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年,“出海四小龙”——Shein、Temu、TikTok Shop 和阿里速卖通,彼此错位竞争,靠低价、靠流量、靠算法各显神通。但如今,低价战打到了天花板。
过去几年,“出海四小龙”——Shein、Temu、TikTok Shop 和阿里速卖通,彼此错位竞争,靠低价、靠流量、靠算法各显神通。但如今,低价战打到了天花板。
阿里终于不再执着于“便宜”两个字,而是把速卖通的战略重心,转向了品牌化。简单说,就是要走亚马逊的老路:引入优质中国品牌,做服务、做体验、做长期主义。
这意味着,速卖通不想再只是个“出清平台”,它想成为品牌出海的新阵地,甚至从亚马逊手中切下一块“头部品牌商家”的蛋糕。
速卖通的转型并不是突发奇想。
2024 年全球关税政策收紧之后,Temu 和 Shein 的“极致低价”优势受到冲击。以美国为例,Temu 现在商品页面都要标注“Import Charges(进口费用)”,Shein 和 TikTok Shop 也纷纷加价。
但速卖通很快发现了一个机会:中国品牌商品,哪怕加了税,价格依然具备竞争力。只要质量靠谱、品牌认知度够高,消费者还是愿意买单——这是“品牌溢价”的力量。
于是转型开始了:速卖通要做的不只是便宜货,而是“有品质、有价格优势”的中国品牌商品。
过去十年,亚马逊是中国品牌出海的主阵地。但速卖通现在试图改变这一格局。
2025 年,速卖通上线了名为 Brand+ 的品牌专区,已经覆盖 2000+ 品牌商品。平台会给这些品牌打上专属标识,提供流量倾斜、正品认证、价格保护、包邮服务(覆盖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核心市场)等一整套服务。
速卖通的目标很明确:用亚马逊一半的运营成本,做到 80% 的服务体验,同时价格更低。
这场“品牌争夺战”已经开始。一些原本在亚马逊上的中国品牌,如泡泡玛特、Laresar、Thinkrider 等,已经被速卖通招募,甚至开始在西班牙、波兰、韩国等市场进行线下营销、本地仓备货、快速配送。
速卖通还给品牌商家上线了一个全新“品牌中心”,每小时更新投放效果数据,并提供 AI 工具辅助选品、定价和投放。
速卖通与 Temu 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Temu 本质上是个“清库存平台”,靠极致压价换流量。它确实效率惊人,但这种模式对品牌长期发展并不友好。
而速卖通想做的是品牌阵地。平台希望商家在这里能沉淀用户、运营品牌、实现增长,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号。
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速卖通品牌入驻数量同比增长 70%,其中 500 多个品牌实现了销量翻倍。比如:
这些案例说明,速卖通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生态。
这场转型并不容易。毕竟,亚马逊深耕海外多年,体系成熟;而速卖通还在补课,包括物流、售后、用户体验、品牌信任都需要时间积累。
但速卖通正在走一条“差异化”的路:不只是追求规模和 GMV,更希望带动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实现“从卖货到卖品牌”的升级。
这场牌桌上,亚马逊是老大,Temu是鲶鱼,速卖通想成为“第二选择”,但不是备胎,而是一个对品牌更友好的长期合作平台。
未来几年,品牌谁选谁,将决定谁能活得更久。而速卖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取那一张入场券。
来源:亓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