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米勒德·菲尔莫尔是否在白宫安装了首个浴缸?贝琪·罗斯是否应乔治·华盛顿之请缝制了第一面美国国旗?波卡洪塔斯是否拯救过约翰·史密斯上尉的性命?对本国历史认知模糊的大多数美国人会对上述问题给出肯定答案。而历史学家的回答则分别是:绝非如此、可能不实、或许存疑。记者H
西雅图酋长唯一已知照片,1864年拍摄/华盛顿州历史与工业博物馆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这位老酋长铿锵动人的言辞至今仍在回响。
作者:杰里·L·克拉克
(美国国家档案与记录管理局退休档案管理员)
米勒德·菲尔莫尔是否在白宫安装了首个浴缸?贝琪·罗斯是否应乔治·华盛顿之请缝制了第一面美国国旗?波卡洪塔斯是否拯救过约翰·史密斯上尉的性命?对本国历史认知模糊的大多数美国人会对上述问题给出肯定答案。而历史学家的回答则分别是:绝非如此、可能不实、或许存疑。记者H·L·门肯在1920年代某个新闻淡季编造了菲尔莫尔的故事;贝琪·罗斯的传说基于可疑证据;而史密斯上尉(其可信度素来存疑)声称波卡洪塔斯从部落首领斧下救他时,这位女孩年仅十一岁。
本文虽与上述人物无关,却要探讨同样深植美国集体记忆的类似案例。1855年某印第安酋长的这篇演说在当代重现,被用以佐证对原住民及自然环境待遇问题的现行观点。鉴于其被用于宣传论战,我们有必要审视老酋长西雅图这段控诉——关于美洲原住民及其世界所受苦难——的历史与文学渊源。
西雅图酋长半身像/史蒂文·帕夫洛夫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分析须从这篇据称由西雅图酋长所作的演说开始。这位皮吉特海峡杜瓦米什与苏夸米什部落的尊长,相传于1854或1855年在现今西雅图市所在地,向华盛顿领地总督艾萨克·英格尔斯·史蒂文斯发表了如下宣言:
"那片苍穹为我们的祖先洒下慈悲之泪已历无数世纪……白人领袖之子带来其父的友谊问候。我们心怀感激,因他的人民如草原广袤之草,而我们似风暴肆虐后零落的孤木……曾几何时,我们部族如风掠海面般覆盖大地,而今辉煌早随被遗忘的部落消逝……当最后一位红皮肤逝去,当关于我族的记忆成为白人中的神话,这片海岸将徘徊着我族无形的亡魂。当你们的子孙以为独自置身田野、商店或无径之林时,他们绝不孤单……白人永不会独行。愿他公正善待我族,因亡者并非无力——死亡?不,唯有世界的更迭。"
此外,西雅图酋长据称1855年致富兰克林·皮尔斯总统的信中写道:
"华盛顿的大首领欲购我等土地……但我们将考虑此议,因我们知晓若拒绝……白人可能持枪强夺……你们怎能买卖天空与大地的温暖?这理念于我们何等陌生。我们不曾拥有空气的清新与流水的潋滟……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对我族皆神圣……当野牛尽殁,骏马被驯,森林秘处充斥人息,成熟山丘被喋喋电线遮蔽,灌木丛何在?消逝矣。雄鹰何在?消亡矣。"
但这些言辞真出自百余年前这位寂寂无名的印第安人之口吗?老酋长雄辩的语句至今回荡。本文即是对其源流的阶段性考据。
演说中表达的情绪,与那些痛心于美洲边疆开发摧毁印第安世界的人们共鸣;信中反映的态度,则与谴责工业社会破坏自然环境者同调。这位印第安发言人的话语通过报刊电视广泛传播,史密森尼学会"万国之国"展览亦摘录其所谓演说片段,供每年涌入首都的游客观瞻。尽管影响深远,这段印第安雄辩可能并无史实根基。
列入国家史迹名录的西雅图酋长雕像/扬·克朗塞尔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美国国家档案馆、史密森尼学会与国会图书馆每年均收到大量查询该演说原文的请求,美国新闻署亦收到各国类似问询。遗憾的是,无人能定位这封信件或可靠的演说文本。
