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用友YonSuite和钉钉先后提出了“One”理念,信息化行业又冒出来一个新词儿。看了几篇文章,用友YonSuite的One指的是“One AI-World,One YonSuite”,强调AI原生的一体化业务平台和全球化运营,钉钉的One更加强调智能化
8月,用友YonSuite和钉钉先后提出了“One”理念,信息化行业又冒出来一个新词儿。看了几篇文章,用友YonSuite的One指的是“One AI-World,One YonSuite”,强调AI原生的一体化业务平台和全球化运营,钉钉的One更加强调智能化的统一工作入口和协同调度中心。恍然大悟,新瓶装旧酒,One的理念就是“一体化”、“平台化”、“全链路打通”的理念。
除去用友YS和钉钉,金蝶的“一体化EBC”、飞书的“一体化协作平台”、企业微信的“连接一体化”、Salesforce的“一体化云平台”等等,本质上都是One,只不过还没有跟风吹起来。聊到这里,思考了几点。
思考一:用友/金蝶、钉钉/飞书/企微、Salesforce的一体化内核差异
虽然都在冠名One和一体化,但不同基因的厂商,出发点和实现路径大相径庭。
1、用友YonSuite、金蝶云星瀚——业务应用一体化。
核心是业务数据驱动的一体化,从财务、供应链、生产、人力等业务场景出发,力争实现端到端业务流程的衔接和数据流转。而这类平台的数据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业务产生数据、数据驱动决策。
因为数据的原生优势、以及财务领域的复杂管理支撑,所以起码在业财融合的场景下具备先天能力。这是协同类平台在业务细节和财务规则中很难深入到的颗粒度,并且先天具备了处理重量级、高并发的核心交易能力。
2、钉钉、飞书、企微——协同入口一体化。
本质是“人和事”的一体化,从员工的日常协作出发向下封装和连接各类业务应用,形成统一的工作入口。这类平台的数据是自上而下,以协同场景为起点,向下抽取和聚合各系统数据。
不同于业务软件厂商,协同类厂商深谙用户体验之道,它们掌控了最高频的协作场景(IM),使得数据能在协作中自然产生和价值最大化,在正确的场景、把正确的信息、推送给正确的人。对内,业务部门可以利用低代码平台快速搭建应用而去响应业务变化;对外,协同类平台并非创造应用、而是致力于连接应用,从而快速构建巨大的生态网络。
3、Salesforce——垂直领域一体化。
核心是业务场景的一体化,从一个核心业务场景(比如CRM、SRM等)出发,向外扩展到销售、售后、供应商等环节,也以这个核心场景数据为基础,向外延申集成。
这类平台的全部生态和研发都是围绕核心的业务场景,深度和广度都超越综合平台,完全可以围绕自身的核心价值将数据完整闭环。
思考二:“One”理念的挑战与风险,现实很骨感
1、“做全”和“做精”的矛盾。
One理念平台可能做着做着就大而全、但仔细考究每个细分领域的功能都做不到深而精。比如一套专业打磨的WMS或者CRM系统,可能远远超过“All in one”平台上的相应组合模块。而对于业务特别复杂的集团型公司,“One平台+行业专业系统”的组合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主流。
以用友YonSuite为例,实现One理念的路径是使得YS能够做到统一入口、统一数智底座、一体化全场景、一体化全球运营、一体化产业链协同、一体化客户成功。假如确实实现了宣传的“六One”,那YS系统不仅仅是传统业内理解的“根植于ERP的融合平台”,而是一款“大而全而深而精”的平台,不求生态、求自强。
2、甲方对待All-in-one的立场,“既要”与“又要”。
很多甲方选型系统之初,都期望这款平台是可以支撑自身长期发展的、伴生成长的,不希望走着走着就散了;但同样是这些甲方,同时期望当“All”业务都集中在统一平台之后,不要被“软件商绑架”、选型抉择与犹豫,以及最大可能性降低后续的迁移成本。
还拿用友YonSuite举例(因为YS是第一家提出One概念的),在平台的对外连接友好度、纵深功能的专精度、业务大融合的基础上,目前的价格还是非常美丽的,值得让市场为之冲动尝试。
3、是我最想说的,对实施团队的挑战很巨大。
软件本质承载的是甲方的全业务,One理念之后的平台不仅仅挑战了软件的技术攻关,更重要的是交付团队对甲方业务的掌控、改善的拿捏、优化的方案等,管理变革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权责再分配、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变革,还有一堆“人”的阻碍,一般背景出身的顾问很难扛下这一面大旗。
这一点,是软件商与实施服务商的传承,也是软件商对市场做出的头等服务承诺。所以用友敢首先提出来,原因也在于此,交付团队的变革,是真正让One理念落地的关键!
4、All-in-one对平台的承载能力要求极高。
平房的房顶、地下室的房顶、楼房的房顶,承载能力一定是不同的。把所有重量和立体空间的发展规划都重磅压在一片基础上,对房顶的设计、坚固程度、承载负荷等性能要求极高。平台的任何一次重大故障都可能导致企业全业务按下暂停键,这种风险是致命性的。
哪怕是用友金蝶这类国产大厂,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
5、生态/渠道与开放性的博弈。
尤其对于协同型平台(比如钉钉),One能力高度依赖生态的丰富程度与API的开放质量。钉钉需要保证自身的统一性,又要兼顾生态伙伴的开放性与灵活度,这是很难博弈到平衡点的。用友也是,首先提出One,就势必面临平台与ISV/渠道/生态的利益分配问题。
写在最后:
2025年的国产信息化市场继续暗流涌动,用友YonSuite率先提出“One”理念之后、钉钉紧跟也提出了相同理念,后面的第三第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代表业务型和协同型的两大巨头已经充分意识到行业发展趋势、与创造客户价值的根本性举措。
钉钉的One理念考验的是生态(体外),用友YonSuite的One理念考验的是平台(体内)。为什么标题只提了用友?因为自驱的阻力永远强于外在。One的本质就是从工具思维、到业务思维、到数据思维的升华。做好了就是行业开创,做毁了就是局部一体化的偷梁换柱。让我们用时间,去考究这场行业革命!
来源:人称T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