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预制菜大战,有一条网友评论很经典:“这次我站西贝这边,因为罗永浩那边实在站不下了!”
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要说西贝为何会因罗永浩一次不经意间的吐槽被推向风口浪尖,创始人贾国龙真是“功不可没”。
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预制菜大战,有一条网友评论很经典:“这次我站西贝这边,因为罗永浩那边实在站不下了!”
正是因为贾老板多次强硬表态,导致西贝的危机公关成了“自爆”。
也许很多人并不喜欢罗永浩,却认为老罗这次替消费者发了声,抛开成见选择支持他。
尽管罗永浩选择了让步,不再追着西贝锤。可他与贾国龙之间的恩怨纠葛又有了新后续。
01
贾国龙辟谣,没有向罗永浩道歉
这几天有一个非常离谱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为什么离谱?因为一看就是假的。
这条信息显示,西贝创始人向罗永浩道歉了,而且态度很诚恳,一改以往的强硬姿态。
在这封“道歉信”中,贾国龙表示:
让作为合作伙伴的罗永浩先生陷入不必要的争议——这是我们工作的严重失职,既辜负了消费者多年的信任,也对罗永浩先生的个人声誉造成了影响。
事件发生后,我没能第一时间直面问题、主动担责,反而让大家在等待中积累了更多不满,这份责任我必须全额承担,也深感无颜面对一直支持我们的人。
除了“真诚”向罗永浩道歉,“道歉信”中还公开了西贝的三项整改措施:
一是针对核心问题的整改,如下架问题产品、全额退还相关消费者款项、重新审核合作流程等,用实际行动减少对大家的影响;
二是,邀请罗永浩先生及团队,对我们后续的具体监督领域,如产品研发、品控流程、服务标准等进行监督指导,我们会定期向其反馈整改进展,接受专业层面的严格把关;
三是,开通“消费者监督直达通道”,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承诺,所有整改过程和结果也会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全体消费者的检验。
看了这封道歉信,相信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网友都不会认为是真的,里面的漏洞实在太多。
首先,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并不存在合作关系,怎么就突然从敌人变成了“合作伙伴”呢?
其次,最近一段贾国龙过往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他讲出了一句很经典的口头禅:软的不行硬的来,拳头不行刀子来,展现了自己”霸道总裁“的一面。
而就在西贝预制菜争议发酵后,贾国龙更是连用“四个一定”声称要起诉罗永浩。随后更是给罗永浩冠以“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的标签。
如此一位性格强硬的企业家,又在争议过程中多次放出狠话,怎么可能突然画风一变从吃人的老虎变成力争挨打的小伙,想想都觉得离谱。
对此有媒体向贾国龙进行了核实,得到的回复也很简单直接:“假的,不能信,我也很奇怪,怎么会出来这么一封信。”
这段回应看似简单,却又透露出贾国龙的态度:不管西贝怎么改,他对罗永浩的态度不会变,更不会收回他称老罗为网络黑嘴的话。
02
理性看待预制菜争议
只能说出现这样的谣言,完全是西贝“自爆式公关”留下的后遗症。
有句话叫人红是非多,在如今这个短视频掌控信息传播主流且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家企业、一位公众人物,一旦出现争议便会被无限放大。
大众的认知、文化水平各异,又普遍存在信息偏差。当企业或企业家因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遭遇质疑时,很可能会出现一边倒的舆论形势,甚至被流量所反噬。
而争议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流量,必然会被蹭流量的人所利用。此刻大众反西贝的情绪早已被广泛激起,谣言势必会冒头。
就在前不久,一条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内容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联合联合南城香、紫光园等26家知名连锁餐品品牌喊出:“我们都在,我们还在”。
这条视频对西贝以及餐饮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大众认为这些出镜的餐饮品牌企业家们是在帮“西贝”站台,很多网友将品牌名单整理汇总,劝大家避雷。
不过如今网络争议事件的反转速度比川剧变脸还要快。
随着罗永浩的辟谣大家才发现,这条视频是9月19日在成都举办的“中国餐饮之光”大会的宣传口号,拍摄与发布时间均早于西贝预制菜争议。
可问题来了,造成这样的局面完全是西贝自己造成的。
如果西贝和贾国龙没有搭理罗永浩,或者第一时间虚心听取消费者的心声做出整改,也许局面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表面看导火索是一次随口而出的吐槽,实则揭示了餐饮行业标准化与消费者期待之间的认知鸿沟。
这场争论最大的价值,不是判定谁胜谁负,而是推动了全社会对餐饮透明化的关注。
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它是现代餐饮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合法合规的预制工艺,不仅能保证出餐效率,也能确保口味标准化。
真正引发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工艺本身,而是信息不透明导致的信任缺失,以及与之不相符的高定价。
所以我们在在这场争论中,不应该简单地去站队,而是理性看待预制菜问题,共同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餐饮消费环境。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