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证研究中,问卷是获取一手数据的关键工具,但许多研究者止步于“数据描述”,未能深入挖掘其核心价值。如何选择正确的分析策略,将数据转化为深刻的学术洞察?
在实证研究中,问卷是获取一手数据的关键工具,但许多研究者止步于“数据描述”,未能深入挖掘其核心价值。如何选择正确的分析策略,将数据转化为深刻的学术洞察?
SPSSAU从问卷设计思路出发,构建了一套清晰的方法论框架,系统阐述【适用于不同研究范式的八类问卷分析思路】,从量表问卷到非量表问卷,帮助用户完成问卷研究工作,提升结论的严谨性与说服力。
参考书籍:《问卷数据分析思路与方法—SPSSAU从入门到应用实践》
这八类问卷分析思路广泛适用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接下来分别进行介绍。
一、量表类问卷信效度研究
量表类问卷信效度研究时主要关注项目分析、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其中效度可具体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分析思路如下:
信度和效度分析在绝大多数的量表问卷中都需要进行,这不仅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数据质量评估的核心步骤。
(1)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目的在于确定问卷量表研究项目是否有效和合适。其原理是先对分析项求和,进而将其分成高分和低分组(以27%和73%分位数为界),然后使用T检验去对比高分和低分组别的差异情况,如果有差异则说明量表项设计合适,反之则说明量表项无法区分出信息,设计不合理应该进行删除处理。
(2)信度分析
信度主要考察量表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即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量表是否能稳定地测量出目标构念。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包括 Cronbach’s α 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等。其中,Cronbach’s α 系数是衡量内部一致性最常用的指标,通常要求其值大于 0.7 以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3)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指的是量表实际测量的内容与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即受访者对各题的理解或回答与调查问卷设计者想要收集的内容的一致程度。
(4)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能够测量研究因子与题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预期预设或理论,能够探索和衡量是否可以测量研究的理论结构,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来实现。
(5)聚合与区分效度
验证性因子分析提供聚合效度、区分效度,用于衡量量表结构的有效性、准确性。
聚合效度指的是本应在同一维度下的题项确实在该维度下。
区分效度强调的是本不应在同一维度的题项确实不在同一维度下。
二、量表类问卷影响关系研究
量表类问卷影响关系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变量间的因果或相关作用,例如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离职倾向的形成机制,以及消费者重复购买意愿的驱动路径等。分析思路如下:
影响关系类研究在学术实践中最为常见,开展此类研究时,通常首先构建模型结构框架,该框架能够清晰呈现整体研究思路,是研究的核心与基础。
(1)样本背景分析
首先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基本的频数分析。比如统计性别、年龄、学历的分布情况如何。
(2)样本特征、行为分析
如果研究中涉及样本的特征情况,比如基本行为,或者认知态度相关性,也可使用频数分析或描述分析进行汇总,进一步了解清楚样本特征情况。
(3)因子结构初判
因子结构初判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出少数几个因子,对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归纳,以便进一步基于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4)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使用α系数、折半信度、重测信度等方法研究样本是否真实地回答了各个量表题,反映的是问卷样本的可靠性。
(5)结构效度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效度分析方法;验证性因子分析可用于检验量表问卷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6)变量描述分析
数据可靠,并且研究量表有效之后,接着需要对问卷维度或量表题项等进行描述分析,目的在于研究样本人群对于变量的整体态度。
(7)变量相关关系分析
在进行变量描述分析后,接下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使用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包括是否有相关关系以及相关关系的紧密程度。
(8)研究假设回归验证
通常来讲,研究假设回归验证是指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若因变量为定量数据,那么使用线性回归或路径分析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验证;若因变量为分类数据,则使用对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如下:
(9)其他差异分析
有可能还需要对比不同人群,比如性别,年龄等不同群体,他们对于量表题项的态度差异情况,因而一般可使用方差分析,或者独立样本t检验等进行分析。如果说想研究不同背景人群(比如性别,年龄)对于样本行为上的差异性,建议可使用卡方分析等,同时如果涉及多选题的交又分析等,也对应选择需要的方法即可。
三、量表类问卷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是影响关系研究的延伸,此两种研究多用于学术研究,企业在进行研究时较少使用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
中介/调节效应研究框架,类似于第1类即“影响关系研究”。但此类框架更常见于学术研究,因而会多出中介作用,或者调节作用这两部分,基余部分与“影响关系研究”基本类似。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对比说明如下:
