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大疆遗产”,一汽57亿收购卓驭科技,买下的是智能驾驶的入场券与保险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7:22 1

摘要:◆当全球无人机巨头大疆因“利润太低”而选择放手,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却斥重金将其接过。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业务转让,而是一场关于汽车产业未来走向的深刻分歧。

◆当全球无人机巨头大疆因“利润太低”而选择放手,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却斥重金将其接过。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业务转让,而是一场关于汽车产业未来走向的深刻分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22日公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收购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35.80%的股权,与原控股股东New Territory形成共同控制。这笔交易总额据传高达57亿元人民币。然而,这桩交易最引人瞩目的并非金额,而是其戏剧性的背景:卓驭科技正是脱胎于大疆车载,而大疆放手的原因,竟是认为汽车市场“利润太低,挣钱太难”。一汽的此番“接盘”,是一场战略误判,还是一次精准“抄底”?

共同控制背后的战略考量

根据公示信息,此次交易采取增资加股权收购的组合方式。交易后,一汽股份与New Territory持股比例仅差0.95个百分点,形成近乎均衡的共同控制局面。

此处的“New Territory”特指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中文可直译为“新领域技术有限公司”),它是在此次一汽收购案中卓驭科技的原控股股东。

可以理解为“New Territory”就是大疆为孵化和管理其车载业务而设立的关联公司或投资平台。

这种股权结构设计既满足了一汽作为央企车厂对关键供应链安全的需求,又保留了卓驭科技作为技术公司的独立发展空间。从市场份额看,卓驭科技2024年在中国境内ADAS市场的份额不足5%,而一汽股份在乘用车市场和商用车市场的份额分别为10-15%和5-10%,双方构成典型的上下游关系。监管层将此次收购认定为简易案件,理由是双方市场份额尚未触及反垄断层面的阈值。但产业趋势比监管更值得关注——随着电池、芯片、智能驾驶等关键环节的竞争加剧,整车厂已不满足于外采,而是倾向通过资本介入深度绑定。

车企竞逐下的供应链重组卓驭科技已成为众多车企争相投资的技术平台。加上一汽,卓驭目前至少获得4家车企投资,其他3家为比亚迪、上汽、北汽。这些车企均为其合作客户,其中上汽通过上汽通用五菱合作。

卓驭官宣过的其他车企客户还包括大众、奇瑞、东风、长城、奥迪,几乎囊括了国内主流传统车企。这种多车企入股但保持卓驭独立的模式,反映了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趋势。

车企需要核心技术的掌控权,但又希望避免重复投入;技术公司需要规模化应用场景,但又希望保持技术中立性。卓驭的股东结构恰好平衡了这对矛盾。

从“大疆弃子”到“车企宠儿”卓驭科技于2022年10月28日成立,其核心团队和技术源自大疆车载。此前,大疆曾希望复制华为的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模式,但残酷的现实让其迅速调整了战略。

“大疆本来也希望能够复制华为的模式,但发现汽车市场的利润太低了,挣钱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很难。”据某媒体报道,一位原大疆车载员工的这番话,道出了大疆退场的根本逻辑。作为一家在消费级市场拥有极高利润率的技术公司,大疆难以忍受汽车行业长周期、重资产、低回报的“游戏规则”。

然而,在大疆眼中的“鸡肋”,在一汽等传统车企看来却是生存的“刚需”。当智能驾驶成为决定车企生死的关键赛道,拥有一个不受制于人的、成熟可控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其战略价值远超短期的利润考量。一汽的收购,正是在此背景下,为确保供应链安全而发起的果断行动。

一汽的考量:为何必须拿下卓驭?

对一汽而言,收购卓驭科技是其智能化转型的破局点,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补上最致命的短板。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像一汽这样的传统巨头最大的焦虑在于灵魂(软件与算法)被外界掌控。通过入股卓驭,一汽不仅获得了技术,更获得了话语权,避免了在核心技术上沦为“组装厂”的风险。

第二,“油电同智”的独特路径。卓驭科技提出的“油电同智”方案,为一汽庞大的燃油车存量市场提供了平滑的智能化升级路径。这正是一汽相比新势力车企的独特优势战场,能让其传统基本盘焕发新活力。

第三,联合防御,对抗“强者”。卓驭科技已获得包括比亚迪、上汽、北汽在内的多家主流车企投资。这种格局下,一汽的入股更像是一场传统车企的“联合防御”。通过共同扶植一个独立于科技巨头(如华为、百度)之外的第三方技术平台,车企们希望能保住供应链的主导权。

产业链重构:利润之争还是生存之战?

大疆与一汽对同一业务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揭示了当前汽车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大疆的逻辑是科技公司逻辑:追求高利润率、快速回报和轻资产运营。当汽车业务无法满足这一期望时,果断剥离是理性选择。

一汽的逻辑是制造业巨头逻辑:在行业颠覆性变革面前,首要任务是保障产业链安全与长期生存。此时,对关键技术的投资不计成本,因为它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场交易因此超越了简单的买卖,成为两种产业逻辑碰撞的典型案例。它表明,智能驾驶的竞争已从技术研发层面,升级为对整个供应链控制权的争夺。

总结

大疆因利润退场,一汽为生存进场。卓驭科技的命运转折,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核心已从“电动化”的上半场,进入“智能化”的深水区。这里不再是轻资产的科技游戏,而是需要重资本、长周期和深厚产业积累的硬仗。

一汽的57亿,买的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股权,更是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为自身买下的一份保险和入场券。这场豪赌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

来源:汽车维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