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芬河市打造博物馆之城:形成“一馆一特色”集群效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1 15:52 1

摘要:位于祖国北疆边陲的黑龙江绥芬河,依托中东铁路而兴建,因其“红色国际通道”的地位被载入史册,绥芬河百年变迁的历史被保存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绥芬河市博物馆、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绥芬河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中东铁路记忆馆……

位于祖国北疆边陲的黑龙江绥芬河,依托中东铁路而兴建,因其“红色国际通道”的地位被载入史册,绥芬河百年变迁的历史被保存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绥芬河市博物馆、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绥芬河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中东铁路记忆馆……

近年来,绥芬河着力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全力打造红色文化之城、博物馆之城。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绥芬河市对城市历史脉络进行深度梳理,对空间载体进行活化利用,将大量见证绥芬河发展的历史建筑改造为博物馆,形成“一馆一特色”的集群效应。

绥芬河市博物馆前身是建于1913年的苏俄学校旧址,以14个展厅串联起新石器时代至今的绥芬河边贸史,展品涵盖石器、文献、老照片等1300余件,让游客在俄式建筑的穹顶下感受百年商埠的变迁。其推出的“灵蛇献瑞”生肖文物展,以18枚蛇年限量版印章“打卡”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中东铁路记忆馆由1899年建成的绥芬河火车站改建而成,当地的俄式大白楼也被改建为秘密交通线纪念馆。历史建筑变身文化展馆,激活了城市记忆,为游客带来“建筑即展品”的独特体验。在中东铁路记忆馆,游客可以通过互动投影“走进”百年前的站台街景,或在“高铁驾驶室”模拟器中感受新旧时代的交通变迁。

在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嘎丽娅的英雄事迹通过文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线上线下传播:“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进攻日军修建的天长山要塞,考虑侵华日军中的妇女家眷,17岁的嘎丽娅作为军使翻译前往劝降。劝降失败后,苏军重炮猛烈轰击天长山日军阵地。战后,多次寻找嘎丽娅未果,只在天长山树丛中发现了嘎丽娅戴着的红头巾。”作为绥芬河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年开馆的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每年迎来大量中外游客。

绥芬河市委宣传部部长高俊介绍,为保护文化遗产及展示历史风采、人文风采,绥芬河市先后在苏俄学校旧址、苏俄领事馆旧址等老建筑上建起主题展馆。精美的展陈、精彩的讲解、精致的内容每年引来天南地北的游客。“绥芬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不同要素,创建了涵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等各具特色的主题博物馆,成为吸引游客、传播文化、激发信心、引领进步的平台。”高俊说。

绥芬河市以“建群、叙事、塑牌”为核心路径,通过丰富展陈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全力打造彰显时代风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

通过将绥芬河国门、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北海公园等红色、生态、历史景观与文博场馆融合,绥芬河市设计了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生态文化游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品美食、购美物、观美展等文旅项目,满足了广大游客多样化需求;统筹规划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等7家红色博物馆,打造“红色教育游”“红色研学游”“红色历史游”三大红色旅游品牌,推出“走革命红路”“颂龙江精神”“观党的历程”“听红色故事” “悟六大贡献”五大主题内容,全力讲好绥芬河故事。

在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过程中,绥芬河市还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政府通过提供场地支持、联合策展等方式,与企业及个人合作,先后创建了红星八一军品博物馆、佳龙书画院、九合六方书刻馆3家民间文博馆,形成了‘国有馆引领、行业馆补充、民办馆特色’的博物馆之城建设多元格局。”高俊说。

今年一季度,绥芬河市接待游客9万多人次。绥芬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云霞说:“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已成为绥芬河引客的重要方式。下一步,将通过创建讲解品牌、文创品牌、展览品牌等十大博物馆之城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绥芬河,以此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