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的通化,阳光铺洒得正好,没有一丝吝啬。循着这份暖意,记者来到东昌区环通乡长流村的新通化站,刚踏出车门,目光便被眼前的站房轻轻牵住——层叠的坡顶,像是把长白山的三峦叠嶂悄悄挪了过来,少了几分巍峨,多了几分亲近;檐角微微上翘,带着中式飞檐独有的灵动。
9月24日的通化,阳光铺洒得正好,没有一丝吝啬。循着这份暖意,记者来到东昌区环通乡长流村的新通化站,刚踏出车门,目光便被眼前的站房轻轻牵住——层叠的坡顶,像是把长白山的三峦叠嶂悄悄挪了过来,少了几分巍峨,多了几分亲近;檐角微微上翘,带着中式飞檐独有的灵动。
“这屋顶可不只是好看。”现场的工作人员指着穹顶,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下雨天雨水能顺着坡势快速排走,旅客进出时,再也不用为积水犯愁。”走进候车大厅,抬头便撞见“星空顶”,光线流转间,它便缓缓亮起,兽面纹、云雷纹这些高句丽壁画里的纹样,被抽象成轻盈的线条,在灯光里慢慢游走。不少旅客刚迈进来,脚步便顿了顿,掏出手机,想把这份别致的景致留存在镜头里。
候车大厅里,最先闯入视线的,是一排整齐的智能检票闸机。准备前往青岛的蔡先生,将身份证轻轻贴在感应区,同时抬眼对准人脸识别装置,不过两秒的工夫,闸机便缓缓开启,没有丝毫拖沓。“以前在老站赶车,总得排着队检票,心里总慌慌的,怕赶不上。”他笑着说,眉眼间满是轻松,“现在刷个脸就成,再也不用手忙脚乱找车票了。”
大厅两侧,座椅摆放得充足,每一张座椅旁,都配着充电插座,贴心得很。母婴室里,婴儿护理台、温奶器一一齐全,像是为带着宝宝的旅客筑起了一个小小的温馨角落;“情暖山城”服务台旁,轮椅和急救药箱静静立着,随时等候需要的人。“每天都有老人来问自助售票机怎么用,我们专门安排了人,一个对一个地教。”服务台的工作人员轻声说道,话语里满是耐心,“要是有特殊旅客有需求,提前预约,还能享受到专人引导的服务。”
大厅的显示屏上,一组数据静静闪烁,格外亮眼:新站的建筑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候车室每小时能同时容纳1500人,是老站的4倍还多;6个站台、14条线路,比老站多了3个站台、9条线路,一年能发送291万旅客,平均每天8783人,运输效率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大幅提了上来。
站台旁,市民王女士举着手机,镜头对准即将完工的高速场轨道,认真地拍摄着。镜头里,工人师傅们正忙着给站台画安全线,一笔一画,格外仔细。轨道向着远方延伸,笔直又坚定,像是在悄悄预告着,通化的“高铁时代”,很快就要来了。“再过几天沈白高铁开通,去长白山玩就更方便啦!”她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新站采用了高铁和普速列车一体化的设计,等将来,旅客换乘时不用再来回奔波,在站内就能实现无缝衔接,省了不少麻烦。
站前广场上,36个落客泊位有序分布,没有一丝杂乱;自适应信号灯实时调控着车流,让每一辆车都能顺畅通行;出租车和接驳公交来来往往,却井然有序。“我们和交警、公交公司建了联动机制,就算是高峰时段,也能保证旅客快速疏散。”车站负责人话语笃定,“现在所有配套设施都已到位,就等着高铁开通,迎接第一批旅客了。”
一列普速列车缓缓驶入站台,广播里传来清晰的提示声,温柔又有力:“沈白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通化至长白山的旅程即将提速……”
从智能便捷的服务,到四通八达的线路,新通化站里,藏着市民对高效出行的所有期待,也标志着通化的铁路交通,正式迈入了全新的阶段。未来,随着沈白高铁的开通,这座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最大车站,会成为连接城市与远方的重要枢纽,为更多人开启一段段便捷又舒适的出行新体验,让每一次出发,都满是期待;每一次抵达,都满是温暖。
作者:何泽溟 曲镜浔
来源:吉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