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在芬兰分离出一种巨型病毒——于韦斯屈莱病毒(Jyvaskylavirus)。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感染大型变形虫的病毒在北方土壤和水域中的分布比此前认为的更为广泛。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在芬兰分离出一种巨型病毒——于韦斯屈莱病毒(Jyvaskylavirus)。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感染大型变形虫的病毒在北方土壤和水域中的分布比此前认为的更为广泛。
芬兰第一种巨型病毒——于韦斯屈莱病毒表明,这些病毒的分布范围比想象的更为广泛,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分离出一种巨型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Jyvaskylavirus)。这一发现表明,巨型病毒在北部地区的分布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为广泛。这也凸显出,关于许多此类生物实体的结构、起源和功能,仍存在许多未知之处。
病毒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虽然大多数自然产生的病毒对人类没有威胁,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巨型病毒,有些病毒体型与细菌相当,可以感染变形虫和其他微生物。迄今为止,大多数已知的巨型病毒都发现于欧洲和南美洲,但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分布模式仍不清楚。
这项研究由于韦斯屈莱大学发起,是首次在芬兰分离巨型病毒。这种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的巨型病毒是在将环境样本与卡氏棘阿米巴变形虫培养物混合时发现的。病毒颗粒直径为 200 纳米,约为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的两倍。
于韦斯屈莱病毒图片。该病毒颗粒大小约为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的两倍。图片来源:于韦斯屈莱大学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阐明了于韦斯屈莱病毒的基因组和结构,并发现该病毒与此前从法国分离的马赛病毒有亲缘关系。在环境样本中还检测到了其他新的巨型病毒,”于韦斯屈莱大学 Lotta-Riina Sundberg 教授欣喜地说道。
这一发现表明,巨型病毒在土壤和水中,甚至在北方环境中比想象的更为普遍。
Sundberg 教授强调:“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毒在调节所有生物种群中的作用,并为巨型病毒的结构提供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Gabriel Magno de Freitas Almeida、Iker Arriaga、Bruna Luiza de Azevedo、Miika Leppänen、Jonatas S Abrahão、Julien Andreani、Davide Zabeo、Janne J Ravantti、Nicola GA Abrescia 和 Lotta-Riina Sundberg 撰写的“对芬兰分离出的第一种巨型病毒于韦斯屈拉病毒的基因组和结构见解”,2025 年 3 月 25 日,eLife。 DOI:10.7554/eLife.103492
来源:康嘉年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