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2025中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及行业发展交流会圆满举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1 17:37 1

摘要:2025年4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和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及行业发展交流会”圆满举办。交流会以“数智化变革 体系化创新 高质

2025年4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和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及行业发展交流会”圆满举办。交流会以“数智化变革 体系化创新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余位来自“政产学研用”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行管领导、交易机构领导及企业代表作主题分享,60余位行业权威人士莅临会场,共同探讨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构建,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数智化、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致辞并主持开幕式,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徐春学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丛虎教授,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应用推进处处长徐云,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布宁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常朝晖,国资委商业信用中心主任袁星煜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发展”发表主旨演讲。来自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南京市、济南市、广州市、昆明市、西安市、鄂尔多斯市、马鞍山市等省、市、自治区交易机构实践部门领导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化建设”分享创新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

严金明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当前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数字化水平不足、区域协同不够、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挑战。因此,行业需以数智化为突破口,推动交易流程再造、服务模式创新、监管机制优化;以体系化为支撑,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以高质量为目标,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服务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提升。本次交流将深入探讨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变革、体系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徐春学

徐春学在致辞中指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核心载体和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组织方式,需以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深化整合共享。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落实信息公开要求,推动交易过程透明化;以交易主体为中心优化电子化服务,提升项目登记等环节效率;深化数据融合共享,释放交易数据在监管、分析等领域的价值。他同时呼吁,围绕统一平台标准、破除区域壁垒、深化人工智能应用等议题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丛虎教授

王丛虎作《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的若干思考》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中国特色的宏观理论已成熟,但中观和微观层面仍需完善。制度体系化强调全国性总章程和相关法律修订的必要性,涵盖框架性、运行、评估和监督制度。组织体系化涉及领导机构、监管组织和服务组织的重构,推动组织创新。治理工具体系化涵盖管制类、激励类、自愿类和技术类工具的应用。总结来看,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化的核心在于整合分散平台,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度规则、服务标准和技术支撑,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制度、组织和技术的协同推进。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应用推进处处长徐云

徐云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趋势和挑战》主题报告。她指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正在加速推进,制度建设持续深化,监管体系更加严格。当下,平台互通成为关键,需纵向关联预算、审批、履约等交易前后端系统,横向对接各领域、各行业交易系统并共享主体、专家、信用等公共信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数据共享、跨域协同等挑战,也承载着通过数字化推动经济态势监测分析、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新机遇。未来需在制度完善、技术赋能和协同治理方面持续突破,以实现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目标。

国资委商业信用中心主任袁星煜

袁星煜作《标准化引领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公共资源交易需要以标准化、数字化、信用化为核心驱动高质量发展。标准化是规范交易行为、防范廉政风险及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打造覆盖招标人、供应商等全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数字化技术应贯穿交易全流程,提升动态监管与数据应用能力。信用体系建设需构建长效机制,通过数据驱动、强化市场公平性。他强调,未来应通过“标准+技术+监管”三位一体模式,激活要素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与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度协同。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布宁辉

布宁辉基于广联达多年来的行业沉淀,分享了AI技术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前景。他指出,新型招投标面临监管模式转变、招标文件质量下降、围标串标等问题。AI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招投标的效率和公正性,为行业带来了积极变化。通过资信标/技术标机器评审、围标线索分析及数据互通,推动招投标透明化、高效化,减少人为干预,优化市场环境。面向未来,广联达将进一步拓宽AI智能应用的应用范围和专业覆盖,在夯实资信标评审应用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商务标和技术标的机器自动评审,升级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平台,打造AI交易大脑,实现全流程AI赋能的全方位机器管招标的创新应用模式。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

马亮作《公共资源交易的平台治理》主题报告。他指出,平台通过信息整合、信用机制和网络效应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线下转向线上。政府作为平台或与企业合作时,需平衡规模效应与垄断风险,构建开放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核心挑战在于需要强化交易价值、优化治理机制,兼顾效率、服务体验与廉政建设,以应对统一平台与专项平台之争,实现政府、企业与社会多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常朝晖

常朝晖在《国有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实践》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加速采购向供应链管理转型,依托数智技术深化应用、标准化建设及绿色采购实践。通过全链协同、数智监管、供应链韧性安全等创新案例,推动集约高效、合规透明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当前,中央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文件中多次强调安全与韧性导向,鼓励央企构建精益化、智慧化、绿色化现代供应链,通过联合采购、信息共享等举措落实统一大市场战略,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全球竞争力。

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彭小毛

彭小毛介绍了山东省以“三化四体”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通过制定90余项制度规范、应用AI智能评标和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全链条智能监管体系;“四体”则是强调党建、业务、系统、监督联动,打造全省统一平台,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及“云智”监管一体化,强化风险预警与跨部门协同,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润泽

张润泽表示,山西省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出了“铸魂、塑形、引领”的发展思路。通过“清廉交易”建设,出台《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和“清廉60条”,实施内外管控,显著降低违规行为,改善行业风气。推行“1333”工作布局,实现管理向服务转型,提升透明度和服务质量。坚持全省“一盘棋”,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出台省级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清廉+服务”发展格局。

