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请注意,在这里我对退休人士加了一个定语“真正意义上的”。有些人只是形式上办了退休手续,而实际上并未真退休,比如仍在各种官方性质的学会、协会等处挂了个头衔,还得操着社会或单位的心;还有的被某一个或几个单位返聘,成天忙得像个“店小二”似的走起路来脚板都不粘灰。如此
对于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退休人士来讲,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都是巨大的。而这些变化最大之处是不用每天为了上班和下班的打卡而早起晚归。
请注意,在这里我对退休人士加了一个定语“真正意义上的”。有些人只是形式上办了退休手续,而实际上并未真退休,比如仍在各种官方性质的学会、协会等处挂了个头衔,还得操着社会或单位的心;还有的被某一个或几个单位返聘,成天忙得像个“店小二”似的走起路来脚板都不粘灰。如此等等吧,这些人都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退休。
我自然属于“裸退”。办完退休手续后,招呼都没打,我就悄没声息地从集团各种微信工作群里退出了。打什么招呼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退休亦如此,你打招呼,别人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奉承话,听来又有多大意义呢?这职业生涯一路走来,好听的话还没听够吗?
退休对我意味着彻底地转场——从单位转到陋室。我没有像周作人一样给自己的陋室起个什么“苦雨斋”的饱含禅意的名字,我的陋室没有名字,我住一天,它就是我的,我挂了,新的主人又会住进来。“八道湾”也只是一个象征,我也不需要这样的象征。
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自己的陋室里度过。除了吃饭、睡觉,便是读书和写作。退休前,我也读书和写作。所不同的,一是读书的时间更多了,也更系统了,比如,最近我就在读武汉大学哲学系赵林教授的系列著作,这之前还看了作家格非的系列作品。二是写作时间和方式发生了改变。退休前的写作基本上都是晚饭后,用“一指禅”的功夫在手机上划拉,如今的写作基本上安排在上午,且在电脑上完成,即用多个手指敲击键盘。随着写作时间的改变,思考的时间也随之变化。以前都是白天坐在办公室或者出差路途中思考,如今是晚上躺在床上思考、打腹稿,早餐后,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偶尔也有不能一气呵成的时候,所谓“不能一气呵成”,并不是思维卡顿,而是要查阅历史史料,把引文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引述尽可能准确、完整。写文章也不全是拍脑袋的事情,脑袋里装的东西毕竟有限,且呈碎片状,要把脑袋里的碎片串联成一篇逻辑严密的文章,功夫还得在“诗外”。
所以,每天的作息是,起床后洗漱,做果盘,吃水果,晨练。晨练回来后,做早餐,吃早餐。早餐不能一成不变,还得不时换换花样。吃完早餐之后,便是我的写作时间。上午有时候还会出去买买菜。到了晌午,便是做午饭,吃午饭。我的一个人的午餐比较简单,不像早餐那么隆重,那么讲究仪式感,午餐一荤一素一箪食,即可。午饭后,小憩。下午的时间主要用来看书,偶尔我也会到阳台上发发呆。发呆总是有回数的,我一般不发呆。比如昨天下午我就发了好长时间的呆,因为董宇辉获得了“人民文学传播奖”。中国的文学竟然到了需要小丑传播的地步,我是否可以考虑组建一个马戏团专门用来传播中国的文学呢?坦白地说,除了《散文》和《诗刊》这两本期刊,其他的文学期刊我已是几十年不看了。如今的《诗刊》刊登的诗不知所云,我也很少看了。所以,靠我的一己之力是组建不了马戏团的,建议中国作协以官方的名义组建马戏团,以马戏团表演的名义送文学到民间。如此这般,中国的文学才能在民间扎根?
退休近两个月,已经做了七场职业培训了。培训什么?从《商务礼仪》《公文写作》到《〈安全生产法〉解读》《生产安全风险管理与工作安全分析介绍》《电力企业运行管理务实》《危化企业运行管理务实》《电力企业“两票”注意事项》《班组长如何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最后讲到《从业人员心理压力与调适》。这些培训内容,从企业管理角度上讲,正好契合了“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的管理理念;但是就职工个人来讲,这个课程的安排,我又是煞费苦心的,即从言谈举止入手,通过职业技能的提升,最后进入灵魂的净化。从目前来看,培训的反响还是不错的。为此,我甚感欣慰。
所以,我的退休后的“三件套”,即培训、读书和写作。当然,这个“三件套”肯定不会一成不变。某一天,我可能突然不想做培训,需要又来一次转场,我或许会去做手工旗袍。说实话,手工旗袍的订单我已接了不老少了,一直没有兑现诺言,想来甚觉惭愧。读书和写作,恐怕是不会变的。如果读书和写作都要变了,那就表明死期将至,属于我的时代即将谢幕。
当然,“千米不同层,打法各不同”,退休后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谈不上好坏,也没有什么对错。自觉舒适,便是最好的活法。
来源:扁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