所谓西雅图致皮尔斯总统的信件极可能系伪作。信中谴责白人从"铁马"车窗射杀野牛的习性——这对终生未踏出喀斯喀特山脉以西、可能从未见过铁路与野牛的西雅图而言堪称惊人观察。1855年印第安人致总统讨论政策的信函需经标准行政流程:经由当地印第安事务官M·T·西蒙斯上校、印第安事务总监史蒂文斯总督、印第安事务专员、内政部长办公室层层递送,最终达至总统。
对国家档案馆印第安事务局与内政部档案,以及国会图书馆皮尔斯总统文书的检索均未发现此信踪迹。新罕布什尔历史学会所藏皮尔斯私人文件中亦无此件。已知西雅图不具读写能力,故必有他人代笔——但1855年信件的文本源头始终未被发现。这份广为流传的文件可确认为某位文思敏捷者虚构的历史赝品。
历史上的西雅图酋长是杜瓦米什等皮吉特海峡沿岸数个印第安部落的首领。1852年,美国移民在阿尔基角(杜瓦米什语意为"未来")建立定居点,并以这位印第安尊长之名命名村落。1853年3月华盛顿领地自俄勒冈地区析置,但直到10月,新任总督——35岁的艾萨克·英格尔斯·史蒂文斯才抵达首府奥林匹亚。
史蒂文斯急于勘察横贯大陆铁路的北线通道,同时奉命与各部族谈判土地割让。因此他大量时间耗费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勘探与条约会议中。厘清其行程对确定西雅图所谓演说场合至关重要。
据多位当地史家所述,史密斯博士精通杜瓦米什语,故能逐字记录酋长言辞。这位来自俄亥俄的医师1853年初在西雅图附近的"史密斯湾"定居,曾任地方教育总监及领地议员。传记作者称其为"医术精湛的医者、才华横溢的诗人、渊博学者与优秀作家"。这位双语人才本应是史蒂文斯与印第安交涉的重要助力。
1853至1856年间,史蒂文斯仅有三次造访西雅图地区可能见证史密斯记载的演说。1854年1月的首次访问记载简略,仅为皮吉特海峡航行途中的短暂停留。两月后,史蒂文斯率军追查杀害移民的印第安人,在与西雅图及斯诺夸尔米酋长帕特卡南的紧张会面中,总督表明来意。测绘师乔治·吉布斯回忆"西雅图发表长篇演说表明对白人的善意"。但此演说非史密斯所记版本,因当时翻译是使用奇努克贸易语的卢瑟·科林斯,再由印第安人转译本地语言。显然史密斯博士不可能参与此次会谈,档案亦未列席其名。
1854年3月,史蒂文斯前往华盛顿特区,就横贯铁路路线与战争部长杰斐逊·戴维斯激烈争论,直至12月才返回领地。12月25-27日,他出席与尼斯阔利及皮阿拉普部落的"药溪条约会议"。1855年1月21日,他抵达西雅图以南的穆基特奥(埃利奥特角),与杜瓦米什、斯诺夸尔米及斯卡吉特部落会面。虽多部著作将演说置于此会,但史密斯1887年报告未明确日期,仅提及西雅图对保留地方案的回应。
国家档案馆藏《会议记录》记载西雅图酋长如下发言:
"我视您如父,众人皆然。所有印第安人都怀此善意,并将书面呈递大父亲。男女老幼皆欢欣于您的到来。我心与您同,无需多言。我对梅纳德医生心怀感激,望常获其医治。此刻我们摒弃前嫌。我们是美国人的朋友,此志永不改。自您来访,我们始终如一。请即刻递送此文件。"
此为官方记录中西雅图酋长的唯一发言。
埃利奥特角条约见证人名单未见史密斯博士之名。1903年受访时,被酋长提及的梅纳德医生遗孀亦未忆及类似演说。官方翻译B·F·肖上校晚年亦未提及此非凡演说。另一目击者哈泽德·史蒂文斯(总督之子)1855年仅12岁。更有印第安老人回忆药溪条约会议期间:"我们吃着糖蜜玩犹太竖琴,根本不懂大人们在谈什么。"
批评史蒂文斯印第安政策的埃兹拉·米克尔指控总督在会议期间醉酒,并篡改尼斯阔利酋长莱斯基的反对演说。若西雅图这番激烈言辞属实,这位华盛顿领地早期拓荒者定会引为攻讦利器。米克尔曾采访埃利奥特角会议翻译肖上校,却未提及此演说。
