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3个反诈公式+13起典型案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6:55 1

摘要:典型案例:2025年8月,深圳市民陈女士在短视频平台看到“点赞做任务,日赚300元”的广告,添加客服后被拉进群。完成3单关注任务后,收到15元返利。客服称升级会员可接高佣金单,陈女士交298元会员费后,被要求在“XX商城”APP刷单,先后垫付8.6万元。对方以

如何才能辨别电信网络诈骗的各种套路

强烈建议大家熟记

以下13个反诈公式

一、做任务+小额返利+大额投入=刷单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深圳市民陈女士在短视频平台看到“点赞做任务,日赚300元”的广告,添加客服后被拉进群。完成3单关注任务后,收到15元返利。客服称升级会员可接高佣金单,陈女士交298元会员费后,被要求在“XX商城”APP刷单,先后垫付8.6万元。对方以“任务未完成”拒付返利,此时陈女士才发现被骗,还背上5万元网贷。

警方提醒:刷单本身违法,小额返利是诱饵,任何要求垫付资金的“任务”都是诈骗。

二、网恋交友+嘘寒问暖+介绍投资或者博彩=网络交友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7月,单身女子李某在交友软件认识自称“金融分析师”的男子,对方每日早晚问安,分享生活细节,1个月后确立恋爱关系。男子推荐“内部理财通道”,李某初期投入5万元获利8000元,随后抵押房产投入280万元。8月10日,该投资平台突然关闭,男子失联,李某累计损失285万元。

警方提醒:网恋对象提及投资、博彩必是“杀猪盘”,未见面就谈钱的,果断拉黑。

三、网络贷款+先交钱=虚假网络贷款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重庆个体户周某急需资金周转,点击“无抵押极速贷”广告下载APP,填写信息后显示“获批30万元”。客服称需交10%手续费3万元才能放款,周某转账后,对方又以“银行卡号错误”要求交6万元解冻费。累计转账9万元后仍未放款,周某报警时才知被骗。

警方提醒:正规贷款不会在放款前收费,凡是“先交钱再放款”的都是诈骗。

四、快递丢失+三倍赔偿+索要验证码=冒充客服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上海市民王女士接到“顺丰客服”电话,称其网购的化妆品丢失,可办理三倍赔偿。对方准确报出订单信息,让她点击短信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王女士操作后,收到银行短信,卡内4.2万元被转走,此时“客服”已无法联系。

警方提醒:快递理赔通过官方平台办理,索要验证码的“客服”必是骗子。

五、内部消息+高额回报+提现受限=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7月,退休教师张某被拉进“私募投资群”,群内“分析师”称有“内部消息”,推荐“新能源基金”,承诺年化收益30%。张某投入120万元,初期平台显示盈利20万元,但无法提现。客服称“需交20%个人所得税才能解锁”,张某交24万元后,平台关闭,群内人员全部失联。

警方提醒:“内部消息”“高额回报”都是陷阱,提现受限即诈骗收尾信号。

六、涉嫌违法+转移资金到安全账户=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广州市民赵某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电话,称其涉嫌洗钱,发来带照片的“通缉令”。对方要求赵某断绝与家人联系,将86万元转入“安全账户”自证清白。赵某按要求操作后,次日联系警方才知被骗,毕生积蓄全部损失。

警方提醒:公检法无“安全账户”,电话要求转账“自证清白”的必是诈骗。

七、招聘广告+面试录取+保证金、培训费、手续费=求职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大学生刘某看到“航空公司地勤招聘”广告,称“包录取,月薪8000元”。面试后被告知需交5000元“入职保证金”和3000元“培训材料费”,刘某转账后,对方以“资格审核未过”为由拒绝退款,且招聘电话无法接通,此时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正规招聘不收取“保证金”“培训费”,先交钱的工作都是骗局。

八、航班取消+提供退改签+转账付款=机票退改签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成都商务人士杨某接到“国航客服”电话,称其预订的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可免费改签并赔偿500元。对方准确报出航班信息,让他点击链接办理,杨某输入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后,卡内68万元被转走,“客服”电话随即无法接通。

警方提醒:退改签通过航空公司官网或原购票平台核实,陌生链接切勿点击。

九、ETC 失效+认证链接=虚假信息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苏州车主陈某收到短信:“您的ETC已失效,点击链接完成认证,否则影响通行”。陈某点击链接,按要求填写车牌号、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后,收到银行扣款短信,卡内2.3万元被转走,此时才发现链接为钓鱼网站。

警方提醒:ETC状态通过官方APP查询,陌生短信链接切勿点击。

警方提醒:退税通过官方“个人所得税”APP 办理,陌生APP切勿下载。

典型案例:2025年8月,南京市民李某接到“教育机构客服”电话,称其报名的课程已停办,可办理全额退费。对方让他扫描二维码进入“退费通道”,李某输入银行卡信息并转账“手续费”800 元后,不仅未收到退款,卡内1.2万元也被划走。

警方提醒:退费通过原缴费渠道办理,扫码或点击链接的“退费”都是诈骗。

十二、冒充身边的熟人+着急用钱+帮忙垫付=冒充熟人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8月,深圳某公司总监王某收到“董事长”微信,称“紧急洽谈项目,需先转100万元定金,稍后补手续”。对方准确说出近期公司项目,王某未核实就转账。两小时后向董事长汇报时,发现微信账号被盗,100万元已无法追回。

警方提醒:熟人要求转账,务必电话或当面核实,切勿仅凭文字信息转账。

十三、海外高薪+专业对口+包吃包住=最可怕的诈骗

典型案例:2025年6月,合肥高中生胡某啸在网上看到“高薪招聘主播”广告,称“月薪3万,包吃住”。他坐飞机抵达云南边境地区后,被带到缅甸电诈园区,遭受殴打虐待,被迫参与电信诈骗,所幸最终被警方解救回国。

警方提醒:境外高薪招聘多为陷阱,可能涉及诈骗、传销甚至人身控制,切勿轻信。

记住这3句话,防骗更简单

凡是要求“先交钱”的,不管理由多合理,都是诈骗;

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向任何人透露;

遇到可疑情况,先打110或96110核实,宁愿多等10分钟,不贪1分钟的快。

来源:淄博网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