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潮涌动,机器轰鸣。4月20日,黑龙江五常经济开发区内的“十月稻田——五常市彩桥米业玉米加工及冷藏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挥舞铁臂、焊花飞溅,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项目预计7月底建成投产,具备年加工1.5亿穗鲜食玉米的能力。”“彩桥米业”行政部负责人王洪军对
本报记者 高伟 通讯员 伊飞帆
春潮涌动,机器轰鸣。4月20日,黑龙江五常经济开发区内的“十月稻田——五常市彩桥米业玉米加工及冷藏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挥舞铁臂、焊花飞溅,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项目预计7月底建成投产,具备年加工1.5亿穗鲜食玉米的能力。”“彩桥米业”行政部负责人王洪军对项目建设充满期待。
“项目去年8月开工建设,分两期进行。现在建设的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鲜食玉米加工、冷库、食堂及公寓楼等配套工程。今年复工以来,主要进行地下管线铺设、地面硬化、室内外装修、设备采购安装等,预计7月初完工,然后进入设备调试阶段。”王洪军告诉记者,五常市北部地区以旱田为主,项目建设选址在五常经济开发区内,可覆盖五常北部地区的优质玉米产区,鲜食玉米产业将为当地种植结构提供更优选择,为农民增收再添新动能。
“已经和当地很多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预计每亩能增加600元的收入。”王洪军介绍,项目二期预计明年建成投产,届时,企业的产品会更加丰富,包括速冻玉米粒、毛豆、豆角等。企业还将生产玉米浆包,产品保留了鲜食玉米的原味和口感,能进一步提升玉米的附加值。项目两期工程全部投产后,企业每年销售收入将达10亿元,年纳税超过2000万元,新增就业500人,生产高峰期用工量将达到800人。
作为传统米企转型样本,近年来,五常市“彩桥米业”持续拓展版图,已从单一的大米生产逐步扩展到“大米+玉米+杂粮+豆类+干货产品”,并构筑起涵盖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到物流的完整、高效供应链体系,通过多渠道销售覆盖,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的目标是将“彩桥米业”打造成百姓厨房主食供应商。
五常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助推“五常鲜食玉米”品牌崛起,与“五常大米”形成双轮驱动,为哈尔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