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淡水鱼”到“全球巨鲸”:一场闭门会揭示出海突围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09:05 1

摘要:全球化浪潮迭变下,中国企业出海已步入“不进则退”的决胜场。出海焦点已经从“要不要出海”转向“如何高质量出海”,中国企业能否超越粗放扩张,实现高质量、可持续、有韧性的全球化进阶,成为关乎未来命运的核心议题。

全球化浪潮迭变下,中国企业出海已步入“不进则退”的决胜场。出海焦点已经从“要不要出海”转向“如何高质量出海”,中国企业能否超越粗放扩张,实现高质量、可持续、有韧性的全球化进阶,成为关乎未来命运的核心议题。

在此背景下,9月23-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英,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机。

论坛首日下午,“聚势·共赢:企业出海主题交流”闭门会率先举行,聚焦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与会嘉宾围绕合规经营、品牌提升、跨文化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谋全球化背景下的共赢之策。

作为论坛主办方代表,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集团财务总监杨家强在发言中指出,当前“走出去”早已不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他特别强调,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具备区位与产业双重优势,出海既是拓展全球市场的必然选择,更是参与国际分工、推动产业链升级的关键路径。

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集团财务总监杨家强

杨家强同时坦言,从文化差异的沟通壁垒,到不同市场的合规难题,企业出海仍面临不少困难,需要更多经验共享。因此,举办此次会议,期待汇聚政策机构、行业智库、领军企业之力,以“聚势”破困局,以“共赢”谋未来。

01 挑战与瓶颈:中国企业出海亟待突破的短板

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已步入从“量”到“质”的转型关键期。

在现场,凤凰卫视媒体运营副总裁黄东文首先以一组数据展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体量优势:中国贸易总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去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约2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外贸总量。其中,出口达3.6万亿美元,进口2.6万亿美元,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

凤凰卫视媒体运营副总裁黄东文

然而,规模扩张的背后,品牌“质量”仍是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短板。黄东文引用《财富》世界500强数据指出,今年中国上榜企业达130家,与美国(138家)数量接近。但从盈利水平看,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仅相当于美国的四成左右。另据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数据,美国194个品牌价值占全球500强52.9%,中国69个品牌位列第二,但占比只有15%。“这说明我们在品牌价值、全球运营效率和利润结构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及新加坡CEO曹虎指出,世界已从“平坦”的全球化1.0进入“马赛克化”的2.0时代,呈现出区域化、割裂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必须从“出口”思维转向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布局,即实现海外生产、海外销售,以应对供应链“短链化、多链化、生态化”的演进趋势。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及新加坡CEO曹虎

他将中国企业进行了三类划分:约70%仍依赖“极致低价”竞争,20%已转型为“最佳价值提供者”,另有5%-10%正逐步成长为“溢价性品牌”。曹虎指出,“溢价品牌”不仅需要具备功能价值,更应该承载情感价值,而当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核心挑战在于“跨文化价值观传递能力不足”。

基于这一判断,曹虎强调企业应该摒弃对创新的单一理解,转而推行“差异化创新”,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可以采取“节俭式创新”,以低成本实现核心功能;而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则可以推进“增强式创新”,聚焦情感共鸣与场景体验,例如像“美丽废物”类产品那样,成为用户情感的容器。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

在出海策略层面,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强调,企业应立足本地化运营与数字化能力。“卖产品、卖服务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思考如何实现价值认同、价值共创。”他特别提醒企业重视品牌传播,要改变“只干不说”的旧有观念。

02 路径与实践:企业出海突围的三大关键策略

在本次出海主题交流中,多家中国领军企业分享了其国际化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展现出中国企业在全球拓展中的战略高度和综合能力,为更多企业迈向全球市场提供了参考。

企业出海不仅是市场拓展,更需要战略前瞻。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专家潘亮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专家潘亮介绍,截至今年8月,比亚迪的乘用车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108个国家。他提到,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国企业出海“新三样”——光伏、储能和新能源车,理念就和比亚迪在2008年面向全球提出的“三大绿色梦想”高度契合。目前,比亚迪的储能与太阳能业务已实现全球布局,参与建设了2023年美国的最大光伏电站。

