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被荷兰殖民300多年,为何官方语言不是荷兰语,而是马来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1 07:28 1

摘要: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被荷兰殖民统治了几百年的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却没有将荷兰语作为官方语言?这个问题乍看之下似乎颇为矛盾,毕竟荷兰在印尼的殖民统治已持续了数百年,而殖民地国家独立后,通常会选择保留宗主国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比如印度选择了英语。

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被荷兰殖民统治了几百年的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却没有将荷兰语作为官方语言?这个问题乍看之下似乎颇为矛盾,毕竟荷兰在印尼的殖民统治已持续了数百年,而殖民地国家独立后,通常会选择保留宗主国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比如印度选择了英语。

但是,印尼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他们选用的是马来语的变种——印尼语。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荷兰的殖民征途始于17世纪,那时的印尼,虽然地理上是群岛,但在政治上却是由多个松散的地方王国组成。早在公元3世纪到7世纪,印尼的诸多岛屿便已出现了许多封建王国。最著名的当属位于巨港的室利佛逝王国。虽然早期印尼同中国有过交流,但大规模的外国势力进入,还是要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开始说起。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这不仅是一个商业组织,还兼具外交和军事职能。通过这家公司,荷兰人逐渐在印尼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香料贸易上,几乎垄断了整个东南亚。

荷兰人不仅通过商业手段取得了经济控制,还在军事上逐步占领了印尼的各个岛屿,成为了印尼的“绝对主人”。经过近三百年的殖民统治,荷兰在印尼的根基已深深扎下。

尽管荷兰统治了印尼几百年,但荷兰语却并未成为当地的官方语言,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荷兰语的学习难度远远超过其他殖民语言,比如英语。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旗帜

印尼的土著语言,尤其是马来语,结构简洁易懂。假如荷兰人强行推广荷兰语,必然会遭到民众的激烈反抗。而且,印尼当时的社会,语言并非是统一的。

即便是在同一个岛屿上,不同的部落和地区使用的语言也大不相同。因此,荷兰人若强制要求使用荷兰语,必然会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影响荷兰对印尼的统治。

其次,荷兰语言本身的特性也是荷兰人未强推荷兰语的一个原因。荷兰语自带贵族气息,荷兰人并不希望将这一语言与印尼的土著语言融合。

如果荷兰语与当地语言相结合,产生了变种,那么这种“杂交”的语言就失去了荷兰语的纯粹性,甚至会影响荷兰的国际形象。荷兰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其语言和文化在当时有着高度的象征意义,因此他们不愿意让荷兰语变得不再“高贵”。

那么荷兰人到底如何维系他们在印尼的统治呢?实际上,荷兰虽然没有强推荷兰语,但他们却非常聪明地利用了马来语这一工具。马来语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语言,早在荷兰殖民之前,它就已经在东南亚地区作为贸易语言广泛使用。而荷兰在印尼的统治过程中,选择利用这一语言作为沟通和传教的工具。

荷兰的宗教改革和新教思想通过马来语传播开来,这使得马来语在印尼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即使是基层的百姓,他们日常的交流语言也多是爪哇语或者马来语,而荷兰语则只在上层社会和殖民地的行政机构中出现。因此,荷兰语并没有像英语在印度那样,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官方语言。

随着20世纪初民族独立思潮的兴起,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也逐渐进入了高潮。1928年,印尼独立运动中的青年代表在雅加达召开了青年大会,宣布马来语将成为印尼全体人民的共同语言。

这一决定不仅代表了印尼在语言上的独立,也象征着印尼民族意识的觉醒。马来语,作为一种跨越印尼各地的沟通工具,最终演变成了印尼语——新兴独立国家的官方语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尼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独立。尽管荷兰曾在印尼进行过数次军事打击,印尼的独立依然在经过了激烈的战斗后获得了实现。

荷兰于1949年被迫承认印尼的独立,并且撤离了占领区。而新成立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毫不犹豫地将印尼语定为国家的官方语言。

印尼的例子告诉我们,虽然荷兰殖民统治了印尼几百年,但他们却没能改变这个民族的语言命运。独立后的印尼,选择了马来语,并且用它来凝聚全国的民心,这为印尼的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印度尼西亚而言,语言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它还是一种自我认同的符号,是他们从殖民阴影中走向独立、自由的象征。

来源:无风却起念V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