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云雀叫天录》在此举办见面会,不仅是为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更以一场“戏中戏”的时空对话,揭开了一代京剧宗师孟金福的传奇人生。
2025年4月19日,北京大观楼影院的一场首映礼,将中国电影与京剧艺术的百年渊源推至聚光灯下。
电视剧《云雀叫天录》在此举办见面会,不仅是为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更以一场“戏中戏”的时空对话,揭开了一代京剧宗师孟金福的传奇人生。
这部融合历史厚重与艺术创新的剧集,能否为国剧市场注入一剂“文化强心针”?
1905年,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在大观楼放映,成为中国电影史的开端。
120年后,谭派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在此重现经典片段,而《云雀叫天录》的亮相,则是对这段历史的深情回望。该剧以谭鑫培为原型,讲述京剧艺术家孟金福从底层武丑成长为一代宗师的历程,其首映选址大观楼,无疑是对“中国电影诞生地”的致敬。
这一选择暗含深意:当国产剧集陷入流量与IP的窠臼时,《云雀叫天录》试图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用影视语言激活京剧的当代生命力。
正如编剧王要所言:“京剧的美学元素不仅是唱腔和身段,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演员阵容堪称该剧最大亮点。张一山饰演青年孟金福,其“轴劲”与角色的倔强不谋而合。预告片中,他一个抬眼的凌厉眼神,瞬间将观众带入梨园行的残酷竞争。
而老年孟金福由国家一级演员刘威担纲,从《幸福到万家》到《风吹半夏》,刘威对复杂人性的拿捏早已炉火纯青。
配角阵容更是“含金量爆表”:六小龄童饰演启蒙师父,一抬手一瞪眼,恍惚间令人梦回“齐天大圣”;
曹磊(《觉醒年代》鲁迅)化身权力异化的宿敌,与张一山上演“镜像对决”;杨立新、谭卓、邢岷山等实力派,则构建起一幅梨园众生相。
这样的配置,让网友直呼:“光看演员表就知道是爆款预定!”
用“真京剧”打破流量泡沫
近年来,古装剧要么沉迷于仙侠虐恋,要么困在宫斗权谋中打转。《云雀叫天录》却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以京剧为叙事主线,直面传统文化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突围。
剧中,孟金福为演好《扫雪打碗》,与乞丐同吃同住体悟悲苦;面对同行倾轧,他坚持革新唱腔,终成“无腔不学谭”的一代宗师。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恰与当下国潮复兴的呼声共振。
制作层面,剧组更是不惜血本。邀请谭派第六代传人谭孝曾担任艺术顾问,70人京剧团队全程跟组指导,手工搭建戏台还原历史风貌。
导演郑大圣曾凭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斩获金鸡奖,此次他将京剧的写意美学与影视叙事结合,舞台上的斑斓光影与生活中的灰暗色调形成强烈反差,让观众直观感受“戏如人生”的震撼。
《云雀叫天录》的野心不止于讲好一个故事。它试图回答一个时代命题:在短视频冲击下,传统艺术如何吸引年轻受众?
数据显示,2023年B站戏曲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30%,95后成为京剧票友新主力。该剧精准踩中这一趋势——用张一山等青年演员拉近心理距离,以“逆袭成长”的爽感叙事包裹文化内核,再借现代音乐改编(如融合摇滚元素的京剧配乐)打破审美壁垒。
首映礼上,北京国际电影节同步推出“京剧电影工程”展映,《定军山》《霸王别姬》等十部经典轮番上映。这种“影剧联动”的策略,既唤醒集体记忆,又为传统文化开辟新赛道。
正如网友评论:“以前觉得京剧是爷爷听的,现在发现孟金福的坚持,不就是我们职场打拼的缩影吗?”
《云雀叫天录》的诞生,恰逢国产剧集体陷入“创新焦虑期”,它没有流量明星加持,却以扎实的剧本、顶级的阵容和文化的厚度,证明了“内容为王”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或许,这部剧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破局思路:传统文化从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等待被激活的IP富矿。
正如首映礼上那句铿锵的宣言:“京剧的魂在戏里,戏的魂在人心里。” 这场跨越百年的光影对话,正在为国剧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