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爱美客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REGEN Biotech,Inc.(简称“REGEN公司”)正在进行一起重大仲裁,仲裁院已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REGEN公司为仲裁请求的被申请人,同时也是仲裁反请求的申请人。仲裁反请求涉及的金额包括合理费用,如律师费、
9月23日,爱美客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REGEN Biotech,Inc.(简称“REGEN公司”)正在进行一起重大仲裁,仲裁院已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REGEN公司为仲裁请求的被申请人,同时也是仲裁反请求的申请人。仲裁反请求涉及的金额包括合理费用,如律师费、保全费、差旅费等。
REGEN公司的反请求得到仲裁机构受理
2025年9月23日,REGEN公司收到仲裁院下发的《反请求受理通知》,对其与达透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达透医疗”)之间的经销合同纠纷提出的反请求予以受理。反请求内容包括确认达透公司的独家代理权终止,解除相关协议,并要求达透公司补偿REGEN公司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承担仲裁费用。
本次仲裁事项尚未开庭审理,因此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及子公司尚未披露的小额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约为1116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14%。
代理权纠纷令市场哗然
回溯历史,2025年3月,爱美客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并于6月底完成交割,成为其控股股东。7月11日,REGEN公司核心产品AestheFill艾塑菲(被喻为“童颜针”)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代理人由达透医疗变更为俪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俪臻生物”),俪臻生物是REGEN公司的中国子公司。
但突发的代理权纠纷令市场哗然:7月21日,*ST苏吴和爱美客先后发布公告称,REGEN公司于7月18日向达透医疗送达《解约函》,解除后者的独家经销协议,并撤销达透医疗作为艾塑菲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经销商所有相关授权。REGEN公司的理由是“代理方*ST苏吴财务造假损害产品声誉”。
随后,达透医疗就REGEN公司违约事项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并于2025年8月7日获得受理立案。彼时,达透医疗仲裁请求确认《独家代理协议》有效并继续履行,若上述仲裁请求未得到支持,初步索赔损失人民币16亿元,并保留根据案情进展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前述索赔金额进行调整的权利。
紧急仲裁:REGEN暂不得在中国内地销售AestheFill
9月11日晚间,*ST苏吴、爱美客双双披露公告:深圳国际仲裁院紧急仲裁员作出决定,要求爱美客控股子公司REGEN公司在仲裁裁决前不得自行在中国内地销售AestheFill产品,并需继续向原代理商达透医疗供货。
根据公告,*ST苏吴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于2025年9月10日收到深圳国际仲裁院决定书。根据仲裁决定,达透医疗请求的临时措施得到了批准,即爱美客控股子公司REGEN公司的AestheFill产品暂被禁售,但请求的其他临时措施被驳回。
具体来看,REGEN公司应在(2025)深国仲涉外受8781号案仲裁裁决作出前不得自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销售“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国械注进20243130043号)产品;不得否认达透医疗是该产品在内地的独家经销商;并应继续按照《关于AestheFill独家销售代理权转让协议》约定的方式向达透医疗供应产品。
爱美客还在公告中披露了对达透医疗的请求不予准许的事项如下:其一,REGEN公司立即撤销其于2025年7月21日以俪臻(厦门)美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俪臻厦门”)为代理人的《独家授权书》;并且在本案仲裁裁决作出前,REGEN公司不得授权、宣称授权任何第三方在中国内地销售“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产品;其二,在本案仲裁裁决作出前,REGEN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向除达透医疗之外的任何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俪臻厦门、俪臻生物)提供“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产品以在中国内地销售。
*ST苏吴表示,目前,公司无法正常继续销售AestheFill,若REGEN公司依照《仲裁规则》和仲裁院决定书的决定相应履行其义务,REGEN将按照《关于AestheFill独家销售代理权转让协议》继续向达透医疗供货,但最终实际影响以REGEN公司实际履行情况为准。
根据双方公告,该决定为紧急仲裁员程序决定。后续,仲裁院将继续推动组成仲裁庭,由仲裁庭继续按照《仲裁规则》审理本仲裁案,最终仲裁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爱美客近年业绩增长乏力
从近年来业绩来看,医美巨头爱美客已显露出增长乏力的疲态。2021年~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从104.13%骤降至5.45%,净利润增速从117.81%降至5.33%。2025年上半年的大幅下滑,更令公司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从上市初期的超50%降至18.7%。
2025年上半年,爱美客营业收入为12.99亿元,同比下降21.6%;归母净利润为7.89亿元,同比下降29.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22亿元,同比下降33.7%;经营现金流净额骤降43.06%至6.55亿元。这是该公司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营收、利润同步大幅下滑。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