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美德三国相继将激光制造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场围绕“工业利器”的全球竞逐已悄然重塑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激光制造从大国重器到民生消费全链渗透,制造业进入激光制造时代。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已达261.5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
近年来,中美德三国相继将激光制造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场围绕“工业利器”的全球竞逐已悄然重塑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激光制造从大国重器到民生消费全链渗透,制造业进入激光制造时代。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已达261.5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643.9亿美元。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激光技术加速迭代,行业随之踏入新一轮的竞争周期中。当规模化扩张的浪潮渐趋平缓,中国激光制造的下一个航向标指向何方?
01
深谋远虑,中国激光产业的破局之道
将时钟拨回到2007年之前,光纤激光器作为划时代的高科技产品,是美国IPG(长三角G60激光联盟单位)、英国SPI等欧美企业牢牢掌控的绝对高地。技术封锁的铜墙铁壁之下,我国光纤激光产业链一片空白,国内市场完全依赖进口,早期仅一台10kW激光器售价就高达800万元(约等于现在2500万元)。
面对千亿级的增量市场空间,中国作为全球激光器最大的消费市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利润外流。正是这种切肤之痛,点燃了国产激光产业破壁求生的火种。
2007年,闫大鹏博士回国创立长三角G60激光联盟单位锐科激光,中国光纤激光产业自主化萌芽。随后,创鑫、杰普特等一批企业相继涌入,共同推动从核心器件到整机制造的国产化进程,硬生生在封锁中撕开了一道自主创新的口子。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头部引领者的锐科激光,是国内首家实现所有核心器件自研自产的激光器厂家。
然而,表面的“并跑”甚至局部“赶超”之下,隐忧犹存。至今,欧美部分核心器件仍对中国禁运。然而,国内市场极度内卷、价格战硝烟弥漫,不少企业沉溺于低水平模仿与市场抢食,对前沿技术的探索热情正在消退。这种“抄近道”的短视行为,与欧美企业在新兴赛道上持续领先的步伐形成鲜明对比。过去依赖低成本与规模化的路径已然触顶。
在笔者看来,中国激光制造的未来,绝非在旧地图上重复内耗,而在于彻底挣脱技术枷锁,构建全产业链自主研发能力。这要求激光企业不仅要解决当下的应用需求,更需深谋远虑,为五年、十年后的技术高地提前布局种子。转变思维定式,从“追赶者”蜕变为“定义者”,站在未来需求的高度审视当下投入,才是破局之道。
02
中国光纤激光器体系奠定行业未来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从历史的阵痛中,我们反思出产业的兴衰更迭绝非仅凭设备、成本或服务的简单叠加便能轻易跨越。欲推动国内激光行业实现真正超越,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技术,其核心命脉在于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于己手,唯有如此,方能挣脱桎梏,赢得自主抉择的战略空间,进而以更高维度的视野洞悉并引领行业未来的真正所需。
当此光纤激光行业步入深度调整之际,亟需领军者廓清迷雾,指明前行的正道。作为行业执牛耳者,锐科激光的价值远非市占率的象征,更承载着引领行业有序发展、维护良性生态的责任。
值此十八周年之际,回溯锐科征程,自闫博士筚路蓝缕,率众突破重重技术封锁伊始,至2020年实现对国际巨头IPG市占率的反超,再到如今实现海外营收劲增近40%的反向出口,其步履从未停歇,始终前瞻未来。尤为关键的是,闫博士所提出的“中国体系光纤激光器”理念,历经十八载深耕,通过一系列原始性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已然构筑起支撑国产高端光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为产业自主自强奠定了不可撼动的根基。
