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某华仔在直播中与助农主播“卤鹅哥”发生激烈冲突,其威胁性的言行瞬间点燃了舆论的导火索。直播画面中,翁某情绪失控,言语粗暴,这一幕被迅速截图、录屏,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网友们的愤怒如潮水般涌来,话题热度持续飙升,舆情呈爆炸式扩散。
近期,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某华仔在直播中与助农主播“卤鹅哥”发生激烈冲突,其威胁性的言行瞬间点燃了舆论的导火索。直播画面中,翁某情绪失控,言语粗暴,这一幕被迅速截图、录屏,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网友们的愤怒如潮水般涌来,话题热度持续飙升,舆情呈爆炸式扩散。
餐饮行业向来对食品安全和高管言论极为敏感。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的健康,而高管作为品牌的重要代表,其一言一行都与品牌形象紧密相连。此次文和友事件,再次凸显了危机公关对餐企的生死攸关性。在餐饮行业,“高管即品牌代言人”,他们的不当言行可能会让品牌多年积累的声誉毁于一旦。一个小小的直播失误,就可能引发品牌信任危机,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01、拆解文和友危机事件三重失误
1、失控现场:情绪管理失守引爆舆论
在那场引发轩然大波的直播中,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某华仔与助农主播“卤鹅哥”的冲突细节令人咋舌。直播伊始,双方交流尚算平和,但随着话题深入,翁某情绪逐渐失控,言辞愈发激烈,甚至抛出威胁性话语。他涨红着脸,语气强硬,每一句话都像重锤般砸向观众的耳膜。这一失控表现,瞬间成为网民情绪的爆发点。网友们对翁某的粗暴言行感到震惊和愤怒,纷纷在评论区表达不满,指责其缺乏基本的素养和风度。
这一事件暴露出高管在公开场合言行规范的严重缺失。在公众视野下,高管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企业的形象。鹤九在《餐饮公关力》中提到:“高管即危机第一道防火墙”。然而,翁某的冲动行为,不仅未能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反而亲手点燃了危机的火焰,让文和友陷入舆论的漩涡。这种情绪管理的失守,给品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为其他餐企敲响了警钟。
“高管即危机第一道防火墙”。然而,翁某的冲动行为,不仅未能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反而亲手点燃了危机的火焰,让文和友陷入舆论的漩涡。这种情绪管理的失守,给品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为其他餐企敲响了警钟。
2、滞后应对:黄金四小时法则失效
事件发酵后的24小时内,文和友的应对举措显得迟缓而无力。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危机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引发广泛关注。按照美团餐饮学院指南中的“危机响应时间窗”理论,企业应在危机发生后的黄金四小时内做出有效回应,以控制舆情的扩散。
然而,文和友在事件发生后的数小时内,没有发布任何官方声明,任由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相比同类事件中其他企业迅速响应、积极沟通的做法,文和友的滞后应对显得尤为突出。当竞争对手已经采取行动安抚公众情绪时,文和友却还在沉默,这无疑加剧了公众的不满和质疑。这种对危机响应时间的忽视,使得文和友在舆论战场上陷入被动,错过了控制危机的最佳时机。
3、信任崩塌:企业价值观遭连环拷问
文和友一直以来打着“助农”的标签,试图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然而,此次翁某在与助农主播“卤鹅哥”的冲突中,“助农”标签不仅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遭到反噬。消费者开始质疑文和友的企业价值观,对其“助农”的真实性和诚意产生怀疑。
餐饮界认为:“危机公关本质是信任重构工程”。在这次事件中,文和友的信任体系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视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看重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担当。当企业的言行与所宣扬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时,消费者的信任就会瞬间崩塌。文和友需要认识到,重建信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通过实际行动来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02、餐企危机管理新范式
1、危机预警体系构建方法论
美团餐饮学院《2024高管危机管理指南》提出的“舆情监测 - 风险评估 - 预案演练”三维模型,为餐企构建危机预警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舆情监测是危机预警的首要环节。餐企需借助数字化监测工具,实时监控各大社交平台、新闻媒体、点评网站等渠道,及时捕捉与品牌相关的信息。这些工具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筛选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机信号。例如,当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吐槽某家餐厅的食品安全问题时,监测工具能迅速发出警报,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则是在舆情监测的基础上,对潜在危机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餐企要综合考虑事件的性质、传播范围、公众关注度等因素,评估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企业可以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预案演练是确保危机预警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餐企应定期组织模拟演练,让员工熟悉危机处理流程,提高应对能力。演练内容可以包括新闻发布会、媒体沟通、客户安抚等环节,通过实战演练,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鹤九老师曾说:“防微杜渐是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危机公关策略”。构建完善的危机预警体系,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与危机爆发后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相比,这些成本是微不足道的。通过提前预防和有效应对,餐企可以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2、高管团队的危机素养必修课
