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 9日,第三届感染病学术周(Oriental ID Week 2025)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学科精细化发展合作论坛上传出消息: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IDC)体系已建立平急结合的重大传染病救治平台及三级网络体系,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线。
转自:上观新闻
1 9日,第三届感染病学术周(Oriental ID Week 2025)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学科精细化发展合作论坛上传出消息: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IDC)体系已建立平急结合的重大传染病救治平台及三级网络体系,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线。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会上介绍上海市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IDC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他说,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示范诊治中心(组长单位),市级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区域临床诊治中心共同组成的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IDC)体系已建立平急结合的重大传染病救治平台及三级网络体系。“每一次传染病大流行都是人类与自然界的一场斗争,面对这些挑战,应该做好有效准备,以科学的态度和充分的预案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张文宏说,“要致力于为传染病和感染病学科的发展探索新路径,建设融合创新且富有韧性的新感染病学科。这其中,加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提升早期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强大的医防融合体系,将公共卫生理念融入日常医疗实践中;做好医疗救治能力储备,打造平战结合的感染病救治体系,以及应对未来大流行的科技平台,都很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表示,华山医院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体单位,将全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感染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上海市疾控局局长张浩表示,IDC体系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在大流行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救治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他特别强调,公立医院应具备平急转换机制,做好医院的硬件环境,人才培养等资源配置。
学术周上,《免疫抑制剂与结核潜伏感染激活的临床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该共识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牵头,联合国内42名顶级专家共同倾力编撰而成。结核病一直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全球约有1/4的人口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随着免疫抑制剂种类的不断增加和广泛应用,结核潜伏感染再激活风险也日益受到关注。共识涵盖当前临床常用的11大类免疫抑制剂,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国内实际的临床应用经验,回答使用这些免疫抑制剂前是否需要进行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以及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等问题。
华山感染团队的科普新作《抗生素简史》同步出炉。该书是继《病菌简史》、《疫苗简史》之后的第三部作品,该书选取20世纪抗菌药物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与里程碑事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串联起抗生素的百年传奇进化史,帮助大众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作为我国感染病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事,感染病学术周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教授发来视频致辞。学术周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上海华申微生物与感染研究所等联合主办。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