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打出“刚性严惩+柔性普法+良性循环”组合拳,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打出“刚性严惩+柔性普法+良性循环”组合拳,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刚性严惩 震慑侵权行为
“现在宣判!”随着法槌落下,沙县法院对一起涉9名被告人的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伍某浩、伍某强、陈某某等8名被告人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刑罚。
这是一起典型的“贴标售假”案件。2021年至2023年,伍某浩明知未获知名品牌授权,仍购买配件组装假冒电源适配器,并通过伍某强、陈某某等下游经销商借网店销往全国各地,涉案金额超122万元。更为恶劣的是,部分被告人明知产品侵权,仍协助运输、仓储、销售,形成了“生产—运输—销售”的全链条犯罪。
“此类案件不仅损害品牌权益,更扰乱市场秩序,必须从重从快打击。”案件承办法官张昌善表示。在案件审理中,该院严格把握“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对主犯从严惩处,对从犯根据参与程度区别量刑,既体现“零容忍”的司法态度,也传递“伸手必被捉”的鲜明信号。
每一次公正裁判,都是对创新火种的守护。自2022年5月16日,沙县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合议庭以来,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32件,审结853件。
柔性普法 增强普法意识
“大家看这个牙膏,外包装上的‘云南中药’标识与‘云南白药’十分相近。”在沙县法院设立的全市首个“知识产权法治教育中心”,讲解员拿着侵权实物向参观的企业代表讲解。
该中心共划分知识产权普法区、侵权实物展示区、沙县小吃专题区三大板块。其中,知识产权普法区设置了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参观人员可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审判流程,切实感知法律的实践运用;展板区域则系统展示了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以及沙县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情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专业法律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侵权实物展示区陈列了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侵权实物——100多件被控侵权产品整齐陈列,涵盖仿冒商标、盗版文创等各类典型侵权实物。每件展品前均设有二维码铭牌,扫码即可查看相关案件的裁判结果与法律分析,以“一案一码”的形式直观呈现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沙县小吃专题区则展示了沙县小吃注册商标、沙县地理标志及沙县小吃商标权司法、行政执法保护情况等,彰显“小商标撬动大产业”的沙县经验。
该中心通过“实物+案例+科技”的立体化展示,让抽象的法律条文“活”了起来。“我们不仅要‘惩’,更要‘防’。”沙县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庭长林上添介绍,中心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已开展专题宣讲活动6场,接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学生等群体200多人次。
良性循环 激活行业自律
2023年11月13日,沙县法院与三元、沙县、泰宁、尤溪、将乐、建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召开三明(东北片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工作联席会,会上共同签署《三明市(东北片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就常态化沟通联络、诉调对接、线索移送、联合惩戒等协同保护工作探讨交流,努力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这一机制的落地,源于沙县法院对知识产权纠纷源头治理的深刻洞察。今年初,该院通过对一起典型案件的审理,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按下“加速键”。
某娱乐公司作为KTV经营者,提供包房点播服务,但其使用的海量音乐作品均来自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集体管理的海量音乐作品。自经营以来,该公司未与音集协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且未支付使用费,音集协遂诉至法院。沙县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某娱乐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音集协因此次侵权造成的损失。
沙县法院通过案件审理示范裁判引领,以点带面,以强有力的判决引领市场规则,督促其余观望者主动履行版权义务,与音集协及涉案作品权利人签订版权使用协议,规范KTV经营秩序,在当地KTV行业引发示范效应。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这种‘办理一案、惠及一行’的良性循环,在我院的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沙县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廖应琼表示。如今,在这个小吃飘香的城市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之网”正越织越密……
三明中院司法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福建法治报 记者彭冬晴
来源:三明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