董事会级别危机培训机制是提升高管团队危机素养的重要途径。餐企应定期组织董事会成员参加专业的危机管理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公关人士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危机处理策略、媒体沟通技巧、法律法规等方面,让高管们全面了解危机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高管们在模拟场景中锻炼应对能力。同时,建立危机管理考核机制,对高管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确保他们真正掌握危机管理的技能。
此外,高管团队还需了解媒体应对禁忌清单。在危机发生时,高管应避免发表不当言论,如推卸责任、态度傲慢等。同时,要注意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引发更多的质疑和猜测。
美团餐饮学院指南中的“决策层危机领导力评估体系”为餐企评估高管团队的危机素养提供了参考。该体系从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维度对高管进行评估,帮助餐企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提升高管团队的危机素养,餐企可以在危机来临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应对危机。
03、餐企危机公关实战七大法则
1、黄金时间切割术
首响声明是餐企应对危机的关键一步,其内容框架需清晰明了。应包含对事件的基本认知,如承认问题存在;表达诚恳态度,展现对消费者和社会的歉意;简要说明初步应对措施,让公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决心。
发布渠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优先选择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自有渠道,确保信息准确传达。同时,可借助权威媒体平台扩大声明影响力,增强可信度。
不同危机等级需采取不同响应策略。对于轻度危机,可在首响声明中快速回应,表明会关注并妥善处理;中度危机则要详细说明调查进展和解决方案;重度危机除了全面回应,还需高层领导出面表态,展现负责的态度。在危机爆发的黄金时间内,合理切割时间进行有效声明,能为餐企争取主动,控制舆情走向。
2、利益攸关方分级安抚策略
针对不同利益攸关方,餐企需设计不同的沟通话术。
对于消费者,要表达真诚歉意,强调保障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决心。如“我们深知此次事件给您带来了不便,会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监管,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可提供一定补偿,如优惠券、免费菜品等,以挽回消费者信任。
加盟商方面,要稳定其信心。告知他们企业正在积极处理危机,会保障他们的权益。例如“我们会与您携手共渡难关,通过优化管理和营销,降低此次事件对您的影响”。
投资者则需强调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长期发展规划。说明危机只是暂时的,企业有能力恢复正常运营,如“我们有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会尽快解决问题,保障您的投资回报”。
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要及时报备事件情况,积极配合调查。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定期汇报进展,展现企业的合规意识和整改决心。
3、品牌形象修复组合拳
公益行动是修复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餐企可开展助农、环保等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重塑正面形象。如与农户合作,推广农产品,体现企业的社会担当。
透明化改造也必不可少。通过开放厨房、公开食材来源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增强信任感。例如定期举办“厨房开放日”活动,邀请消费者实地参观。
鹤九老师认为,“公关力 = 自救力×公信力”,餐企在危机后要提升自救力,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增强公信力,通过公益和透明化行动赢得公众认可。
舆情降温后,餐企仍需持续进行品牌监测。关注消费者反馈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巩固品牌修复成果,确保品牌形象持续向好。
从文和友此次危机事件来看,餐饮行业治理短板暴露无遗。高管言行缺乏约束、危机应对迟缓、企业价值观与实际行动脱节等问题,反映出行业在危机管理方面的不足。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影响了整个餐饮行业的形象。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危机管理能力应成为餐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建议将危机管理能力纳入餐企上市估值体系,促使企业重视危机预防和应对。只有具备强大的危机管理能力,餐企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稳健发展。
此外,倡导建立餐饮行业危机互助联盟。当一家企业遭遇危机时,联盟内的其他企业可以提供经验、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共同应对危机。通过抱团取暖,提升整个行业的危机应对水平,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