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近期外交动作引发全球震动。基尔·斯塔默爵士公开表示,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不是没有条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若不彻底切断“恐怖分子家属津贴”等敏感资金流,英国就不会迈出建交那一步。这番表态在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激烈讨论。
英国近期外交动作引发全球震动。基尔·斯塔默爵士公开表示,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不是没有条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若不彻底切断“恐怖分子家属津贴”等敏感资金流,英国就不会迈出建交那一步。这番表态在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激烈讨论。
过去几十年里,英国对巴以问题一直保持相对谨慎态度。但本周,英国政府罕见地提出一连串硬性条件。英方要求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停止向因袭击以色列而被捕或被杀者家属发放补助,彻底终结所谓“付费杀戮”政策。这一政策历来备受争议,批评者直指它激励了极端暴力行为。
基尔·斯塔默的强硬态度,立刻引发国内外反响。英国国内不少声音批评政府此举是拿中东和平冒险,甚至有观点认为此举会破坏与以色列和美国的传统联盟关系。与此同时,以色列方面更是公开表示反感,警告英国的决定可能造成英以关系的重大裂痕。
英国并非单独行动。与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卢森堡、葡萄牙和马耳他等国协同,英国提出的改革清单远超单一经济制裁,要求包括:
终结“杀戮付费”计划:停止为在政治暴力中身亡或被捕者家属发放津贴。全面改革教材:清理学校教科书中被质疑为反犹内容,阻断极端思潮的传播。推进政治改革与选举:确保新的巴勒斯坦选举,阻止哈马斯等恐怖组织重新掌权。消息人士透露,这些措施被视为检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是否具备未来建国能力的“可核查、可衡量承诺”。在英法等国看来,只有巴方作出实质性改变,才有资格谈论建交及国际承认。
本周一,法国因在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成为以色列重点反击对象。以色列正考虑关闭法国驻耶路撒冷领事馆,以此表达强烈不满。与此同时,意大利出现大规模亲巴勒斯坦抗议,但意方政府并未跟进法国和英国的政策。
或许有人会说,英国等国的强硬表态只是在给以色列撑腰,事实上,欧美内部对巴勒斯坦承认问题分歧明显。有观点担心,这种公开施压不仅难以推动地区和平,反而可能让局势更趋复杂。美国方面则认为,当前盟友的表态更多是“做做样子”,重点还是要释放人质、保证以色列安全,以及彻底削弱哈马斯的影响力。
不少观察家质疑,英法等国提出的条件,是否等同于在和平进程前“设卡”?从另一个角度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若不顺应改革压力,恐怕很难获得西方国家的全面支持,但现实是,哈马斯等组织在加沙地区依然有极强影响力,这给改革和选举带来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英国国内政坛也在就此争论。改革英国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就公开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家是“奖励恐怖分子”,并称若有机会将考虑“取消承认”。保守党副主席马特·维克斯也在BBC采访中强调,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与美国合作,尽快实现人质回家,而不是贸然推动外交承认。
英国外交大臣伊薇特·库珀在纽约公开警告以色列,不要以吞并更多约旦河西岸的方式报复,否则中东局势只会进一步恶化。她强调,英国不会在巴勒斯坦设大使馆,但愿意让巴方提名驻伦敦大使。这一表态显示出英方试图在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和维护以色列安全之间寻求微妙平衡。
从当前局势看,巴以问题远未迎来转折点。多国协作推动的改革清单,不仅考验着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执行力,也考验着西方国家的战略耐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和平何时到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素年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