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青州:书院为“笔”绘就文明新图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2:03 1

摘要:9月23日,记者在潍坊青州市通衢书院看到,移风易俗志愿者与居民正围坐畅谈 “天价彩礼”与“婚事简办”,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文明新俗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这是青州创新“文化书院+移风易俗”模式,以文化之力涤荡陈规陋习的生动实践。如今,全市16处城乡文化书院已成为传播

9月23日,记者在潍坊青州市通衢书院看到,移风易俗志愿者与居民正围坐畅谈 “天价彩礼”与“婚事简办”,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文明新俗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这是青州创新“文化书院+移风易俗”模式,以文化之力涤荡陈规陋习的生动实践。如今,全市16处城乡文化书院已成为传播新思想、培育新风尚的主阵地,让千年文脉“活”在当下、惠泽民心。

作为承载千年耕读文脉的“活态载体”,文化书院不仅延续着历史底蕴,更以贴近群众的姿态,成为文明新风落地生根的实践平台。在青州,各书院紧扣需求,常态化开办“文明大讲堂”“乡风新语”微宣讲,结合传统节庆,书院更将文明新风融入民俗活动:和合书院借七夕推出“共织七夕情”,引导新人选择新式婚礼;稷下书院在重阳节开办“孝亲茶话会”,让晚辈为长辈捶背、分享家风故事,让传统节庆既保留韵味,又焕发文明新貌。

“以前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常来书院听宣讲、聊家常才懂,舒心日子比啥都金贵。” 海岱苑社区王大姐说,儿子结婚时彩礼降至3万元,简办家宴省下的钱添了家具,小家庭日子过得和睦又踏实。

除了通过宣讲和节庆活动传递新风,书院更善用“文化巧劲”,创新打造“非遗+德育”课程体系,让文明理念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扎根。驿童书院里,非遗传承人李娜教孩子们制作“状元及第”香牌,揉泥制香时,同步讲述明代状元赵秉忠勤俭治学的故事;剪纸课上,“喜鹊登梅”图案引出“婚事新办重心意”的理念;拓印体验中,“孝”“悌” 二字成为传承美德的生动教材。目前,这类沉浸式课程已覆盖 800余名青少年。

为让新风“接地气、入人心”,书院跳出单向宣讲模式,联合志愿者创作《文明青州树新风》《婆婆也是妈》等20余部快板、小品,聚焦彩礼攀比等问题,巡演150 余场。“戏里演的都是身边事,一看就懂!”旗城社区张大爷点赞道。针对偏远乡村,“流动书院”志愿者带着政策展板、宣传手册走村入户,用接地气的方言通俗解读“幸福靠奋斗,不靠彩礼堆”的道理。同步推行“文明积分”制度,居民参与活动、践行简办婚丧可积分解换生活用品,邵庄镇刘大哥攒积分换了茶具:“学新风还得实惠,咱愿意干!”

多元协同让移风易俗既有“温度”更有“力度”。青州以书院为枢纽,链接各方资源,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构建起“群众点单—书院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这一机制广泛响应居民在文化生活、邻里互助、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各类需求,通过精准对接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源,及时提供政策讲解、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暖心服务。运行以来,该机制已累计处理群众需求百余项,获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有效解决了多项民生关切,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以前是政府推着干,现在是群众主动来。”青州市文明一科科长解宁宁表示。2025年以来,书院累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如今行走青州,书院宣讲、田间倡导、非遗浸润,让移风易俗从“政府倡导”变为群众“自觉行动”。这座浸润千年文脉的古城,正以书院为笔、文明为墨,让耕读传家的传统底色与文明新风的时代亮色交相辉映,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画卷上,续写润物无声的精彩篇章。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