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候任主席:中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1 09:53 1

摘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于今年11月在位于亚马孙地区的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近日,巴西驻华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COP30候任主席、巴西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网4月19日讯(记者 白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于今年11月在位于亚马孙地区的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近日,巴西驻华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COP30候任主席、巴西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COP30候任主席、巴西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摄影:白璐)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以及地缘冲突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不确定性,COP30召开的背景复杂且严峻。美国再度退出《巴黎协定》,为全球温控目标蒙上阴影。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表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气候议题需要各国在多边主义框架下加强合作,并且在气候融资、公正转型等方面加强行动。谈及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当中发挥的作用,安德烈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

·COP30:从承诺到行动

为合力推进全球气候进程,COP28主席国阿联酋、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以及COP30主席国巴西三方启动“主席国三驾马车”伙伴关系。COP28达成的“阿联酋共识”实现了《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全球盘点;COP29被称为“气候融资COP”,达成的“巴库气候团结契约”设定了发达国家每年至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目标;COP30的重要议题则是评估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NDC)。

今年不仅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后,COP再次回到巴西。33年前的“地球峰会”通过了三大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和《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被视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里程碑。此外,2024年全球升温首次突破1.5℃警戒线,COP30任务紧迫,同时也被给予厚望。

安德烈告诉记者,COP30将延续多边主义框架,从领导人峰会、谈判进程、行动议程和全球动员四个维度开展工作。在COP30召开前,所有成员国都需要提交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明确各国到2035年的发展规划和减排目标,而COP30最重要的议题便是对收集到的所有的NDC进行整合、评估,判断各国的NDC整合后是否符合《巴黎协定》当中设定的“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的目标。据安德烈介绍,此次大会不会设定一个中心的谈判议题,而是由一系列关于适应、公正转型等议题的谈判构成。与前两届大会不同,COP30尚未形成比较清晰的预期成果,因此主席国巴西正在非常努力地充实行动议程,并在未来几个月与主要的成员国进行磋商,以期使大会取得更多成果。

·“全球南方”给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答案

去年底,以融资为主题的COP29在艰难的谈判中落幕,其焦点议题——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当中明确的发达国家的资金承诺远远未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协议的达成更多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妥协。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今年初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削减全球气候资金投入,并终止了多项国际气候合作,使得全球气候治理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回答中国网记者提问时,安德烈表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以及单边主义抬头等趋势显然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在资金支持、技术转让等关键问题上,发达国家向来承诺多而行动少。“在行动议程方面,许多谈判成果并没有转化成实际行动,这令人感到非常沮丧。特别是在融资方面,我们从未给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需的资金支持。”安德烈说。

那么,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各国能实现《巴黎协定》所制定的目标吗?安德烈告诉中国网记者,虽然美国政府退出协议、缺席谈判,但美国企业和社会团体依然可以参与到大会的讨论当中,也能以其他方式贡献力量。此外,“全球南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和巴西都是很好的例子。据安德烈透露,今年另一场将在巴西举办的重要活动——金砖国家峰会也将设置相关议题,鼓励金砖各国央行参与气候融资。“事实上,‘全球南方’国家已经在众多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中给出了最关键的答案。”

·中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安德烈表示,COP30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各国重新相信,各国团结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不仅是切实可行、积极的,也有益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中国专注发展科技、研发产品,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不仅有利于低碳、减排,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国向世界证明了投资环境也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贡献者。中国是新能源与碳市场的全球标杆,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已达17.9%,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全球第一,提前六年实现2030年目标。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合作文件,通过“非洲光带”项目为10国提供太阳能解决方案,惠及三万户家庭。在去年COP29的谈判中,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发达国家明确资金义务,并发布“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支持小岛屿国家应对生存危机。中国代表团还通过“中国角”系列活动,向全球分享绿色转型经验,成为南南合作的枢纽。

安德烈坦言,中国在气候谈判当中扮演核心角色,多年来,中国和巴西在气候治理以及捍卫多边主义方面合作紧密、观点相近,双方都希望按照联合国相关规则和制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次的访华行程中,中巴双方就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以及中方对COP30的期待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