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果满仓产业旺 乡村振兴谱新篇——喜看凉山大地好“丰”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0:04 1

摘要:水稻良繁基地里,稻谷丰收正当时;食用菌大棚内,黄澄澄的金耳缀满菌棒;果园中,硕大的石榴压弯枝头;中药材田里,饱满的黄精迎来采收……从安宁河谷到山地,从田间到大棚,一幅幅“粮仓满、果飘香”的丰收画卷,勾勒出凉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生动图景。

石榴。黄正伟 摄

金秋九月,秋分时节,凉山大地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

水稻良繁基地里,稻谷丰收正当时;食用菌大棚内,黄澄澄的金耳缀满菌棒;果园中,硕大的石榴压弯枝头;中药材田里,饱满的黄精迎来采收……从安宁河谷到山地,从田间到大棚,一幅幅“粮仓满、果飘香”的丰收画卷,勾勒出凉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生动图景。

今天(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一起回望这片土地的耕耘与收获,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稻谷。杜兴 摄

粮安为本

筑牢百姓“饭碗”压舱石

9月16日,德昌县“水稻+”粮经融合高质量发展暨稻莓轮作示范现场观摩会在麻栗镇农业产业园区举行。由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自主培育的“螺髻香2号”水稻,经现场测产,亩均产量达597.19公斤。该品种兼具高产优势与优质口感,米饭绵软香浓,为当地农业产业筑牢品种根基。

作为农业大州,凉山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首位,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项目带动三项举措,实现粮食产能稳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小春粮食播种133.7万亩,总产32.26万吨,较去年增产6400吨,增长近2%;大春粮食播栽606万亩任务全面落地,其中水稻81.5万亩、玉米290万亩、马铃薯196.2万亩,为全年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与高产创建成为粮食增产核心动力。全州建设10个小春、90个大春千亩高产示范片,对500个重点村实行“1+3”包联帮扶机制(1名农技员+3名干部组成帮扶队伍),5个专家团深入田间地头破解技术难题。

农田建设与政策保障筑牢生产根基。全年计划新建9.6万亩、改造提升2万亩高标准农田。惠农政策直达快享,4.6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惠及340万人;提前下达稻谷补贴1380.27万元,同时下达3275万元资金支持扩种油菜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全方位保障粮食生产稳定。

黑木耳。

产业赋能

特色农业激活增收“新引擎”

丰收,不只是粮仓满满,更是产业链条上经济价值的层层叠加。这几天,走进越西县大瑞镇瑞城村汪万旗家庭农场,饱满的脆桃缀满枝头,工人们穿梭林中忙碌采摘,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凉山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特色农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展的集约化格局。水果产业作为支柱,全州种植面积达160万亩,今年以来已实现产量247.24万吨,预计全年将实现水果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26.9万吨。“两品一标”总数达135个,“大凉山”品牌授权产品1600个,年产值超210亿元,品牌溢价带动农民增收30%以上。

特色种植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越西县大瑞镇瑞城村138亩“胭脂甜脆桃”产业园,通过早中晚熟品种错峰上市,总产量预计96.6万斤,总产值预计289.8万元,“线上订单+线下采摘”模式实现“桃香飘千里”;喜德县干拖村食用菌产业园黑木耳迎来丰收,每亩收入1万元,后续四轮采摘将持续带动农户增收;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718万元、企业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普格县中彝药现代产业园区,2000亩林下淫羊藿即将进入首采期,预计亩产80公斤,每亩价值超1万元,正加快打造“中药材+林下经济”示范样板。

牧渔产业提质增效势头强劲。前三季度预计生猪出栏366.1万头,同比增长6.67%;肉牛出栏31.1万头,同比增长4.38%;渔业产量1.68万吨,同比增长11.57%;甘洛县大桥镇鲈鱼工厂化养殖基地三期项目投入1218万元,目前已完成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拟定于今年10月完工并投产。全州特色畜禽水产高质量发展行动势头越来越好。

苹果。

农文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今日之丰收,不仅有传统的“卖粮卖果”,更拓展出“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业+”模式遍地开花。

在会东县姜州镇民权村高山苹果园里,游客穿梭林间采摘,300亩果园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春赏桃花、夏品鲜桃、秋摘硕果”的农文旅发展模式让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当地还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持续推动乡村产业从单一生产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转型升级。

近年来,凉山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的美丽蝶变。

乡村建设提速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全州规划建设1个先行示范片区、18个样板村、170个补短村,826个乡村建设项目正在有序实施,10个欠发达县启动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5234户。西昌市首创自发搬迁农民安全住房保障制度,发证2.4万余份,改造危房2.3万户,让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乡风文明与治理创新焕发乡村活力。2377个村修订村规民约,推广“川善治”平台,开展“百日行动”整治高价彩礼,制止10万元以上彩礼10起,化解无效婚约13对;8000个家庭农场完成“一码通”赋码,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站在第八个农民丰收节的节点上,凉山州正以粮食安全为基、特色产业为翼、和美乡村为韵,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耕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续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来源|凉山日报

来源:大凉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