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马学凯

马学凯分享了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智赋能的实践路径。聚焦“招、投、开、评、定”五大环节,中心创新构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四大平台体系,创建“全办成·更廉易”服务品牌。利用元宇宙技术构建“元宇宙服务大厅、元宇宙开标大厅、元宇宙评标大厅”等三大虚拟交易服务环境,提升开评标效率和公正性。引入DeepSeek技术,开发四大AI“数智员工”,包括智能客服、编标助手、筛查卫士和监证哨兵,提升交易服务效率和准确性。针对围串标和专家被围猎问题,推出“五盲”评标机制,实现评审信息开标前全封闭。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鲁占全

鲁占全分享了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通过全面推行“双盲”评审改革,评标专家盲抽、技术标盲评等措施,从而最大限度规避腐败风险,提升交易环境的公平性。改革涵盖制度建设、场地改造和系统优化,成效显著。同时,河北省不断探索智能化建设方向,利用AI技术推动交易、监管和见证的智能化转型,致力于构建高效、透明、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赵煦

赵煦介绍了贵州省构建的“全省一张网”平台体系,该体系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交易统一、服务集成和监管协同。通过打造统一数据底座、网上交易大厅和服务平台,强化全流程监管,提升交易透明度和效率。在人工智能赋能方面,贵州运用智能评标、合规审查和围串标分析三大工具,构建五层架构,推动交易管理精准化、高效化和透明化。未来,贵州将继续深化技术与制度融合,探索AI在招投标领域的更多应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郑为

郑为分享了海南省“机器管招投标”的改革经验。通过制度集成改革与AI技术融合,海南省推行了招标文件标准化、围串标AI预警、数据透明可追溯等做法,从而堵塞制度漏洞,确保交易公开透明,降低了交易成本。海南省进行了制度创新与平台建设,实现了服务优化与监管强化,下一步将进一步融合AI技术,严控人为干预,优化评审规则,强化智能分析能力以提升招投标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南京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张巧玲

张巧玲介绍了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经验。通过功能融合“一张网”实现全天候服务、全类别交易和不见面开标,提高交易透明度和智能化水平。打好助力监管“一套拳”,通过评分解码、画像中心等功能模块,强化对评标过程和交易行为的精准监管。实现降本增效“一股劲”,推进主体信息共享、专家资源共享和CA互认共享,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交易效率。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交易安全性。同时也上线了AI智能体“宁小招”,推动交易活动智能化。

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张石波

张石波分享了广州交易集团的市场化创新实践。其通过深化数据治理、应用AI技术实现智能评标和围串标识别,并打造统一服务平台提升交易效率。通过拓展交易业务范围、完善交易规则和强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与智能化发展。未来,广州交易集团还会聚焦新兴要素交易,如碳排放权和数据交易等领域,推动国企采购全面接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发展中心主任潘辉

潘辉介绍了重庆联交所集团如何通过数字化变革重塑行业新质生产力。其构建了“数字联交所”体系,以“1262”架构推进党建、交易、监管、管理、服务和生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包括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基座、管理与业务协同平台、六大赛道和两大终端,实现全流程智慧化、标准化。未来将通过AI技术推动“数智联交所”迭代,优化数据与能力基座,创新数智平台与生态建设,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经济生态圈。

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李积文

李积文分享了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经验。自2022年起,西安便构建了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西安市通过法律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信用评价的重要性。因此西安整合多部门信用数据,形成量化信用评价报告,并在招投标环节应用,提升交易透明度和公正性,降低风险,促进公平竞争。李积文表示,未来将深化数据整合与共享,借助技术赋能实现智能化评价,并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市场治理现代化。

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吴剑明

吴剑明介绍了昆明市在强化评标专家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评标专家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具有独特作用,其行为直接影响交易公平。云南省推行“工位大循环”模式,通过空间分隔、属地反相及配位随机,切断专家间潜在勾连。评标行为具有公共性,需从制度设计、行为规范和价值实现三维度约束。针对技术伦理冲突,建议动态知识管理、AI赋能专家分级、双重盲审及决策溯源机制,杜绝“伪专家”现象,提升评标专业性。

马鞍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袁飞

袁飞介绍了马鞍山市以技术创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通过应用DeepSeek大模型实现招标文件合规监测、工程量清单控制价质量分析和评委打分异常预警,构建智能风控闭环。同时推进投标工具市场化改革,引入第三方服务商,优化交易流程。实施"双盲"远程异地评标,打破地域限制,确保评标公平公正。未来将持续深化平台智能化建设,提升交易效率与规范性,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力量。

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亮亮

李亮亮在发言中表示,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数智化、智能化、标准化和区域协调为核心,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行市旗(区)一体化发展、工位法评标模式和智能化管理,提升交易效率和规范性。未来,将深化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交易新生态;强化智能技术应用,培育监管服务新动能;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夯实规范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王丛虎(右一)与布宁辉(左一)共同发布

会上,王丛虎与布宁辉作为编写代表,重磅发布了《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为8大篇章,共计26万余字,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创新成果,提炼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最佳实践,归纳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经验,将助力行业更好地开展改革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主编单位表示,《报告》将于2025年四月底正式印刷发行。

中国人民大学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祁凡骅,《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松伟,浙江省公共资源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尹剑斌作为主题演讲和实践分享环节主持人,推动交流会有序开展。

和合共生,砺行致远。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次前沿理念的深度碰撞,更是一次行业未来方向的精准把脉。展望未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同仁将以体系化创新为笔,以数智化变革为墨,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让公共资源交易成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引擎。

文章来源:人大国发院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来源:人大国发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