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聆听身体的智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17:51 1

摘要:冬季昼短夜长,人体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时间较长,到了春天日照时间突然增长,但身体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光照节律,褪黑素水平可能仍在较高水平,导致白天嗜睡。

为什么一到春天就容易困呢~~

冬季昼短夜长,人体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时间较长,到了春天日照时间突然增长,但身体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光照节律,褪黑素水平可能仍在较高水平,导致白天嗜睡。

春季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自然扩张,血流量增加,但总血容量相对稳定,导致大脑供血量相对减少,引发暂时性缺氧,从而产生困倦感。

南方多雨潮湿,空气中湿度上升,影响人体散热效率。湿气重时,脾胃运化功能易受抑制,导致身体代谢减慢,能量供应不足,出现“湿困”。生活在南方一年到头绕不过的话题就是除湿啊~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肝脏,肝主疏泄。若冬季藏养不足(如熬夜、过劳),肝气郁结,阻碍阳气正常升发,气血无法上达头目,导致头昏脑涨、精神不振。

还有就是现代生活方式缺乏户外运动,久坐少动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加剧大脑供氧不足。此外高热量、高糖分饮食加重脾胃负担,湿气内生,又经常熬夜、睡眠不规律打乱生物钟,削弱身体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所有身体信号都是

提醒我们:

顺应自然规律,“春日缓行,勿急勿躁”,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才是应对春困的关键。 真正的精力充沛来自对身体的深度理解与科学管理,而不是与困意无休止的对抗或一味妥协。

春困本质是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多数可通过调节作息、饮食和运动改善,但需掌握“补觉不超过30分钟、白天困意不过3次”的原则。

1.调整作息,顺应自然

早睡早起,春季阳气升发,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7点前起床,避免熬夜耗损精力。

午间小憩,午饭后闭目养神15-20分钟(别超过30分钟),避免进入深睡眠后更困。

2. 饮食清淡,适当“挑食”

少吃油腻厚重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等,减少脾胃负担。

多吃“醒脾”食材:比如山药、小米、薏米、红豆(健脾祛湿);绿叶菜(补充维生素B)、坚果(富含镁,缓解疲劳)。

喝点提神茶饮:绿茶(含茶多酚提神)、柠檬薄荷水、玫瑰花茶(疏肝解郁),但下午后少喝以免影响睡眠。

3. 动起来,激活阳气

户外散步/慢跑,早晨或傍晚在阳光下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血清素分泌,改善情绪。

拉伸/瑜伽,久坐时每小时起身活动,做扩胸、转颈、拉伸手臂的动作,缓解肌肉僵硬。

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帮助疏通经络,升发阳气。

4. 改善环境,给大脑“充氧”

保持通风,定时开窗,避免室内CO₂浓度过高导致昏沉。

增添绿植/香氛,薄荷、迷迭香等植物的清香有提神效果;柠檬、柑橘类精油可喷雾或香薰。

减少长时间用眼,每工作1小时远眺5分钟,或用冷毛巾敷眼缓解疲劳。

5. 中医小妙招

按揉太阳穴(缓解头痛)、百会穴(头顶正中)、风池穴(后颈两侧),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

用木梳从额头向后脑勺梳头50下,刺激头部穴位。

晚上用艾叶或生姜煮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6. 调节情绪,避免“心困”

多接触阳光,春季肝气易郁结,晒太阳有助于调节褪黑素分泌,改善情绪。

听轻快音乐,节奏明快的音乐能刺激大脑活跃度。

将任务分解成易完成的小步骤,减少心理压力带来的疲惫感。

7.试试这些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组合,和春困说拜拜吧!

春季:疏肝健脾,激活阳气

困点:上午9-11点(脾经当令湿气重)、午后1-3点(肝血回流大脑缺氧)。

对策:

晨起拍打胆经(大腿外侧),喝陈皮薏米水。

午后闭目调息5分钟,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2寸)。

☀️ 夏季:养心祛暑,平衡电解

困点:午饭后(血液集中于消化系统)、高温高湿午后(3-5点)。

对策:

午餐少吃精制碳水(如白米饭),改为杂粮+优质蛋白。

自制“抗暑饮”:淡竹叶5g+乌梅3颗+冰糖,煮水代茶。

秋季:润肺滋阴,收敛元气

困点:下午3-5点(膀胱经活跃,夏季透支后更显疲态)。

对策:

吃银耳百合粥滋阴,西洋参片含服补气。

练习“闭气搓手”法:深吸气后屏息,快速搓手心至发热,重复3次。

❄️ 冬季:藏肾补阳,警惕过度嗜睡,多晒太阳

每天睡眠超9小时仍困倦,可能是季节性抑郁(SAD)或维生素D缺乏。

“想睡就睡”的黄金法则

✅ 可任性补觉的情况

前一天熬夜或睡眠不足(补觉不超过1.5小时周期)

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后

感冒发烧等疾病恢复期

❌ 必须抵抗困意的场景

傍晚5点后(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餐后立即犯困(可能提示胰岛素抵抗,应散步10分钟)

开车/高空作业等高风险场景(可闻薄荷精油提神)

超越季节的精力管理公式

持久清醒= 节律×营养×运动×心理

节律:固定起床时间比入睡时间更重要(误差

营养:早餐摄入20g以上蛋白质(如2个鸡蛋+牛奶),稳定血糖。

运动:每周3次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如30秒冲刺跑+1分钟慢走,重复5组)。

心理:用“5秒法则”打断困意(感到困时倒数5-4-3-2-1,立刻起身活动)。

特别提醒:春困≠正常!若困倦伴随以下症状,可能是疾病信号:

持续性疲劳、头晕:贫血、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

口渴、多尿:糖尿病。

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抑郁症。

呼吸不畅、打鼾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白天多次无法克制的秒睡(警惕发作性睡病)

睡醒后更累、打鼾伴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困倦+体重骤增/怕冷(甲状腺功能减退)

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慢性疲劳综合征)

困意伴随视物模糊/手脚麻木(糖尿病可能)

情绪低落与嗜睡同步出现(抑郁症倾向)

来源:运动健康达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