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市五一广场客商云集、农产品飘香,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字都安阳·食品臻选”促销会如期而至。这场为期三天的盛会,不仅是我市农业丰收的“成果展”,更是一座连接产销、贯通内外、聚力共富的“桥梁”,从特色农产品的集中亮相到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从助农
丰收节里的“安阳答卷”:
以产销之笔绘就共富新图景
李庆龄
金秋九月,市五一广场客商云集、农产品飘香,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字都安阳·食品臻选”促销会如期而至。这场为期三天的盛会,不仅是我市农业丰收的“成果展”,更是一座连接产销、贯通内外、聚力共富的“桥梁”,从特色农产品的集中亮相到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从助农模式的创新探索到援疆协作的深度融合,书写出一份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安阳答卷”。
这场盛会,是本土优质农产品从“田间”走向“市场”的“练兵场”。143个展位划分三大专区,200余种农产品与45家深加工食品企业同台亮相,既有滑县烧鸡、林州花椒等“老味道”,又有彰德锦泰恒非遗糕点、内黄地理标志使用授权产品花生等“新名片”。参展企业以批发价让利、现场制作体验、免费试吃互动等方式,让市民近距离触摸“安阳味道”;公立医院、高校、商超等踊跃参会,更让农产品“六进”有了具体路径。当“老倔厨”花生制品借助促销会拓宽销路,远销东南亚,当安井食品、今麦郎等龙头企业展现出深加工实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农产品价值的提升,更是我市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的跨越。
这场盛会,是助农力量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聚合台”。从“网红书记”何艳军的直播间里,40余种内黄特产“当天采摘、当天发货”,近5万名粉丝的关注化作实实在在的订单;到“麦子阿姨”秦士芳手持手机,用朴实的镜头将马投涧小米、“邺城红”西红柿介绍给全国网友,民间力量与官方平台的碰撞,让助农有了更鲜活的表达。驻村书记化身“主播”,普通农民变身“代言人”,这种“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打破了农产品销售的时空壁垒,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理儿,变成了“好货也怕无渠道”的新解,更激活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场盛会,更是区域协作从“对口支援”到“共赢发展”的“连心桥”。83号至88号的援疆特产专区,80余款农产品跨越千里而来,冷藏货车里的哈密瓜、葡萄干、沙棘汁,带着新疆的阳光与风情,成为促销会的“顶流”。安阳与哈密的协作,早已不是简单的物资帮扶,而是通过促销会搭建起的“产销对接”新通道——既让安阳市民尝到了“疆”味,也为巴里坤农产品打开了中原市场,更让两地在产业协作中加深情谊。这种“你有好物、我有平台”的互补共赢,让丰收节超越了地域界限,成为对口支援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生动实践。
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到促销会现场的交易热潮,再到屏幕内外的订单增长,这场丰收节的意义远不止于“促销”。它以“产销对接促发展,携手共赢谱新篇”为宗旨,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系着市场的“菜篮子”,更牵着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当“字都安阳·食品臻选”的招牌被擦亮,当助农直播、非遗赋能、援疆协作成为常态,我市正以产业为笔、以协作作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这场盛会虽然已落幕,但安阳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农业拥抱更广阔未来的征程,才刚刚开启。
来源:安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