基于“中国体系光纤激光器”理念,锐科激光向上游垂直整合,打破了从光纤激光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到整机设备海外垄断,创建圆形改性双包层大模场增益光纤技术体系,形成了中国体系光纤激光器。目前,锐科激光在超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系列光纤激光器技术、高功率高亮度锁波长激光泵浦源技术、抑制光致暗化和拉曼效应大模场掺镱光纤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锐科激光基于圆形改性光纤与锁波长激光泵浦源两大核心底层技术,同时将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光纤包层精密剥离技术应用于产品,一举攻克了制约光纤合束功率与光束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成功开发出系列超高功率光纤合束器。凭借这一突破,锐科持续推出国际领先的超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系列光纤激光器产品,超高功率合束光束质量指标显著优于国际同类竞品。
近年来,锐科激光始终坚持以打造“中国体系光纤激光器”理念为发展目标,通过将多项底层核心技术导入到产品端,锻造出标识鲜明的国产先进光纤激光器阵列,赋能多个行业应用领域。
2025年8月,锐科激光成功研制220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该产品针对部分特殊场景需求定制化开发,能在极端工况下稳定运行,实现高效可靠的激光输出,进一步拓展国产超高功率激光器的应用边界。
紧随其后,今年9月初问世的LD直接泵浦近基模万瓦光纤激光器,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锐科激光基于半导体直接泵浦方式和MOPA结构,创新性采用自研圆形改性双包层掺镱光纤,解决了采用半导体激光直接泵浦输出单模万瓦激光的国际难题,实现半导体激光直接泵浦单模万瓦光纤激光器的产品化,输出功率达10.1kW,光束质量M²值为1.13,刷新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国际光束质量最优的万瓦级光纤激光器。
“中国体系光纤激光器”的力量,更在众多高精尖行业的深处激荡回响。锐科激光研发出大飞机制造用双光束输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应用于飞机制造中机身壁板的激光焊接,减轻10%-20%的结构重量,提升15%的生产效率;新能源应用高功率环形光斑光纤激光器,为动力电池焊接提质增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3000W脉冲光纤激光器,以高峰值功率和低热影响特性,成为高端精密清洗的标杆;特殊领域用的高功率单模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应用于光谱合成,获得高光束质量超高功率输出激光;去年11月发布的智能自冷却激光器(辉智/锐智系列),彻底摒弃传统水冷机的束缚,具备省心、智能、节能、环保的特性。
持续的创新源于对研发的坚定投入。2025年上半年,锐科激光研发投入达1.71亿元,同比增长9.32%,占营业收入的10.25%。截至目前,锐科及其子公司累计拥有专利1177件及软件著作权228件。正是这种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底蕴,支撑着锐科激光不断推陈出新,并在近年来接连斩获多项光纤激光器科技成果奖项。
锐科激光以“中国体系光纤激光器”为核心力量,深深嵌入大国重器的筋骨与民生制造的发展脉络。通过与多个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围绕高精度3D打印、重型装备、新能源汽车、船舶领域中厚板加工、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加速高端装备的国产替代进程。
03
锐科力作以痛点为刃,定义中国未来制造
值此十八周年里程碑,锐科激光并未沉湎于过往荣光,而是以一场“先锋力作,赢‘刃’而解”的新品发布会,向世界宣告自身作为行业引领者的战略前瞻性与深厚的技术底蕴。此次发布会重磅推出四大新品,分别是长焦深·切割Ultra系列激光器、高功率·新能源焊接专用单模ABP激光器、双强模式·厚板切割焊接专用BH系列激光器和双模式输出·增材制造专用激光器。
锐科长焦深、大焦点切割Ultra系列激光器,首次实现薄板与厚板切割效率的双重飞跃。光纤激光切割加工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工件往往需要结合自身加工需求来调整搭配多项参数,才能发挥出相对应的优势。在激光切割中,焦点位置对材料的切割效果影响很大,不同的材质或厚度,激光切割时对应不同的焦点位置。能否实现一款激光器,切割薄板与厚板都快?锐科激光最新推出的长焦深切割Ultra系列激光器给出了答案。
