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颗璀璨却又带着悲剧色彩的明珠,被无数文人墨客传颂,也被百姓口口相传。他们的爱情,交织着盛世的繁华与乱世的沧桑,既有着琴瑟和鸣的甜蜜,也有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宛如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令人感慨万千。
一骑红尘妃子笑,六宫粉黛皆无色: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传奇爱恋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颗璀璨却又带着悲剧色彩的明珠,被无数文人墨客传颂,也被百姓口口相传。他们的爱情,交织着盛世的繁华与乱世的沧桑,既有着琴瑟和鸣的甜蜜,也有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宛如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令人感慨万千。
初见倾心:命运的奇妙转折
杨玉环出身于官宦世家,天生丽质,自幼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性格婉顺,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尤其善弹琵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16岁的杨玉环在咸宜公主府邸的游宴上,与寿王李瑁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在武惠妃的请求下,唐玄宗答应让李瑁纳杨玉环为妃 。次年,杨玉环以杨玄璬长女的身份受封为寿王妃,婚后李瑁对她宠爱有加,夫妻二人在王府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暴病身亡,这让唐玄宗伤心不已,后宫佳丽虽多,却再无一人能走进他的内心,填补武惠妃离去后的空虚。此时,高力士向唐玄宗推荐了杨玉环,称其“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唐玄宗初见杨玉环,便被她的美貌与才情所吸引,那灵动的眼眸、曼妙的身姿,以及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气质,瞬间让唐玄宗心动不已,仿佛武惠妃的影子在她身上重现。
但杨玉环毕竟是自己的儿媳,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感情让唐玄宗陷入了两难。为了能将杨玉环纳入后宫,唐玄宗想出了一个办法。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他先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以为母亲昭成太后追福的名义,割断了她与寿王的夫妻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后,唐玄宗将杨玉环以道士身份接入宫中,从此,杨玉环开始了与唐玄宗相伴的生活,她的恩宠一如往日的武惠妃,宫中人人称她为“娘子”,礼遇与皇后相当。
万千宠爱:爱情的甜蜜与奢华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自此,杨玉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微不至。他为杨贵妃修建了奢华的宫殿,赐予她无数的珍宝和财物,还专门为她设立了贵妃院,配备了众多的宫女和宦官,只为满足她的一切需求。
杨贵妃喜欢沐浴,唐玄宗便为她修建了华清宫,其中的华清池温泉浴场专供她享用。每次泡澡时,杨贵妃都会让宫女们将采来的各种新鲜花瓣撒在水里,使得整个浴室都充满了香气。据说,这种香气让唐玄宗心驰神往,他常常因此留连忘返。杨贵妃还喜欢吃荔枝,而荔枝产于南方,离长安路途遥远,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荔枝,唐玄宗不惜耗费巨资,命令蜀地每年用驿马飞驰数千里送往长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这一情景的生动写照 。
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精神上也有着高度的契合。唐玄宗是个音乐才子,精通音律,造诣极高,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堪称经典。而杨贵妃同样在音乐和舞蹈上有着独特的天赋,她擅长歌舞,尤其擅长跳《霓裳羽衣舞》。每当杨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心有灵犀。他们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共同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与美好 。
在爱情的滋润下,杨贵妃的家族也跟着飞黄腾达。唐玄宗为杨氏立家庙并亲写碑文,追赠杨贵妃父亲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提拔她的叔父杨玄珪为光禄卿,她的堂兄杨铦任鸿胪卿,堂兄杨锜任侍御史并迎娶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为妻 。她堂兄杨国忠更是权势滔天,一路高升,最终官拜宰相,身兼数职,权倾朝野。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被唐玄宗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在京师赐宅第,可自由出入宫廷,每月赏赐各自十万脂粉钱 。杨氏一门的恩宠声震天下,四方人士、朝臣权贵纷纷与他们结交,杨家成为朝廷中炙手可热的显赫家族 。
两次出宫:爱情的波折与考验
