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41个教师节当天,央视《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了华中师范大学在以数字化赋能教师培养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效。这不仅是对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肯定,更为学校在智能时代持续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第41个教师节当天,央视《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了华中师范大学在以数字化赋能教师培养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效。这不仅是对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肯定,更为学校在智能时代持续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专题报道中,学校南湖综合楼的智慧教室成为展示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场景。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李卿老师正利用小雅智能教学平台,和学生们开展专业研讨课,借助AI大模型技术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智能分析和总结。
课程结束后,李卿老师还会借助“师说”教师教育大模型回顾教学过程,通过查看课程画像进行课堂质量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李卿老师表示,传统教学模式下,每个同学充分研讨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借助大模型工具和小雅智能教学平台,可以使每一个同学快速发表观点,使老师及时掌握他们的认知状态,为教师工作负担做了“减法”的同时,为教师成长和教学创新做了“加法”,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这样的教学实践,是学校紧跟国家教育战略、坚守自身办学使命的前瞻性布局。当前,教育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为智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了清晰发展路径。
而作为教师教育的“国家队”,华中师大近年来,始终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为使命,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实施人工智能与教师融合发展计划,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学校自主研发的云端一体化智能教学平台“小雅”便是典型成果之一,该平台打造了“AI+备课助手”“AI+智慧考试”“AI+数字教师”等全场景、开放式互联智能学习空间,探索智能知识图谱等AI赋能教学场景,构建集成化、智能化、特色化的助教应用服务,还入选全国“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目前,“小雅”智能教学平台已开设线上课程空间15万个,涵盖学校各类教育资源499万个,累计用户超99万人。该平台还推广到了武汉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宁夏师范大学等全国近10所高校,为更多高校的教育教学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学校打造的“师说”教师教育大模型,通过全景图谱、学科知识库、智能体中心、数字人、AI应用驾驶舱等智慧课程,为职前师范生培养与职后教师发展提供了一体化服务,助力教师职业生涯成长。
学校的数字化探索不仅局限于教师培养领域,还延伸到学生管理服务环节,形成了更完整的教育数字化生态。今年6月,华大AI辅导员正式“上岗”,通过人工智能对辅导员工作形态进行优化重塑,设置事务办理、谈心谈话、心灵陪伴、面试辅导四大教育管理服务模块,包含了5000余条本地校园事务办理信息,可提供110余种暖心服务指导,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智能、贴心的支持。
在校内数字化生态不断完善的同时,学校也积极走出校园,将数字化经验推向更广阔的平台。5月,学校承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会议“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发起智能时代全球教师发展倡议,发布年度《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报告》以及全国首个聚焦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盘龙”中小学数学教育智能体,在全球教育数字化交流与中小学教育智能化探索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面向未来,华中师范大学将打造更加智能、开放和可持续的教育生态,以高水平的未来教师支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数字素养卓越的“大国良师”,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贡献力量。
素材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官微、华中师范大学官微、河南教育信息化官微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