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是活跃在东北、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联三杰”,其中周保中被毛主席亲切称为“义勇军领袖”,更被抗联将士们尊称为“神算子”和“不死金刚”,是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原东北抗联领导人。
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是活跃在东北、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联三杰”,其中周保中被毛主席亲切称为“义勇军领袖”,更被抗联将士们尊称为“神算子”和“不死金刚”,是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原东北抗联领导人。
周保中,云南大理人,白族,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这位从滇军少将到东北抗联总司令,在东北与日寇浴血奋战14年时间,被日军悬赏“一两黄金一两肉”的抗日英雄,竟然有哪些过人之处?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英雄事迹?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阴霾之下,周保中带着满腔热血,从苏联踏上了归国的路途。中共中央慧眼识才,将他派遣至烽火连天的东北。在那里,他先后挑起了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兼党委书记的重担,又成为了第二路军的总指挥兼政委。
在他的英勇领导下,绥宁抗日游击根据地迅速得以建立起来,吉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大盘道、前刁翎、依兰城等战役,在他的精心指挥下,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周保中心怀家国,他亲手起草了《东北抗日救国义勇军游击运动纲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定信念。为了牢记这份决心,他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更名为周保中,寓意着保卫东北、保卫中华的崇高使命。
当时的吉东地区,既有抗日自卫军、抗日救国军,还有大刀会、红枪会等组织,这些抗日武装成份不一,派系间矛盾尖锐,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1932年5月9日,周保中在宁安县花脸沟做群众工作时,被自卫军战士当作“日本探子”捆绑着送到自卫军总部。
周保中直率而又凛然地说:“我不是日本探子。我是从关里来的。听说你们抗日,才奔你们来的。”
当自卫军将领问周保中对东北局势有何看法时,他从世界形势讲到东北战局,并对自卫军应采取的救国方略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意见。
一番有胆有识的见解、推心置腹的话语,深深打动了自卫军的将领们。他们即刻为周保中松绑,并留他在自卫军总指挥部工作。
1932年8月,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聘请周保中为总参谋,率部攻打宁安,攻安图,战桦甸。战斗中周保中冲锋在前,受伤不下火线,赢得抗日民众的信任。
一天,在总指挥部,救国军的吴义成指着周保中说:“从前,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个诸葛亮。如今,我们一条绳子绑来个参谋长。”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在游击战争的实践中,周保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小群游击队活动”和“游击根据地之建立”的全新理念。当我军力量雄厚,足以挑战敌人弱点时,我们就开展常规的游击战;而当敌军势大,我军处于劣势时,我们就利用“小群游击队活动”,或分散或集结,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而“游击根据地”的建立,更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一大亮点。
因为东北的抗日军队一般很难站稳脚跟,一直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所以周保中提出了“根据地搬家”的策略,在敌人的“大讨伐”中,我们不固守根据地,从而避免了巨大的牺牲。这一方针后来成为了吉东地区游击战争的行动指南。
在游击战的艰苦岁月里,周保中时刻提醒战士们要坚定信念,不要做半途而废的革命者,更不要成为可耻的逃兵,不要成为受到世人唾骂的叛徒。他教导大家要习惯艰苦的生活,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每天深夜,当大家都已进入梦乡时,他仍在马灯下辛勤地书写着。在休息前,他还要亲自巡查营房,关心每一个战士的生活细节。他担心战士们受冻,时常叫醒大家烤烤火、活动活动筋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周保中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战士的心。
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骤然打响,全国民众同舟共济,抗日救亡的浪潮汹涌澎湃。8月25日,周保中以东北抗日救国总会的名义,发布了一篇激荡人心的《抗日救国宣战动员令》。在这份紧急通知中,他以铿锵有力的笔触,号召东北抗日联军与各义勇军团结一致,将矛头指向敌人的铁路动脉、粮仓重地、通信枢纽,誓要将其一一摧毁。
同时,他深情呼唤广大民众,无论贫富,无论老少,都应倾尽所有,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支援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勇士们,军民拧成一条心,共筑铜墙铁壁,让日寇的“军民分离”、“坚壁清野”之计全都化为泡影。
响应着全国总抗战的号角,周保中的战略部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抗联第五军的每一寸土地。第五军的将士们,如同出鞘的利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向敌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英勇反击,让日军日夜不得安宁,常常疲于奔命。
记得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8月13日,第五军携手第二、四、八军的勇士们,共计250名铁血男儿,对三道通一处正在修筑的日军兵营发起了突袭。经过半日的殊死搏斗,敌人留下了40余具冰冷的尸体,仓皇逃窜。
仅仅两天之后,8月15日,第五军的铁骑又在林口向阳站附近疾驰而过,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敌人的军车瞬间变成了修罗场,70余名日军与20余名伪军命丧黄泉,另有数十人负伤,哀鸿遍野。
在全国抗战的大潮中,周保中如同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他以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激励着每一位抗联将士,让他们在逆境中更加坚韧,更加勇敢。在吉东大地,周保中领导的抗日斗争与南满的杨靖宇、东满的魏拯民、北满的赵尚志遥相呼应,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品”字形防御网,为全国总抗战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赞歌。
