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像摄影,是对个体精神深度的挖掘与映射,通过捕捉眼神、表情、肤质等细微之处,试图展现被摄者独一无二的性格特质与内心世界。可以说,它是一场 “用镜头作画” 的艺术创作,追求的是 “形神合一” 的至高境界。
以人物为拍摄对象的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看似相似,实则在定义与核心定位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各自演绎着独特的 “人观” 叙事。
肖像摄影,是对个体精神深度的挖掘与映射,通过捕捉眼神、表情、肤质等细微之处,试图展现被摄者独一无二的性格特质与内心世界。可以说,它是一场 “用镜头作画” 的艺术创作,追求的是 “形神合一” 的至高境界。
经典的证件照可以看作是肖像摄影的一种基础形式,但真正的肖像摄影远不止于清晰记录外貌,更是要透过光影的巧妙运用,勾勒出人物内在的气质内核。
比如在拍摄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时,摄影师会着重捕捉其眼角的皱纹、松弛的皮肤以及深邃的眼神,这些细节就像岁月的密码,讲述着老人一生的故事与智慧;而拍摄一位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可能会聚焦于他嘴角上扬的弧度、明亮的眼眸以及散发的青春活力,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对未来的憧憬。
这种摄影常见于艺术肖像创作,让人物成为艺术表达的核心;也用于名人特写,帮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名人的个性魅力。
人物摄影的视野更为广阔,它将人物放置在更宏大的世界语境之中,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物本身,还包括人物的动作、姿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旨在呈现出完整的生活状态或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场景。
拍摄对象既可以是单人,通过其在特定环境中的状态来传达信息;也可以是群体,展现群体间的关系与互动。
在街头纪实摄影中,拍摄一位快递员被堆积如山的包裹环绕,正匆忙搬货的画面,快递员的动作、神情,包裹的堆积状态,以及周围街道的环境、来来往往的行人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观众通过这张照片,不仅能看到快递员的工作状态,还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忙碌节奏以及普通人在其中为生活努力奔波的坚韧,而这些情感与社会意义正是通过人物与环境的紧密关联得以传递 。
当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它们在目的与主题、拍摄范围与构图、情感表达与技术侧重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着更为细致且关键的差异,这些差异清晰地界定了两种摄影类型的独特身份。
肖像摄影:它以 “刻画人物本质” 为终极目的,主题高度聚焦于单个人物的面部特征与情绪表达。
拍摄对象面部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摄影师捕捉的重点,一条皱纹、一道眼神的流转,都蕴含着被摄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内心情绪。
在一张以老人为拍摄对象的肖像摄影作品中,摄影师利用特写镜头,将老人眼角如沟壑般的皱纹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些皱纹不仅仅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更是老人一生风雨历程的见证,每一道褶皱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传递出深深的岁月感;而在拍摄一位年轻女性时,摄影师敏锐地捕捉到她微笑时眼底闪烁的光芒,那光芒中透露出的自信与乐观,成为凸显她独特个性的关键元素,让观众能够透过这一瞬间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内在魅力。
人物摄影:核心目的在于 “讲述人物故事”,主题涵盖范围更广,可以是单个人物,也可以是多人的群体。它更侧重于通过人物的动作、姿态以及与环境的紧密关联,来展现人物的身份、状态或情感。
在拍摄一位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瞬间,摄影师会将舞者充满力量与美感的肢体语言作为画面的核心,同时纳入舞台上绚丽的灯光、华丽的布景等环境元素,这些元素相互配合,共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舞者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
肖像摄影:构图通常极为简洁,严格限制在面部至肩部的范围。
多采用正面或 45° 侧面角度,正面角度能直接展现人物面部全貌,让观众与人物进行直接的 “对视”,更好地捕捉人物的眼神和表情;45° 侧面角度则可以在展现面部轮廓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背景的选择追求极致简洁,纯色背景是常见之选,它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干扰,让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人物面部;或者利用浅景深虚化背景,将人物从复杂的环境中剥离出来,强化视觉焦点。
比如在拍摄一位艺术家时,摄影师选择了一块黑色的背景布,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艺术家专注的眼神和独特的气质被凸显出来,整个画面简洁而富有张力;又比如通过低角度仰拍,让光线从下方打在人物面部,强化面部轮廓的立体感,同时虚化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人物摄影:构图拥有极高的自由度,可根据需要涵盖全身、远景或局部特写。它主动将环境元素纳入其中,作为叙事的重要辅助。
在拍摄一位旅行者站在雪山前的全景照片时,摄影师精心安排人物与壮丽自然景观的比例关系,人物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渺小却又充满力量感,人物的兴奋表情、张开的双臂,以及周围洁白的雪山、湛蓝的天空、呼啸的山风等环境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冒险与探索精神的场景,既生动地展现出人物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充分传递出所处场景的宏大与壮美 。
肖像摄影:情感表达主要依赖于面部微表情与眼神的精准捕捉,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在肖像摄影中,这扇窗户成为传递情感的核心通道。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对光线的精准度要求极高,伦勃朗光就是一种常用于肖像摄影的打光方式,它通过在人物面部形成独特的三角形亮区,巧妙地塑造出面部层次,凸显人物的立体感和深邃感;蝴蝶光则能在人物鼻梁下方形成蝴蝶形状的阴影,突出人物面部的柔美线条。