然而,再甜蜜的爱情也难免会有波折。天宝五年(746年),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她因嫉妒触怒了唐玄宗,被遣回娘家。杨贵妃离开后,唐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心中涌起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他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仅仅过了几天,唐玄宗就忍不住了,他随即令人将御膳送去给杨贵妃,当夜便将她接回宫中。这次风波过后,唐玄宗对杨贵妃更加恩爱,仿佛经历了一次分离,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 。
天宝九年(750年),杨贵妃再次因违背玄宗旨意,被遣送娘家。这一次,杨贵妃意识到自己的骄悍不逊可能有些过分,她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让人带给唐玄宗,并说:“有罪当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唐玄宗看到杨贵妃的头发,大为感动,他深知杨贵妃对自己的深情,也明白自己早已离不开她。于是,唐玄宗再次将杨贵妃接回宫中,经过这两次波折,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他们的爱情也在这些考验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
安史之乱:爱情的悲歌与落幕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日益加深的同时,朝政却逐渐被杨贵妃的家族所控制,尤其是杨国忠,他凭借杨贵妃的权势,在朝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权力膨胀,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不满,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 。
与此同时,唐朝表面上繁荣昌盛,实则在盛世的表象下,因朝廷的奢侈和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国家的财政逐渐紧张。重税与徭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民间怨声载道,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这种矛盾最终成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温床 。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联合史思明发动兵变,史称“安史之乱”。叛乱初期,唐军因未做足战备且指挥失当,战事节节败退。第二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岌岌可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部分军队势力以及诸多文臣仓皇西逃,前往蜀中 。
当他们逃至马嵬坡时,士兵发生哗变。禁军在统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主导下,将矛头指向杨氏兄妹。士兵们认为,杨国忠祸国殃民,是导致这场战乱的罪魁祸首,于是将杨国忠乱刀砍死。然而,将士们仍不肯罢休,他们认为“贼本尚在”,要求唐玄宗杀杨贵妃以绝后患。面对将士们的逼迫,唐玄宗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无奈之中。他深知,若不处死杨贵妃,无法平息众怒,自己的性命也将不保;但要他亲手赐死自己心爱的女人,他又怎么忍心 。
在这生死抉择的时刻,杨贵妃展现出了她的大义和勇敢。她明白,自己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了保住唐玄宗的性命,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她甘愿牺牲自己。最终,唐玄宗含着泪,命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 。一代佳人香消玉殒,时年三十八岁。杨贵妃的死,不仅是她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唐朝盛世终结的象征,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帝国,也在这场战乱中走向了衰落 。
生死相隔:无尽的思念与悔恨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继续逃往蜀中。在蜀中,他整日沉浸在对杨贵妃的思念和悔恨之中。曾经与杨贵妃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些甜蜜的回忆,如今却成为了他心中最深的痛苦。他想起他们一起在华清宫沐浴,一起欣赏《霓裳羽衣舞》,一起品尝“合欢实”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他再也无法见到那个心爱的女子 。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唐玄宗回到长安。他迫不及待地派人去祭奠杨贵妃,并下令改葬。然而,礼部侍郎李揆以“龙武军将士因杨国忠有负于皇上而杀掉他,改葬贵妃恐怕会引起将士们的疑虑”为由阻挠 。唐玄宗只好密派宦官备好棺椁把杨贵妃的遗体迁移到别处安葬。宦官在收殓遗骸时,发现她原先佩戴的香囊还在,唐玄宗看到香囊后,伤感不已,他命画工在偏殿里画杨贵妃的像,每次前去看望都要哽咽抽泣。此后,唐玄宗在风蚀残年的最后时光里,都是在对杨贵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过的 。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既有着浪漫与甜蜜,也有着无奈与悲哀。他们的爱情,在权力与欲望的交织中,在盛世与乱世的更迭中,最终以悲剧收场。但这段爱情故事,却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传奇,被后人不断传颂和演绎。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来源:微笑雪碧D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