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为让同学们感受丰收的喜悦、致敬劳动的价值,北京市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开展了丰收节主题教育实践课程。
2025年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为让同学们感受丰收的喜悦、致敬劳动的价值,北京市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开展了丰收节主题教育实践课程。
当田间稻穗弯下腰肢,枝头果实染上秋意,这份丰收的喜悦便漫进了校园,更在该校学生种植实验基地里结出了累累硕果。同学们亲手栽种的玉米秆上,饱满的玉米棒裹着翠绿外衣,剥开便是金黄饱满的籽粒;种植区的小麦也迎来收获,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摇曳,泛起金色的麦浪。同学们挽起衣袖,亲手采摘、收割,在躬身劳作中触摸丰收的温度,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真实意义——这方实验基地,不仅是知识的实践场,更是同学们见证生命成长、感悟劳动价值的生动课堂。
在这个致敬劳动、感恩馈赠的日子里,同学们以双手为笔、以创意为墨,更以镜头为眼,将对丰收的观察、对粮食的珍惜,融入一件件精心创作的作品中。让我们走进这场“丰收”主题的创意盛宴,感受劳动的温度与节约的深意。
五谷杂粮画
以粮为“料”,勾勒丰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同学们将日常可见的五谷杂粮化作独特的创作材料,替代传统画笔与颜料,在画纸上拼贴出富有质感的丰收图景。
这些作品以谷物的天然色彩与颗粒质感为基础,将农作物的形态、田野的生机融入画面。在动手拼贴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直观认识了不同作物的样貌,更在排列每一粒粮食时,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每一粒谷物的背后,都是大自然的滋养与劳动者的汗水。
主题绘画作
以笔为“媒”,定格丰收
如果说五谷杂粮画是“立体的丰收叙事”,那主题绘画作品便是“流动的秋日诗篇”。同学们拿起画笔,用色彩与线条捕捉丰收时节的鲜活场景与情感。
画纸上,既有田野间的收获景象,也有校园里的劳动瞬间,更有对农耕四季的完整呈现。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同学们对“丰收”的理解:是作物成熟的饱满,是劳动者脸上的笑容,也是一粒种子从播种到结果的漫长历程。稚嫩的笔触间,满是对劳动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镜头下的丰收
以镜为“眼”,捕捉实感
除了手作与绘画,同学们更走出教室,用镜头捕捉身边丰收的真实模样。他们将目光聚焦校园角落、社区菜园或是郊外田野,拍下饱满的果实、成熟的作物——可能是校园种植区里挂在枝头的番茄,是社区花坛中沉甸甸的玉米棒,或是市场里堆成小山的南瓜与红薯。
这些照片没有复杂的构图,却满是生活的温度:阳光下泛着光泽的果实表皮、带着泥土痕迹的蔬菜根茎,每一张都定格了“丰收”最朴素的样子。通过镜头,同学们不仅记录下自然的馈赠,更直观感受到“收获”就在身边,读懂了每一份果实背后默默的生长与耕耘。
节约粮食报
以创为“声”,传递珍惜
丰收的喜悦,更应伴随着对粮食的珍视。在“节约粮食”主题海报创作中,同学们以鲜明的设计语言、有力的理念表达,将“拒绝浪费”的观念融入作品,让节约意识通过视觉传递。
这些海报或用对比手法引发思考,或以生动形象传递提醒,或借经典诗句唤醒共鸣,用多元创意诠释“光盘行动”的意义。它们不仅张贴在校园的公共空间,更走进同学们的心里,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生根发芽,成为日常用餐的自觉。
从五谷杂粮的创意拼贴,到色彩斑斓的主题绘画,从镜头里的真实收获,再到理念鲜明的节约海报,同学们用不同形式的作品,共同诉说着对丰收的庆祝、对劳动的致敬、对粮食的珍惜。这场作品展,不仅是霍营中心小学丰收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成果,更是一堂融入实践的劳动教育课与节约教育课。
愿同学们记住这份丰收的美好,更记住每一粒粮食背后的付出,从每一餐做起,光盘行动,不负耕耘!
来源:秀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