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坪县:第一书记“组团服务” 让“独乐”变“共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6:11 1

摘要:近年来,镇坪县用好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第一书记“单打独斗”“管理不优”“资源分散”等问题,推动第一书记从“单兵”到“团战”、从“独乐”到“共享”,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镇坪县用好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第一书记“单打独斗”“管理不优”“资源分散”等问题,推动第一书记从“单兵”到“团战”、从“独乐”到“共享”,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镇坪县曾家镇洪阳村,一个个陆基高位圆池沿山势错落排开。陆基高位圆池养殖模式作为近年来新兴养殖技术,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可观的显著优势。曾家镇境内沟壑交错、水资源丰富,洪阳村看准生态渔业产业,但却被管控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高问题“卡脖子”。为聚力攻坚破题,曾家镇第一书记服务团市渔业生产工作站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整合市县水产专家资源,组建渔业养殖技术攻坚专班,量身定制“一基地一方案”,并提供项目谋划、池体建设、技术指导等全要素保障。

“我们通过引进科学养殖技术,显著降低了养殖风险,提升了鱼品质量。同时,在政策补助申报、农业园区认定等环节,为各村养殖户提供精准的‘一对一’指导。”市渔业站派驻曾家镇洪阳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小江介绍道。

在第一书记服务团的帮助下,镇坪县曾家镇洪阳村、星明村、桃花村等多个村先后引进了渔业养殖技术,拓展了渔业产品销售渠道,建成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4处、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点1个,养殖面积达1700亩,水产品年产280吨,渔业产业已然成为集体经济的增长点、群众百姓的致富路。

镇坪县曾家镇星明村陆基养鱼负责人周浩表示,在村里的大力支持和邓小江书记及周边村第一书记从技术到销路的全程帮扶下,他已顺利建成38个鱼池并投放5万余尾鱼苗,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从“帮扶一村”到“服务一域”,镇坪县曾家镇阳河村第一书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领团队主动联系中国药科大学食品与药用植物专家,通过多方论证、多次调配、样品反馈,将林下葛根与高山土蜂蜜按科学比例融合,最终定制出天然饮品“葛根蜜汁”。

省司法厅派驻曾家镇阳河村第一书记贺凯介绍:“这款产品不只是简单的‘山货’升级,更是推动全镇葛根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同步开发了葛根块、粉、花茶等系列产品,并通过精细化包装与市场化营销,使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让种植户能够安心发展、踏实增收!”

第一书记服务团聚焦全县中药首位产业发展定位,借助高校研发资源,推动林下葛根与高山蜂蜜、高山土豆“跨界联姻”,催生了系列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开发一个产品、催生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

镇坪县曾家镇阳河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伟高兴地说:“咱以前的林下葛根是好东西,但就是卖不上价。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了自己的‘阳河一山’品牌,价格上去了,第一书记还帮咱们联系了网上销售,路子宽了,大家的收入也跟着涨了!”

与此同时,镇坪县华坪镇为破解各村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统筹全镇第一书记和派出单位资源优势,通过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协同攻坚,聚焦中药产业链精准发力,推动各村抱团取暖、发展连片。

镇坪县华坪镇组织委员叶松表示,“华坪镇将聚焦做强中药首位产业这一核心,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镇、打造中国黄连之乡的目标,积极推行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激发了全镇的中药材种植热情。”

目前,镇坪县华坪镇已根据各村优势规模化发展黄连8600亩、绞股蓝1500亩,不仅壮大了产业规模,更让广大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与增收,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如今,镇坪县构建了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组团发力的“1+7+X”帮扶体系,在县镇两级服务团的统筹下,全县52名第一书记聚焦组织共建、产业共兴、产品共销、人才共育、治理共抓、品牌共塑“六共任务”,通过横向牵手、向上对接、向下延伸,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作战,让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得到“最优解”。

下一步,镇坪县将用好用活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机制,打破地域限制,集成优势资源,凝聚工作合力,推动要素配置更优化、供给对接更精准、团体作战更密切,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发展并进,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力量。

本文来自【镇坪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