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9月22日的一场漫无边际的记者会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称孕妇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是导致自闭症激增的元凶。随后,他又即兴发表了个人对儿童疫苗的建议。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在2025年9月22日的一场漫无边际的记者会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称孕妇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是导致自闭症激增的元凶。随后,他又即兴发表了个人对儿童疫苗的建议。
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公共卫生研究者和两个孩子的父亲,看到美国总统发表被权威专业机构普遍认为是危险且不准确的医疗建议,我感到痛苦。这让我想起在新冠疫情初期,自己作为急诊医师在纽约市前线奋战的经历。发布会结束后,社交媒体上有人将此与特朗普在2020年4月提出的注射消毒剂可治愈新冠的荒谬言论相提并论。
然而,对我而言,这次事件更令人发指。
2020年时,大多数美国人都本能地知道饮用或注射漂白剂的危险性。但在此次记者会上,特朗普站在讲台上抛出了一连串普通民众未必能轻易辨别真伪的谎言。他歪曲自闭症证据,扭曲疫苗研究成果,并抛出各种缺乏科学依据的医疗观点。我不仅感到沮丧,更深感忧虑:那些正面临信息混乱的孕妇、新妈妈和家庭,正在实时挣扎于这些相互矛盾的讯息中。
今年四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曾承诺,政府将在九月前解释自闭症诊断率在近几十年持续上升的原因。但最终呈现的,却是一场披着科学外衣的政治表演。官员们刻意选择性引用研究,只采纳那些符合结论的数据,对其他证据视而不见。他们宣称此案已结案,但没有提供任何新数据或可信证据,更未给家长和医生提供任何实际决策依据。
问题不仅仅在于美国总统和国家卫生官员夸大其词、歪曲科学。更严重的是,他们用噱头取代了科学的不确定性,把解释责任推给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庭。这种表态不只局限于对乙酰氨基酚,特朗普信口开河的言论荒谬至极:他坚称在阿米什人中不存在自闭症,或声称古巴无法获得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点都纯属无稽之谈。
更令临床医生们担忧的是特朗普对疫苗的指令。他敦促家长放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免疫接种计划,采取“间隔接种”策略。这种做法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可以提升安全性,却必然导致更多的注射次数、更多的就诊次数,以及对严重疾病防护力的降低。他还建议将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拆分接种,而这种做法在美国根本无法实现,因为不存在单剂量的版本。他还敦促家长将乙肝疫苗推迟到12岁接种,错误地将该病毒归类为仅通过“性传播”(事实上,该病毒也可通过分娩时或表面/皮肤上的微量血液传播)。上述主张均缺乏科学依据。特朗普甚至坦言,他的建议“基于个人感受”。这位毫无医学背景的人士,竟在国家最高讲台上发表如此草率的指导意见。
关于孕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关联性的实际情况是:现有证据存在矛盾。大量研究表明,在控制遗传及其他因素后,这种关联性便不复存在。部分观察性研究发现,孕期频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神经发育结果(包括自闭症和多动症)存在微弱关联。但其他研究,包括去年发表的、对瑞典近250万名儿童进行的方法学严谨研究,则完全没有发现关联性。
一项研究甚至指出,短期用药(一周或更短)的自闭症风险,甚至低于完全未服用该药物的母亲。
美国政府无视这一细微差别,选择过度依赖近期一份暗示可能存在关联的研究综述。 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正因如此,包括产科医生和高危妊娠护理专家在内的专业机构,仍然建议在临床指征下继续推荐孕妇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未治疗的发热和疼痛带来的危险是即时的且有充分证据支持(尽管特朗普声称“不治疗发热不会有坏处”)。而泰诺导致自闭症的证据并不存在。
寻求自闭症答案的家庭,理应获得比片面之词更全面的解答。自闭症是受遗传、环境及发育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疾病。否认这一事实非但无助于澄清科学真相,反而对科学构成侮辱。更糟糕的是,这给父母,尤其是母亲,增添了额外的污名。她们本就可能因妊娠期间的决策而深陷愧疚,而这些决策往往遵循了可信赖的医疗建议。这次声明将矛头指向妊娠期唯一被认为安全的退烧止痛药物,可能迫使孕妇转向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替代药物,这些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危害已有充分证据。
我们都渴望更清晰地理解自闭症的成因。这需要更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持续的资金支持。就在新闻发布会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启动自闭症数据科学计划以拓展相关研究。但本届政府却大幅削减了更广泛的研究预算,削弱了最适合推进这项工作的公共卫生机构。结果形成了一种空洞的矛盾:自闭症研究范围在狭窄领域扩大,同时支撑研究成果解读的基础设施却遭到了系统性的瓦解。
这次公告加剧了危害,不仅令家长感到困惑,更使关注点和资源偏离了真正可能带来答案的研究方向。倘若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的所谓关联经审查后不攻自破——现有证据正指向这一结果——那么我们便在追逐错误目标上虚耗了宝贵时间。这不仅是科学的重大失败,更是领导力的彻底失职。
身为医生,我深知这种情况在急诊室的具体表现。一位正在发烧的孕妇,发烧本身就对母体和胎儿构成风险,现在可能会犹豫是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而这种药物正是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一致推荐的孕期退烧安全药物。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深知决定给孩子服用哪些药物和疫苗的责任之重,以及这需要对科学和医疗体系的信任。美国总统的言论,让这些抉择变得更加艰难且危险重重。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台上气势汹汹地宣称孕妇“永远不该服用泰诺,就该硬扛过去”,身后国家顶级卫生官员们频频点头附和,但政府内部机构几乎立即开始收回立场。数小时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声明承认,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存在因果关系。然而当天晚上在福克斯新闻频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马蒂·马卡里博士却变本加厉,宣称他们依据的研究综述已证实“因果关系”。事实并非如此。
就连该研究的首席作者也对此表态明确,指出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认关联性并确定因果关系”。换言之,政府在夸大证据的效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相矛盾,而实际开展研究的科学家们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这种前后不一的表态不仅令公众困惑,更动摇了公众对专业权威性的信任根基。
这种矛盾——美国高级卫生官员在公开场合的表态、后续声明中的回避态度,以及专业协会的反驳意见——让患者陷入了医学领域最具破坏性的困境:我到底该相信谁?
此刻争议的焦点不仅在于泰诺或疫苗本身,更关乎公共信任。它何其脆弱,又何其容易消逝。一旦民众认定健康指导受政治操纵而非证据支撑,一切都将蒙上疑云——疫苗、筛查、数十年信赖的疗法皆不例外。公共卫生体系的根基,正是建立在领导者会如实告知已知与未知真相的信念之上。
尽管美国最高卫生机构如今如此宣称,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的科学争议仍未平息。但当政治伪装成医学时造成的伤害却是确凿无疑。每一次虚假的断言,都在侵蚀维系医患脆弱纽带的信任。一旦信任崩塌,当真正危机来临时,任何研究、药物或疫苗都将无力挽救生命。当政客扮演医生时,付出代价的永远是普通家庭。
作者信息
克雷格·斯宾塞博士(Dr. Craig Spencer)是一位公共卫生研究者、医学博士和急诊医师。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担任助理教授,并在纽约市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任职。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