周保中在东北抗联的14年,不畏艰难险阻,出生入死,与日寇斗智斗勇,几次遇到伤亡的极大风险,最后还是挺了过来,有着“不死金刚”的美誉。多年来,由于日寇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周保中和抗联战士长年过着餐冰饮雪,吃草根树皮的非人生活,但是没有动摇他们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32年10月17日,周保中在三打宁安战斗中,左腿下肢被子弹贯通伤。在蓝棒子山密营里,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周保中让两名战士按住他的双臂,自己咬着皮带,以坚强的意志让医生用刮骨疗法,直接用刀划开伤口,用修大车的钳子把子弹头拔了出来。这次手术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周保中作为指挥官率部攻打宁安县城的军火库时,冲锋在队伍的最前面,结果被日伪一颗子弹打在左腿上,卡在两个骨头之间。他简单包扎后,强忍疼痛继续指挥战斗。为了防止伤口感染,他又让人用刀子把那些烂肉刮下来。仅仅12天后,伤口未愈的周保中就带领千余名战士再次攻打宁安。
1934年9月20日,宁安平安镇战斗中,周保中的腹部受伤,肠子都流出来了,让人塞进去后暂时用鸡皮糊上,担架抬着继续指挥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周保中领导东北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侵略行径,取得不少辉煌战绩,而彻底激怒了这些来犯之敌,周保中一时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总想着施展各种阴险计谋和恶毒手段,欲除之而后快。
1937年11月22日至12月24日,日军开出伪币10万元,悬赏购买周保中的首级,后来竟加码到以一两黄金买周保中一两肉。
1938年,周保中暗赴苏联,希望借共产国际联系上失联已久的中共中央。但其赶往苏联和返回的准确消息,被隐藏在内部的奸细泄露给了敌人。在得知周保中向宝清出发的时间和路线,伪靖安军骑兵团分两批在日军率领之下,急行军埋伏在周保中行程的必经之地,准备截击、活捉周保中。
敌人使用计谋,假借抗联部队名义,声称前来接应周保中,但却被周保中机智警醒地识破了,敌人的阴险计划没有得逞。周保中沉着应变,果断地指挥队伍撤离,带领同志们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催马飞奔,但马被绊倒,周保中摔落在了雪地上,就在敌人即将靠近他之时,周保中的副官陶雨峰乘马赶回接应,端起步枪向敌人猛烈射击,靠近周保中的几个敌人应声倒地。陶雨峰借机大喊“我们的人马到了”,周保中这才趁敌人一时没有回过神来,与陶雨峰快速逃脱了敌人的追杀。
1944年冬,日军加强了对抗联根据地的“清剿”。在一次遭遇战中,周保中带领的部队被围困在一片原始森林中。整整七天时间里,他们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靠着吃积雪解渴、啃树皮充饥,最终成功杀出重围,再次创造不死金刚的神话。
在东北抗战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尤其是在东北抗联的精神领袖杨靖宇将军于1940年不幸牺牲后,周保中如同山岳般屹立不倒,独自扛起了东北抗战的大旗,成为了那片土地上最坚实的民族脊梁,引领着东北武装抗日斗争的风云变幻。
1940年秋冬之际,东北抗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与挑战,大部分队伍不得不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与补给,以图东山再起。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领导这些跨境的勇士们,周保中等抗联将领多次与苏联方面沟通协商,最终促成了在远东地区设立南北两处临时营地(人们称之为“野营”)。这些营地成为了抗联战士们的避风港,他们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周保中深知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他号召抗联将士深入山林,亲手砍伐木材,设计并建造起一座座营房与俱乐部。在那些简陋却充满温情的俱乐部里,悬挂着毛泽东与朱德的画像,它们不仅是战士们心中的精神支柱,更是他们对中共中央和伟大领袖深深思念的象征。
时间转眼间到了1942年8月,抗联教导旅应运而生,周保中荣任旅长之职。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教导旅的战士们不仅加强了政治学习,还广泛涉猎文化知识,享受着娱乐活动带来的欢乐,他们的知识水平与思想觉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周保中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亲自领导教导旅进行系统的现代化军事训练,包括队列、刺杀、射击、投弹等基础项目,以及战术、军事地形、爆破等高级课程,让每一位将士都掌握过硬的实战本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特别重视空降与滑雪等特殊技能的训练,为消除战士们的畏难情绪,多次亲自参与空降跳伞,为战士们树立了良好榜样。
在紧张而有序的军政训练之余,周保中还不忘派遣小分队秘密潜入敌占区,进行侦察与情报收集工作,为将来的反攻做足了准备功课。
终于,1945年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后,在周保中的坚强领导下,抗联教导旅蓄势待发,准备迎接全国抗战的总反攻。为了确保战士们在反攻中能够令行禁止、纪律严明,教导旅精心制定了涵盖政治、组织、行为三方面的《备忘录》,全体将士们信心十足地期待抗战的最后胜利。
从1945年7月开始,随着胜利的曙光渐渐显现,周保中将军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他巧妙地调度着抗联教导旅的英勇战士们,组织多个精干的小分队。这些分队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彼此间协同作战,与苏军枪口一致对外,向日寇发起强有力的宣战,收复被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大地。
在中共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周保中将军和他的战友们一刻也没有停歇,而是积极投身于“建军、建党、建政”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就是和平的使者,在这片饱受战争创伤的土地上播种希望,浇灌汗水。经过不懈的努力,东北人民自卫军应运而生,它如同一支新生的力量,屹立在东北的大地上。
这支自卫军不仅为东北的解放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后来解放军顺利进入东北,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2.学习时报.周保中:书写东北抗日“可歌可泣的诗篇”.作者王恩宝
3.百度百科:周保中、东北抗日联军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