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看浙江丨为创新创业加好“杠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2:00 9

摘要: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心中暗叹不已。据报道,杭州出现了孵化“一人公司”的创业社区。它可为创业者提供5万美元资金、随时入驻的机会、充足的工位空间、计算网络等资源……报道称,这是国内首家主打一人创业的加速社区。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夏振彬

图源 视觉中国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心中暗叹不已。据报道,杭州出现了孵化“一人公司”的创业社区。它可为创业者提供5万美元资金、随时入驻的机会、充足的工位空间、计算网络等资源……报道称,这是国内首家主打一人创业的加速社区。

“一人公司”?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将“公司”与“团队”划等号,但在AI时代,“公司”二字正在被重新定义。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有一个著名预言:我们都在赌一个时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人独角兽公司”的时刻。其实在硅谷,10人的独角兽企业已经出现!

撬动“一人公司”的杠杆是什么?技术。得益于智能工具,普通人正变为超级个体、超级节点,一个人完全可以像一支队伍。“一人公司”不再依赖规模经济,而是主打“智能密度”,将创业门槛完全“打下来”,甚至改写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那为何是杭州?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有经济学家说过,民营企业无需刻意“播种”,它们有土壤便扎根,给阳光就灿烂,“要是遇到春风,就会漫山遍野,蓬勃发展起来”。所谓“土壤”“阳光”“春风”,都可以换成同一个词——机会。而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正加快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国内首家孵化“一人公司”的创业社区出现在杭州,是环境使然、机会驱动,并不让人意外。

当前,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是各地的“同题作文”。如何为创业创新“加杠杆”?“一人公司”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比如,革新思维。在数字工具与AI的加持下,我们或将迎来一场“创业革命”,“个体经济”或正处在全面崛起的临界点上。然而,当前不少地方的政策、服务仍有“嫌贫爱富”之嫌,往往只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对小微主体重视不够、支持不多。殊不知,“小个头”正是潜力股,给它们更多机会就是给城市的未来机会。

再如,回应需求。新业态、新模式所需要的温度、土壤,往往不同寻常。对此,要坚持换位思考,更加注重“用户感受”。这看似是个主观抽象的表述,其实指向的是具体而微的问题。算力、数据、绿电等新型生产要素必不可少,算力券、融资平台、试验场景等供给应充足而“丝滑”,容小、容新、容错的全周期包容机制亦不可或缺……

此外,“后退一步”。创新创造需要政策体系、扶持策略等保驾护航,这是共识。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兴产业有其特性。在杭州走访调研,会发现政府存在感并不强——它以城市为平台,以企业为主角,尊重市场机制,主动从“管理者”转为“生态塑形者”,甚至适当“隐身”,让创新自然生长,而非被动推动。各类市场化的孵化器、产业园扮演着关键角色,就是佐证。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后退”,往往意味着更大空间、更多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创新创业同样需要政策、资源、思维的杠杆,在AI时代推动创新创业,各地也要重新找准支点,用好用足杠杆,如此才能“四两拨千斤”。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