在管理体系上,比亚迪将海外市场划分为欧洲、美洲、亚太、中东非四大“战区”,以实现精细化运营与深度拓展,体现出系统化的全球战略思维。

其次,出海企业均以自主技术为核心竞争力。

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方电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干湘就强调了技术领先与运营效率对企业出海的基础性作用。他提到,南方电网的端到端全域线损控制在4.2%,远低于部分国家地区30%的线损水平,“在电力的输送和配送领域,中国企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此外,公司在抽水蓄能领域已实现全设备产业链条的自主化,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与无人技术,如深圳抽水蓄能电站(1200兆瓦)仅需5人运维,多数电站实现无人集中控制,巡检工作也逐步由机器人和无人机承担。

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方电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汤干湘

以具体标志性项目为例,如越南永新一期项目,作为中国在越南首个BOT电力投资项目,提前200天完工,“创造了越南电力施工领域新的纪录”,还获得了当地“文化企业模范”荣誉,汤干湘提到,这已经成为公司优质的现金流业务。此外,公司还建成了15条跨境输电通道,持续推进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及中国香港等周边区域的电网互联。

再者,优秀企业也注重通过文化融入和社会责任构建可持续出海路径。

在现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庆川指出,中医药目前已传播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深化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在推进中医药出海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三大方向:一是以学术科研夯实品牌基础;二是依托海外传媒推动文化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三则是以社会责任深化海外市场认同。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庆川

他以印尼市场为例介绍,复方阿胶浆在当地被广泛用于登革热的辅助治疗,已成为印尼销量最大的中成药。公司在当地开展了多项公益行动,包括与癌友协会合作关爱癌症患者、支持当地献血及医师培训等,从而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信任。

同样的,南方电网在老挝南塔河项目中完成逾万人搬迁安置,并援建两所中老友谊学校,以实际行动践行“民心相通”,推动从单一项目合作向深度价值共享的转变。

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步入以战略为引领、技术为支撑、融合为路径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03 下一个十年,从“中国淡水鱼”到“全球巨鲸”

在见证了企业的成功实践后,我们更需将目光投向整个中国出海浪潮的未来图景上。

基于“GDP中心与品牌中心重合”的历史规律,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及新加坡CEO曹虎进一步预测,随着中国成为世界GDP中心,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全球性品牌诞生的黄金时期。“会出现数以百计的全球性品牌、数以千计的国际性品牌,这是中国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为此,曹虎提出中国企业必须补齐的七大核心能力:塑造“价值标准”获取用户的能力;制定技术标准统领产业链的能力;打造品牌资产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管理复杂流程的规模扩张能力;创造商业模式的盈利增长能力;整合用户价值创新的内涵式增长能力;并购和重组的外延式增长能力。

他强调,中国企业补齐这些能力短板,方能从"中国大湖的淡水鱼"成长为"全球海洋的巨鲸"。

在这一出海浪潮中,科技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邓峰分享了对AI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观察。他坦言,尽管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场景已逐步落地,但要真正进入家庭场景,仍需3–5年时间。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邓峰

对于近期美国机器人公司Figure AI获得高额融资的现象,邓峰认为应保持理性与耐心,颠覆性科技需要适当的泡沫作为催化剂,但也应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在混沌中探索确定性。

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理事刘翠兰看来,实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构建四大支柱:以合规为根基、以创新为引擎、以本土共生为目标、以国际传播为纽带。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理事刘翠兰

她指出,合规是企业出海的“通行证”,创新是立足国际的“硬实力”,而“本土共生”与“国际传播”则是实现从“外来者”到“自家人”身份转变的关键软实力。企业应通过尊重本地文化、带动就业、参与社区,并结合人文叙事传播,真正提升品牌的跨文化认同感。

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中国关系总监张曼姿

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中国关系总监张曼姿则表示,ESG理念应该深度融入出海企业的商业实践中。她建议中国企业在输出科技硬实力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与本土化叙事,以提升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跨文化认同。

“聚势·共赢:企业出海主题交流”闭门会,不仅是对出海挑战与路径的探讨,更是在全球化2.0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范式的一次务实总结。这场思想碰撞,包含从技术突围到品牌出海,从本地扎根到价值共融,也侧面展现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已迈入新阶段。面向未来,中国企业唯有将战略前瞻性、科技创新硬实力与人文关怀软实力深度融合,方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新局中行稳致远,真正完成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质变升华,成长为源自中国的“全球海洋巨鲸”。

来源:凤凰网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