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儿子这学期开始住校,他回来跟我说:“宿舍有个同学鼻炎,白天老打喷嚏,晚上睡觉总打呼噜,瞧着可难受了。”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莞妈。
我儿子这学期开始住校,他回来跟我说:“宿舍有个同学鼻炎,白天老打喷嚏,晚上睡觉总打呼噜,瞧着可难受了。”
我说:“确实不好受,你以前鼻炎比这还严重,难道忘了么?”
我家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确实因为鼻炎反复,我经常带着他往医院跑。
后来查出来是螨虫过敏导致的,我当时就懵了,心想家里天天打扫,哪来这么多螨虫?
但是报告不作假,医生提醒我说:“重点排查一下孩子床头的东西。”
我这才反应过来,回家就把他床头那抱了几年的毛绒玩具全清了出去——原来孩子天天搂着睡觉的布偶熊、毛绒兔,竟是让他反复过敏的“元凶”!
自从把毛绒玩具清出卧室,又把他床上用品、窗帘、床头柜等全部清理了一遍,没想到孩子鼻炎发作次数真的明显变少了。
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有时图方便,会把一些常用东西随手放在床头。而孩子自己的“心头好”,比如玩具、手办、书籍之类的也摆放不少。
今天也想是借这件事提醒大家,有些东西放在床头,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持续影响,请立刻移走!比如这6件:
01 毛绒玩具
很多孩子喜欢毛绒玩具,甚至把它们当成安抚物,我家娃以前少说也有十几个。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毛茸茸的可爱玩具,其实是藏污纳垢之所!
研究表明,螨虫在25℃、湿度60%的环境中繁殖最快,而毛绒玩具恰是它们的“温床”。
这些微生物及其残骸、排泄物,正是孩子皮肤瘙痒、鼻炎、哮喘等过敏症状反复发作的“罪魁祸首”!
如果你家也有毛绒玩具,建议定期高温清洗(最好是可机洗的),并尽量减少摆放在卧室内,平时收纳或用防螨罩包裹起来,减少孩子接触过敏。
02 绿色植物
很多人喜欢在室内养绿植,像我一位朋友,在她家孩子的房间也放了好几盆。
本意是为了净化空气,没想到孩子反而经常夜间咳嗽,后来才知道是她养的植物在“作祟”。
其实,许多植物夜间会释放二氧化碳,并与人体争夺氧气。而且绿植都需要浇灌,潮湿的根部和花泥容易引起发霉,从而滋生大量细菌!
再者,有些植物散发的香气或含有毒碱物质,会刺激孩子的呼吸系统,导致失眠、头晕等症状。
尤其要注意,这些植物不宜放在室内:
兰花、百合的香气使人兴奋,影响睡眠;郁金香、含羞草等含毒碱,可能导致中毒;月季的香味会使过敏体质者胸闷……
03 玻璃陶瓷制品
这些易碎品的危险性,就不必多说了吧?
记得有一次晚上给孩子吃药,喝完水的玻璃杯忘在床头柜上。结果半夜突然听到“砰”的一巨响——
来到孩子房间一看,是他夜里翻身的时候,把玻璃杯打在地上,摔碎了。
更糟的是,孩子惊醒后看到自己的“杰作”,因为害怕被责备,竟徒手去捡碎片,手指被划了一道口子。
可见,孩子卧室里最好不要放易碎品,因为他们平时玩耍,或睡得迷迷糊糊时,很容易碰倒摔碎这些东西,并受到惊吓。
04 电子产品
现在很多人喜欢睡前看手机,睡着后就直接放在床头充电,殊不知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虽尚无定论,但孩子是敏感人群,长期接触损害健康的可能性更大!
有科学研究显示,儿童颅骨厚度比成人薄得多,对电磁辐射吸收率是成人的2-4倍。
更重要的是,充电状态下的电子产品,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风险极高!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手机充电起火和爆炸的案例了,绝对不能拿孩子的安全冒险!
05 小夜灯
我家孩子之前有段时间很怕黑,为了让他能安心睡觉,我一直给他用小夜灯。
在一次生长发育检查时,我无意中跟医生提起,孩子睡眠不好,要用小夜灯才敢睡觉。
医生立马正色跟我说:“夜间灯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千万不能再用了。”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多蠢的事,果断停用了。
现代科学也证实,持续的光照会打乱孩子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身体发育和免疫力。
不过,若是孩子真的怕黑,可以选择定时关闭的小夜灯,待孩子睡着后自动熄灭,就省事多了。
06 蚊香
广东是登革热高发省份,今年的孔肯雅热疫情还没消停,而这两种病传播均是以蚊子为媒介。
所以蚊子在我们这是格外让人深恶痛绝!哪家不必备几样灭蚊神器?其中,蚊香和电蚊香是最常用的。
但不管你家用的是蚊香还是电蚊香,如果靠近孩子床头位置使用的,请立刻拔掉,换个位置!
因为蚊香和电蚊香都是通过加热,让杀虫成分挥发到空气中,从而起到驱避、杀虫的效果。
但与此同时,蚊香中一些有害化学成分也会随之挥发,比如释放颗粒物、TVOC和甲醛等。
如果蚊香靠得太近,这些有害化学成分被孩子吸入过多,就会危害健康。
当然,蚊香驱蚊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如果一定要用,那么请尽量离孩子远些,比如放在床尾,或卧室其它角落,并要保持室内通风。
莞妈说
很多时候,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就藏在我们忽略的细节里。
毛绒玩具、绿植、玻璃陶瓷器皿、电子产品、小夜灯和蚊香这6种物件,都不适合出现在孩子床头。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为了给孩子的睡眠和健康多一道保障——所以你家娃床头现在放了啥?要是有上面这些,赶紧挪挪吧!
来源:育儿一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