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康威视天使投资人龚虹嘉—20年2万倍, 中国需要耐心资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20:05 1

摘要:在资本普遍逐利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当下,海康威视天使投资人龚虹嘉以其超过2万倍的投资回报和20年的坚守缔造了投资界的神话,也向追求“快进快出”的资本市场证明了耐心资本也能赚大钱。

在资本普遍逐利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当下,海康威视天使投资人龚虹嘉以其超过2万倍的投资回报和20年的坚守缔造了投资界的神话,也向追求“快进快出”的资本市场证明了耐心资本也能赚大钱。

在4月18日上海举办的2025年天使投资大会上,财经主持人陈姝婷和投资界传奇人物龚虹嘉展开一场“天使巅峰对话”,龚虹嘉分享了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哲学,揭示了长期主义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长期主义的三个维度

耐心资本的核心逻辑是挖掘长期主义的价值。耐心资本是这几年国内提出的新概念,以往资本市场普遍追求“快进快出”,很少愿当耐心资本。究其原因是他们不理解长期主义怎么赚大钱。

对此,龚虹嘉提出了长期主义的三个维度:对创始人的长期支持、对企业发展的耐心等待、对技术演进的持续关注。

对创始人的长期支持——按照资本行业内普遍的惯例,投资一个创业者一般只能容忍失败两次,第三次再创业的融资难度就大大增加,而第四次创业还想找投资机构就非常困难了。但龚虹嘉说,“第四次(创业)成功的还是有不少,并且第四次往往是大成。”拼多多的黄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黄峥的拼多多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有着中国巴菲特之称的段永平。段永平在黄峥连续创业失败后依旧坚定支持他,因为段永平相信黄峥是能做出成就的,只不过他暂时没有找对方向。最终,黄峥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拼多多的那笔投资也为段永平带来巨大回报。所以,投资机构能否对创业者保持信心,这就是一种对于创业者的长期主义。

对企业发展的耐心等待——大多数创业公司一开始都是亏钱的,而且有的亏损周期很长。龚虹嘉表示,很多创业者因为在商业模式上没有形成闭环,因此无法形成完整的自我造血循环。而创业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一段时间。这时候,投资机构是否能有耐心陪着创业者继续走下去?耐心等待就是对企业的长期主义。

对技术演进的持续关注——有些行业本身回报周期就非常长,并且需要不断的技术更新迭代才能走到终点。龚虹嘉举例介绍,以CAR-T细胞药为例,从最早的药理研究到最后的上市发售,经过了几十年的无回报期。如果没有长期资金投入的话,也就没有现在的CAR-T细胞药了。现在,很多药物的研发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当初坚持不断投资CAR-T细胞药的资本,现在都开始赚钱了。

耐心资本的稀缺与挑战

现在国内缺乏耐心资本,提倡要培养耐心资本。那么,为什么耐心资本那么少呢?

对此,龚虹嘉解释道,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投资机构的问题。从外表看,买进卖出的决策权都是投资机构。但实际上,投资机构的操作周期是受LP限制的。以前LP给投资机构的资金就是要求一般都是5-7年就要回收,10年周期就已经算是超长期了。而现在,10年只是短期,15年以上才算是长期资本。换而言之,投资机构能不能做耐心资本的决定权在于LP。(注:LP才是真正的资金来源,投资机构负责管理资金保证资产收益的就够。因此,LP拥有绝对话语权,投资机构的决策都要根据LP的要求制定)

目前,国内的耐心资本主要是一些家族基金、或者是被动式基金。家族基金因为是自有资金,没有赎回压力,可以自由决定投资周期。而被动式基金本身是有长期投资任务,可以配置一些长期项目。

在提到最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主力军地方政府国资时,龚虹嘉坦言: 国有资本大平台的管理人、投资机构近期也都纷纷表态愿意做耐心资本。但目前地方国有机构的考核标准暂时不具备“耐心”的条件,比如领导一般几年就换一届,换届之前之后都要考核, 过往的业绩和未来的业绩还有一个严格的考核界限。这些现实也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也就是说,国内之所以缺少耐心资本,核心矛盾是短期资金与长期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而要改变现状,只能寄希望于金主理念的改变。以前赚快钱的时代结束了,现在想要获取可观的回报,只有拉长投资周期。

