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省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全省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举办第一期培训,来自全省的村(社区)干部学员实地参观、学习了梅花村的治理模式。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陈苏宁
日前,省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全省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举办第一期培训,来自全省的村(社区)干部学员实地参观、学习了梅花村的治理模式。
从昔日“路不通、电不通、观念不通”,到如今“村在园中、家在景中、人在画中”,梅花村用短短几年时间蝶变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4年,梅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8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解码“梅花奇迹”,关键在于锚定党建引领核心,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雁阵工程”筑堡垒聚合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梅花村紧扣发展实际与群众需求,以“选、用、育、引、带”五步工作法打造乡村振兴“红色雁阵”,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主心骨”。
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梅花村坚持“选优班子、建强核心”,选举省人大代表、全国种粮大户刘准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精准吸纳懂农业技术、善经营管理的职业农民与致富能手进入班子。同时,创新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把评先评优、外出考察、创业贷款与积分挂钩,老党员高扬政从积分靠后变为“先进党员”,其故事成为全村党员争先学习的鲜活教材。
此外,推进“乡贤兴村”工程,按党员发展程序,将乡贤、返乡大学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老带新+实践+培训”模式,让年轻“雏雁”成长为乡村发展中坚,为乡村发展注入“外部动能”。
农旅融合绘就“四季画卷”
走进梅花村,梅花乐园的高空玻璃漂流、摩天轮、马术训练场、冰雪世界,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网红”地标。村内田园交错、屋舍整齐,柏油马路串联村内外,“梅花・壹号院”民宿集群配套庭院、茶苑、共享菜园,吸引大批游客。
依托毗邻城区的优势,梅花村以“农旅融合”为抓手,规划六大功能区,推动“农田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农户变商户”。产业布局上,引进旅游公司投资建设梅花小镇,村集体以土地、基础设施入股占股,2024年“梅花乐园”创AAA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农事体验板块,梅花村将3000亩现代化稻作公园打造成研学基地,打造“四季果园”“共享菜园”,发展3家星级农庄、6家农家乐,注册“梅花村”“梅花缘”品牌。同时,该村建设15个美丽屋场、3个文化广场,打造“一步一景”康养小镇,实现春赏梅、夏享凉、秋摘果、冬品年味。
三治融合涵养“和美新风”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和,则天下兴。梅花村以“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进,筑牢治理根基,涵养文明新风。
自治强基方面,构建“村民说事、党员理事、群众评事”机制,成立议事、积分评审、监督等自治组织,村民主动投工投劳超2000人次。同时吸纳新农人、企业家等参与治理,成立首个村级工会,通过“掌上工会”提供服务,形成共建共治新局面。
法治护航方面,加强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年建2个以上民主法治示范组,巩固“五零”村庄成果。推进驻村警务室建设,推行“一核五会”制度,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连续5年无信访积案、无重大安全事故。
德治润心方面,开设“厚德同心积分超市”,将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等行为量化积分,积分可换生活用品、挂钩银行贷款,全村授信超1亿元。常态化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等典型,推进婚丧喜庆简办,让文明新风浸润全村。
在党建引领下,如今的梅花村正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提供生动实践样本。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