(1)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研究在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过程中,自变量X是否会通过中介变量M再对因变量Y产生影响关系。比如研究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对离职倾向影响时,工作满意度是否起中介作用。
(2)调节效应:是指研究X影响Y的过程中,不同的调节变量Z是否会导致X对Y的影响程度有不同。比如产品质量认知对口碑传播意愿影响时,不同收入水平是否起着调节作用。
四、量表类问卷权重研究
量表类问卷权重研究常被应用于建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估模型、组织绩效指标权重系统以及管理者领导力综合评价体系等领域。分析思路如下:
量表类问卷权重研究的核心在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指标或题项的权重值,构建完整的权重体系,并据此提出科学建议。本文将重点介绍权重计算的相关知识,其余步骤与影响关系研究类似,不再赘述。
权重计算的方法非常多,可分为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1)主观赋权法:指的是采取定性的方式,由专业人士通过打分、评分等方式从个人主观经验对不同指标进行赋权的一类方法。
(2)客观赋权法:指的是依据指标数据的自身特征或指标间关系进行权重计算,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常见方法见下图:
示例:下图为SPSSAU进行CRITIC权重的计算结果:
五、“类实验”类问卷研究
“类实验”类问卷研究,通常用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或者对比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差异。在分析方法上,“类实验”类问卷研究通常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分析思路如下:
“类实验”类问卷研究思路的核心步骤在于交互作用分析,其余与以上思路类似。
交互作用分析
通常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首先分析交互项,若交互项显著,则继续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若交互项不显著,则重点分析两个自变量是否显著,若显著,则继续进行事后多重比较。
SPSSAU输出双因素方差分析部分结果如下:
六、聚类样本类问卷研究
聚类分析的核心在于对样本进行科学细分,依据其特征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互斥的类别,进而对不同类别群体展开系统比较。例如,在消费研究中,可首先通过聚类识别出具有不同消费特征的群体,进而分析其消费偏好与行为差异,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分析思路如下: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首要任务是确定样本的分类数量,即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几个有意义的类别;完成分类后,通常需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群体在特征、态度或行为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本分析思路的核心,常用的聚类方法如K-means聚类、K-prototype聚类、分层聚类等。这三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建议在进行聚类分析时使用这三种分析方法并进行结果比较。
聚类效果评价验证
聚类效果好不好,一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如类的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样本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是否足够小、聚类中心之间是否有较大的距离,以及类的特征是否有专业意义等。
七、非量表类问卷研究
在通常情况下,非量表类问卷针对某个话题进行现状分析,并且了解样本的基本态度情况,研究不同人群的现状或态度差异,然后结合分析结论提供有意义的建议措施等。
非量表类问卷的研究思路可以分成7个部分,分别是样本背景分析,样本特征、行为分析,基本现状分析,样本态度分析,差异分析,影响关系分析和其他,在具体分析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如果问卷中包含部分量表题项,那么非量表类问卷研究可能还会涉及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方差分析等。
八、市场调研类问卷研究
市场调研指的是市场调研人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或实验等手段,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和数据,最终目的在于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产品需求、消费者满意度等提供便利。分析思路如下:
(1)访谈
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受访者的感受、态度、体验、行为。适用于明确产品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和分析市场的现状、特征、评估受访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态度,收集受访者的见解和市场信息。
(2)观察
可以是现场观察,也可以是隐蔽式观察。通过实地或监控视频,观察目标市场或竞争市场的动态。
(3)焦点小组讨论
参与者通常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就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以获取对市场形势的判断意见或建议。
(4)资料分析
是一种低成本的市场调研思路。例如对公开发布的行业报告、行业文档进行二次归纳和研究;又如查阅图书、杂志、报纸等资料或文献,提取关键信息。
(5)问卷调查
指的是就某些市场问题预先设计好主题明确的调查问卷,可分为量表类和非量表类,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问卷调查。
(6)模型工具
市场调研中还有许多成熟的模型,如KANO模型可用于产品开发时的功能需求优先级研究;NPS模型可用于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研究。这些成熟模型主要用于某些固定的领域。
推荐进行问卷分析的同学可以阅读这本参考书籍,书籍详细阐述了以上八类问卷分析思路,包含具体的问卷案例分析过程,及SPSSAU软件进行问卷分析的具体步骤:
周俊,马世澎. 问卷数据分析思路与方法——SPSSAU从入门到应用实战.第1版[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5.
来源:永生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