大的公园,在生态涵养、防洪安全、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低碳智慧、国际交流等多领域均已发挥综合效益,使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

铸就最大城市自然带

温榆河公园一期12平方公里于2022年开放并引发广泛关注,如今随着二期工程的顺利完工,公园整体规划的30平方公里已全面建成。温榆河公园现已成为北京城区规模最大和类型最丰富的自然带,也是北京最大的公园。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内约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0%)的区域采用留野、再野化、荒野化的管理理念,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斐然。

截至目前,公园内记录到的动植物物种已超过880种,五年内新增超过200种,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健康水体的指示性水生生物在多处水域被发现,蝶类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双双提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方狭口蛙等在此安家落户。更令人欣喜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黄胸鹀、大鸨、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稀客”频频到访,长尾鸭、黄脚银鸥、理氏鹨、红尾鸫等物种不断刷新公园鸟类记录,而鸳鸯、苍鹭、大白鹭等“常驻客”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温榆河公园显著提升了北京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北京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亮丽“金名片”。

平急两用,建成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

温榆河公园二期的建成,其战略意义远超休闲游憩范畴。它被赋予了关键的城市安全职能——作为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其蓄滞洪量高达1200万立方米。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完善中心城区防洪体系和城市副中心防洪系统工程的重要节点。

通过科学的流域规划和先进的水利设施建设,公园巧妙实现了“平急两用”:平日是市民游客享受自然美景的乐园;遇到常规降雨时,公园变身为城区东北部的“大海绵”,积蓄雨水,并有效补充绿化和市政用水,每年可节约用水400万方;在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则可迅速转化为有效的洪水蓄滞空间,极大缓解下游区域的防洪压力,显著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综合韧性。这种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城市规划建设中安全优先、功能复合的原则,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与安全效能最大化,为首都的防汛安全增添了又一重坚实屏障。

打造活力市民乐园,带动区域繁荣

温榆河公园二期致力于打造“北京城区最大的百万市民乐园”和“千万市民的后花园”。

园内规划建设了满足全年龄段需求的多样化活动场地。从静谧的森林步道、观鸟湿地、露营地,到充满活力的草坪音乐节、创意市集,以及马拉松、自行车、网球、马术等体育赛事,再到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文化展览,这里已成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活力舞台。无论是家庭周末出游、朋友聚会,还是个人寻求放松,都能在此找到心仪之所,使其真正成为服务超大型城市市民的高品质户外生活中心。

蓬勃的发展势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朝阳片区为例,公园总消费额从2021年的1826.29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30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33%;人均消费额年均增长率亦超过33%。公园已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超400场,如“北京千灯夜点亮夜京城”、“2023无线音乐节”、“2024温榆生活节”、“森林百鸟音乐节”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公园累计接待游客已超1180万人次,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好评率稳定在95%以上。

一区一策,跨行政区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态空间

温榆河公园地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是北京跨行政区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态空间。公园位于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内,地处温榆河、清河、小清河三河交汇处,是城市副中心上游重要的生态走廊与防洪通道,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朝阳区约17.7平方公里,顺义区约7.5平方公里,昌平区约4.8平方公里),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重点生态修复区域,公园二期建设充分尊重并凸显了各区的资源特色与发展定位,形成了“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精彩格局:

· 朝阳段:打造“五宜”融合的城市活力区。 紧扣“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目标,着力构建功能复合的城市绿色客厅。注重与周边城市功能无缝衔接,引入创新业态,创造就业机会,营造学习交流氛围,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 昌平段:树立“低碳温榆·智创未来”的实践高地。以“未来智谷”为主题,突出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广泛运用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展示智慧园林、新能源利用等前沿理念,设置互动体验设施,传播绿色发展知识,是展望未来绿色智慧生活的窗口。

· 顺义段:承载文化传承与乡愁记忆。 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底蕴,将地域特色、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艺术相融合。通过景观节点、文化小品、特色非遗剪纸活动等方式,讲述顺义故事,留存乡愁记忆,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空间。

公园建成5条生态水系廊道10片湿地

公园建成5条生态水系廊道,10片湿地,共计350公顷常水面,全部使用再生水,日常水系廊道缓缓流动,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净化,为下游城市副中心提供不少于35万方/日的清洁生态水源。通过恢复自然岸线、构建多层次湿地系统、培育水生植物群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生物多样的治理目标。这一实践不仅极大改善了温榆河本身的水生态环境,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城市河湖复苏及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温榆河样本”,标志着首都水务治理理念已向兼顾生态修复、景观营造、休闲游憩、文化传承和价值创造的“生态水务”实现了成功转型与跨越。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