人物摄影:通过人物的动作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传递情感,这种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多元。
它允许使用复杂的光线条件,逆光可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为人物增添一层神秘的光环,同时强化人物与背景的层次感;侧光则能突出场景的立体感,营造出戏剧性的光影效果。
肖像摄影:常见于艺术创作领域,通过肖像摄影来表达自己对人性、生命等主题的思考,将人物作为艺术表达的载体,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个人写真也是肖像摄影的重要应用场景,人们通过拍摄肖像写真,记录自己不同阶段的容貌与个性,留下珍贵的回忆;在名人宣传中,肖像摄影能够帮助名人展现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形象特点,吸引粉丝关注,提升知名度。杂志封面常常采用名人的肖像特写,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读者的目光,传达杂志的主题和风格;艺术家的个人肖像展则将一系列肖像摄影作品集中展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艺术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诠释。
人物摄影:广泛应用于新闻纪实领域,新闻摄影师通过拍摄人物与事件现场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下社会热点事件、民生百态等,为社会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真实的社会写照。
在报道自然灾害时,拍摄受灾群众在废墟前的无助表情和救援人员的奋力营救,能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灾难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广告宣传中,人物摄影能够将产品与人物使用场景相结合,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动作,生动地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吸引消费者购买。
了解了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的区别之后,在实际创作中,我们该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拍摄方式呢?这需要从明确拍摄目标、做好技术准备以及参考典型案例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1、若想突出人物的性格魅力或精神内涵,选择肖像摄影
当你想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在特质,展现其独特的性格魅力或精神内涵时,肖像摄影无疑是最佳选择。
中长焦镜头(如 85mm)是拍摄肖像的得力助手,它具有独特的空间压缩能力,能够有效地简化背景,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人物面部。比如在工作室环境中,使用 85mm 镜头,搭配一盏侧逆光,光线从侧面打在模特脸上,照亮了她深邃的眼神和专注的表情,同时在另一侧形成柔和的阴影,勾勒出面部的立体感。背景在镜头的压缩和虚化作用下,变成了一片模糊的光影,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主体。
2、若想讲述人物的生活状态或所处环境,选择人物摄影
如果你希望通过照片讲述人物的生活状态,或者展现人物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那么人物摄影更能满足你的需求。
尝试使用广角镜头来纳入更多的环境元素,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所处的情境。比如在拍摄一位街头艺人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街头场景,如繁华的商业街或古老的小巷。使用广角镜头,将艺人在街头表演的场景完整地纳入画面,同时捕捉到周围观众的反应、街道上的建筑、路过的行人等元素。通过巧妙的构图,如运用三分法将艺人放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或者利用街道的线条作为引导线,将观众的视线自然地引向艺人,使人物与场景完美融合,生动地展现出街头艺人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以及城市街头的独特氛围 。
在器材选择上,优先考虑定焦镜头,50mm 和 85mm 定焦镜头是肖像摄影的经典选择。
50mm 镜头视角接近人眼,能够还原人物最真实的面貌;85mm 镜头则以其出色的背景虚化能力和对人物面部细节的表现力而备受青睐。搭配柔光箱或反光板,可以有效地控制光线的柔和度,避免出现生硬的阴影,让光线均匀地洒在人物面部,呈现出细腻、柔和的质感。
后期处理对于肖像摄影同样至关重要,如痘痘、斑点等,但要注意保留皮肤的纹理,以保持真实感;调整眼神光,让人物的眼睛更加明亮有神,仿佛能传递出内心的情感;还可以对整体色调进行微调,营造出与人物气质相符的氛围,比如暖色调可以传达温暖、亲切的感觉,冷色调则能营造出神秘、深邃的氛围 。
人物摄影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拍摄需求,灵活选择镜头。
在需要展现宏大场景或强调人物与环境关系时,广角镜头(如 16-35mm)能够发挥其优势,纳入更广阔的视野;而在捕捉人物特写或需要突出局部细节时,长焦镜头(如 70-200mm)则能大显身手。
在光线运用方面,充分利用环境光,根据光线的方向和强度进行创作,逆光可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侧光则能突出人物和场景的立体感。如果环境光不足,合理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注意控制闪光灯的强度和角度,避免出现过曝或阴影过重的情况。
后期处理时,重点在于保持整体色调的统一和画面的视觉连贯性。通过调整色彩平衡、对比度和饱和度,让画面的色调更加协调,符合故事的主题和氛围;运用裁剪工具,去除画面中多余的元素,突出主体人物,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还可以适当调整画面的清晰度和锐度,增强画面的质感,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处理,以免影响画面的自然感 。
肖像摄影与人物摄影,本质是对 “人” 的两种艺术解读 —— 前者是 “灵魂的切片”,用精微细节刻画个体的精神图谱;后者是 “生活的片段”,以场景叙事展现人与世界的关联。
无论是追求 “一眼万年” 的肖像特写,还是捕捉 “瞬间即永恒” 的人物纪实,关键在于明确拍摄目的,让镜头成为传递思想与情感的媒介。下次举起相机时,不妨先问自己:“这次,我想让观众记住‘这个人’,还是读懂‘这个人的故事’?”
来源:小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