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在澳洲,咖啡变奢侈品,吃饭成'土豪行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21:11 1

摘要:一位悉尼上班族吐槽:"上周六在悉尼Chatswood吃个brunch,60澳币的账单硬是收了8澳币附加费,服务员说这是'周末费率'——难道周末吃饭还要交税?"

"最近你有在外面吃过饭吗?仔细看过账单吗?"

不少澳洲人外出就餐时发现,账单上总会出现一些"神秘数字"——服务费、周末附加费、刷卡手续费...

这些额外费用

就像埋伏在账单里的"刺客",

稍不留神就让你多付10%-15%!

一位悉尼上班族吐槽:"上周六在悉尼Chatswood吃个brunch,60澳币的账单硬是收了8澳币附加费,服务员说这是'周末费率'——难道周末吃饭还要交税?"

更离谱的是,有些餐厅的附加费标识小得要用放大镜找,或者等结账时才告知。

《每日邮报》4月19日报道,有个澳洲小哥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在墨尔本买了一杯咖啡,居然要花9.36澳元

这一下子点燃了大家对节假日附加费的怒火。

这个小哥不是别人,就是《Married at First Sight》的前嘉宾、现在是企业家的 Samuel Levi。

他在St Kilda一家挺有人气的咖啡馆 Al Naturale 点了杯超大杯咖啡,结果账单上写着:

咖啡本身 8澳元刷卡费 0.16澳元公共假日附加费 1.20澳元

Levi事后说,他是点完单、坐下来等餐的时候才注意到这笔附加费的。

他说得挺委婉:“我能理解,毕竟现在经济也不容易,商家要运营嘛……但说真的,花快10块钱就为了喝一杯咖啡,有点离谱。”

他还把小票发到了Instagram上问粉丝:“你们觉得,一杯咖啡值这个价吗?”

他补了一句很有意思的吐槽:“墨尔本的咖啡确实不错,但也没好到这个程度吧?而且今天根本就不是公共假期。”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悉尼多数地区。

上周四,悉尼夫妇Mark和Sarah在Double Bay的一家咖啡馆买了两杯普通拿铁,结账时直接被价格惊到——$17澳币

"我知道Double Bay物价高,但这也太夸张了!"Mark把收据照片发到本地社区群组后,瞬间引发热议。

一位网友直接留言:“周六和周日不是公共假期,不能因为这就收附加费啊!你想加收钱可以,但不能打着公共假期的名号,这已经违法了。”

专家吐槽说,现在出门吃个饭简直像在交税。

随便吃顿100澳元的饭,老板能明目张胆多收你10-20澳元。

理财专家提醒,出门前一定要瞪大眼睛看菜单,别被这些隐藏费用坑了。

说实话,这几年咖啡的价格一路飙升,还没停下来。

那问题来了:“澳洲人到底愿意花多少钱买一杯咖啡?”

9号台的调查发现,在613位受访者中,有52%的人对目前的咖啡价还算满意。

但随着价格继续往上涨,可能很快就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了。

疫情前,一杯普通咖啡大概只要4澳元,现在差不多得5.5澳元。

这整整涨了 37.5%!

不过看起来大家还挺能接受的,有一半受访者表示,只要在4澳元到6澳元之间都还能接受。

有些咖啡控就表示,贵点没关系,只要好喝就值了。

有人留言说:“虽然咖啡涨价了,但如果味道够好,我可以接受一杯6澳元的咖啡。”

不过问题是,咖啡还会继续涨价

据说到了今年年底,一杯咖啡可能要飙到8到12澳元,主要是因为咖啡豆成本涨太凶了。

澳洲餐饮协会的CEO Wes Lambert 就说:“这不是个别现象,澳洲各地都在涨。每家咖啡馆都受到影响。”

他说:“咖啡豆价格最多涨了50%,有多达三成的商家可能会因此压力山大。”

那问题是,真的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喝咖啡吗?

答案是:不多。

只有2%的人愿意花7到10澳元买一杯咖啡

9%的人能接受6到7澳元

而19%的人只愿意花4澳元或更少,但这个价在现在的咖啡馆基本已经绝迹了

这些人要么自己在家煮咖啡,要么就去便利店或加油站买便宜的——比如7-11的大杯咖啡才3澳元,Coles Express 和 Ampol 也只卖3.5澳元。

还有18%的受访者直接说:“不喝咖啡。”

虽然,这个复活节假期,Business Victoria的一纸规定让商家收取附加费变得名正言顺,却也让无数澳洲消费者倍感无奈。

虽然法律允许商家在4月19日及整个复活节长周末收取附加费。

但最新调查显示,这种"节假日税"正在引发越来越强烈的民意反弹,仅有52%的消费者勉强表示接受,更多人则对这种变相涨价深恶痛绝。

数字不会说谎,仅今年四月,光是咖啡馆、餐馆和外卖的附加费就要被宰9840万澳元,其中2460万纯粹是因为公共假期的"宰客费"。

面对这样的局面,澳洲人似乎陷入了一个消费悖论:一方面对附加费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继续消费

AMP经济学家指出,这反映了澳洲人独特的消费韧性,即使被"割韭菜",也要抓住难得的假期享受生活。

央行对此现状视若无睹,毕竟在经济学家眼中,这种"长假经济"不过是消费升级的自然产物。

只要就业市场保持强劲,工资持续增长,消费者就依然愿意,或者说不得不为附加费买单。

但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商家越来越依赖附加费来维持利润,而消费者则被迫接受这种变相的通胀

说到底,附加费争议折射出的是更深层的经济矛盾。

在生活成本持续攀升的今天,每个澳洲家庭都在精打细算,而节假日附加费就像是一把钝刀,一点一点地削薄着普通人的钱包。

当消费变成一种负担,所谓的"经济繁荣"又有何意义?

来源:澳洲商业观察AB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