该产品采用锐科激光自主研发的圆形改性增益光纤,结合光致暗化抑制技术、高亮度单模块模式控制以及独创光束主动控制等多项技术,使得其在薄厚板切割中的速度均明显提升,具备高稳定性(±0.53%)、高电光效率(42.7%)、高光束质量(BPP 1.3),奠定高速高质基础。
与常规系列机型相比,Ultra系列6kW机型整体效率跃升30%-120%,年省电费超3万元;12kW机型在10mm及以下薄板切割效率平均提升约50%、10-40mm厚板提升15%-140%,年省电费超4.3万元;20kW机型平均切割速度提升约24%、不锈钢切割的速度,10mm-20mm不锈钢切割速度提升超40%,效率比肩30kW常规系列机型,年省电费超4.6万元;30kW机型切割不锈钢效率整体提升25%、氮气切割不锈钢效率与40kW设备持平,年省电费超14.5万元。此外,RFL-C20000Ultra、RFL-C30000Ultra还可实现功率200W起调,一键打标应用。
锐科实现单模环形光斑市场功率最高,赋能新能源电池智造升级。今年以来,各大动力电池企业逐步恢复对优质产能的建设,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与动力来源,新能源电池提质增效刻不容缓,进一步促使动力电池焊接对良率、速度、工艺门槛提出更高的要求。锐科激光成功研制出全新RFL-4000/6000-SM-ABP-R单模环形光斑激光器,中心单模功率高达4000W,光束质量M²≤1.5,外环功率高达6000W。该产品长时间满功率出光测试功率稳定性为±0.44%,且激光焊接参数可实时监控,能够快速定位异常故障信息。其在铜极耳焊接的应用中,速度提升30%;2mm厚巴片焊接的应用中,焊接速度100mm/s,并完美成型。
锐科实现激光器单一光束模式满足厚板切割焊接多样化加工需求,应用效果大幅提升。传统光纤激光器在进行氧气切割碳钢厚板切割时,普遍存在断面粗糙度大、锥度控制难的问题,而进行高反材料焊接时,则受限于焊接速度难以提升、熔深不足。针对上述行业痛点,锐科激光双强模式·厚板切割焊接专用BH系列激光器创新性地采用了双光束协同作战的设计思路,外环光斑负责均匀预热并稳定材料状态,中心光斑则凭借高功率密度实现瞬间熔穿。
针对碳钢厚板氧气切割的专项需求,BH系列RFL-BH4202利用“强中心穿刺+强环氧化”双强模式,有效改善了传统工艺中正焦切割锥度控制与负焦切割断面质量难以兼顾的难题。实测表明,在40mm碳钢氧气切割中,负焦切割断面条纹显著优化,同时正焦切割锥度可稳定控制在双边±0.3mm以内,大幅提升了切割精度与表面质量。
针对高反材料焊接的专项需求,BH系列RFL-BH3153展现“中心+环形”双高光束质量的独特优势。中心光束强力穿透材料,环形光束则精准作用于熔池稳定及辅助穿透,双管齐下实现焊接速度与熔深的双重突破。实测表明,焊接速度达15mm/s时,熔深可由传统9mm加深至20mm;即使在30mm/s的高焊速下,熔深仍能突破12mm。目前,该系列激光器已成功应用于厚度30mm以上的核废料储罐焊接、大型水冷板焊接等场景。
锐科采用高斯光+平顶光复合的方式解决传统激光3D打印效率与质量无法兼容的问题。在3D打印制造过程中,用户时常面临单模高斯光飞溅高、纯多模大芯径打印质量不佳、使用外光路光束整形工具调节成大光斑后,打印速度慢、易污染等一系列难题。
为此,锐科激光为工业级增材制造量身定制双模式输出增材制造专用激光器1000/3000-AM。该激光器实现同一光纤两种不同输出模式,利用单模高斯光扫轮廓,多模平顶光做大填充,高斯光模式最高可达1kW、平顶光模式最高可达3kW,同时激光器光斑模式切换达到毫秒响应,由此在获得数倍打印速率的同时保证质量,为航空航天精密部件制造打开新可能。
04
竞合之奕,锐科远见谋划赢定未来局
十八载风雨兼程,锐科激光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激光制造从无到有、由弱及强、最终傲立潮头的壮阔史诗。
当众多同行在低水平“内卷”的泥潭中挣扎,锐科选择了以“全产业链自主化”的孤勇凿穿壁垒;当市场热衷于追逐短期利益的浮光掠影,锐科以“十年磨一剑”的技术储备思维锚定未来;当行业满足于亦步亦趋的模仿跟随,锐科以划时代新品重新标定了“激光制造”的全球坐标。
站在历史节点回望,这家始终心无旁骛、深耕激光器领域的企业,正以其十八载的坚守与突破,点燃了中国激光制造通向星辰大海的引擎。
来自:ofweek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6年4月15-17日在苏州举办的第八届涡轮技术大会暨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展以及激光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的应用大会(4月16日)
来源:江苏激光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