缺乏同期证据(奥林匹亚领地报纸对1855年西雅图酋长戏剧性宣言只字未提)、无杜瓦米什语原文、史密斯博士未留笔记、在场者集体沉默、条约正式记录缺失——这些均使史密斯1887年回忆(距所谓事件32年后)的准确性备受质疑。除非新证据出现,我们既无法证实也无法否认这段强有力说辞的真实性。依照古苏格兰法谚,当前结论只能是"未得证实"。
或许史密斯博士误译了西雅图的语句,或许他记忆偏差,或许他整合多人发言并添加维多利亚式修辞,又或许这纯属其文思创造。如今历史女神克利俄恐难挑战这场"伟大印第安种族的葬礼演说",因其或已升华为怀疑论史学家无法触及的神话领域。
这段演说究竟出自1855年的西雅图酋长还是1887年的史密斯博士,于今日当真重要吗?当然重要——若这动人宣言仅是边疆医师的文学创作而非睿智印第安领袖的思想,其道德力量与正当性便将崩塌。基于谎言的崇高终将失去崇高。西雅图酋长所谓"未获回应的挑战"那可疑的起源,使其失去佐证价值。历史记录表明,那个温顺服从的西雅图,与言辞响彻现代的愤怒反抗者形象判若两人。
注释
1. 正确拼写为Sealth,但其名更常以城市名Seattle的拼写形式流传。见弗雷德里克·韦伯·霍奇编《墨西哥以北美洲印第安人手册》(1913)。
2. 引自T·C·麦克卢汉《触摸大地:印第安生存自述》(1971)。另有版本见弗吉尼亚·I·阿姆斯特朗《我已发言》(1971)及W·C·范德沃斯《印第安演说术》(1971),均未提供可靠出处。
3. 此信激励了未来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投身环保事业(威廉·O·道格拉斯《东行吧,年轻人》1983)。
4. 多个版本见于1973年11月15日《野生动物汇刊》→1972年11月11日《环境行动》→西雅图地球之友→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现无此文件记录)。某电视纪录片采用拉丁语学者威廉·阿罗史密斯的"译本",其本人承认仅对19世纪某文本做了文学润色。溯源工作由贾尼斯·德拉梅尔完成(《"大地是母亲"——此言真出何人之口?》,1975年1月5日《西雅图周日时报》)。
5. 克拉伦斯·B·巴格利《西雅图酋长与安杰琳》,《华盛顿历史季刊》22卷(1931年10月):251页。安杰琳为酋长之女。
6. 霍奇《美洲印第安人手册》493页。酋长向用其名的小镇居民收取年贡。
7. 哈泽德·史蒂文斯《艾萨克·史蒂文斯传》(1900)455-465页。
8. 约翰·M·里奇《西雅图酋长未获回应的挑战》(1932)。
9. 同前,31页。史密斯博士文章载1887年10月20日《西雅图周日星报》。
10. 弗雷德里克·詹姆斯·格兰特编《亨利·A·史密斯博士》,《西雅图华盛顿史》(1891)。另见阿奇·宾斯《西北门户:西雅图港的故事》(1941)。
11. 史蒂文斯《艾萨克·史蒂文斯》317-417页。
12. 华盛顿监管区档案1853-74,美国国家档案馆微缩胶片M5,第23卷。
13. 同前。
14. 史蒂文斯《艾萨克·史蒂文斯》417页。
15. 亨利·A·史密斯《西雅图周日时报》(1887)。史密斯临终向维维安·M·卡基克确认演说真实性,后者临终转告克拉克·B·贝尔纳普,再传至里奇。见里奇《未获回应的挑战》45页。
16. 《与印第安部落已批准/未批准条约谈判相关文件1801-69》,美国国家档案馆微缩胶片T495,第5卷。
17. 弗兰克·卡尔森《西雅图酋长》,《华盛顿大学公报》第3卷(1909)。
18. 埃兹拉·米克尔《普吉特海湾边疆回忆录》(1905)。
19. 同前,240页。
20. 同前,234页。
21. 里奇《未获回应的挑战》12页。演说结尾名句"死亡?唯有世界的更迭"似为里奇添加,未见于史密斯1887年记述。
《序幕》杂志18:1期
来源:神秘高山6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