从0到1的突破:中国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耐心资本稀缺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培育耐心资本,一方面长期需求也要学习怎么寻找资金。

眼下,面对复杂的大环境,中国企业不能再沉迷于以往的“1+N”模式,只会做后发。时代的变迁要求中国企业学会做“0到1”。

相比于“1+N”,“0到1”项目的风险更大,投资回报周期更长,企业寻找资金时本身需要改变思路。

龚虹嘉表示,中国企业做“0到1”相比美国企业要更难。在美国很多资金愿意为“0到1”买单,比如Facebook、Google、Open AI这些成功案例,最初都是有人愿意为他们的“0到1”买单才有了现在的行业巨头。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的颠覆性技术著名企业Open AI, 其创始人奥特曼还停留在一个idea想法的时候,去找马斯克,马斯克认为他的想法很伟大,直接就给了Open AI 10亿美金。而在中国,几乎没有机构敢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只会夸夸其谈的创业者”投10亿美金,甚至连10亿人民币都不可能。

但是,时代变了。龚虹嘉指出,像“杭州六小龙”这类科创新势力正在国内遍地生根。所以,投资机构也该与时俱进改变理念。如果继续停留在以前那种固定思维的话,就会错过时代机遇。

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投资是要有收益的,没有收益的投资注定是不长久的。如今,既然呼吁要做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又该如何寻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呢?

关于这个挑战性的问题,龚虹嘉提出两点:

第一,投资是信心和信仰的映射。面对企业的冒险,投资机构需要抱着利他理念去推他们一把。

第二,不投与民争利、与国企争利的项目。剩下的项目也许苦一点、慢一点,但这才有意义。

龚虹嘉相信,只要做到以上两点,依靠科技和资本的结合,最终能够解决一些社会痛点,改善社会,从中寻找到一个平衡,同时从建立新的生态环境中找到投资回报的机会。

目前,龚虹嘉创立的天津合源生物正在实践他的理念。

据龚虹嘉介绍,“我们第一个获批的CAR-T CD19针对血液病的产品,在国外卖30万美金一针。我们在国内只报99万元人民币。现在医保还在跟我们谈判,说龚老板你能不能50万?50万我们就把它纳入到医保。我们现在就在朝这一目标努力。”

天使投资看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是信仰和热爱

在对谈中,龚虹嘉分享了他对耐心资本、长期主义和成功的天使投资的思考。龚虹嘉在谈及“杭州六小龙”为何在杭州出现时表示,“江浙确实活跃着一批专业知识不一定丰富,但对某一些事物的理解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口袋里有一些钱的老板。”

“老板不能太大,太大的老板看不上这些事情,大多数情况是这些老板在各种场合去接触,也不懂就漫不经心地投了一笔。太懂了就投不了这些事情了——想我认识的院士教授干你这个的多了,我凭什么投你?一句话,就不投了。” 龚虹嘉说,“有时候天使投资的成功需要漫不经心。”

公开信息显示,龚虹嘉于2001年以245万元投资海康威视(002415.SZ),持股49%。经过多次减持后,据海康威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龚虹嘉持有海康威视股份10.42%,按市值计算约合270亿元。

龚虹嘉的投资实践,是耐心资本的生动写照。他对海康威视等项目的长期投入与坚守,让我们看到耐心资本在培育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震撼力量。真正的创新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一种超越短期利益的长期主义精神。

在当下国际竞争格局加速演进的当下,科技创新亟待突破瓶颈,中国要想实现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的转变,从国有资本到民间资本,社会各界需达成共识,培育更多耐心资本,构建能够支持长期创新的生态系统。

中国急需耐心资本, 需要像龚虹嘉这样秉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

责编:黄晟俊

版面设计:林翰

媒体商务合作

media@qiyunmedia.cn

"财经姝婷说,用故事说财经"

《财经姝婷说》系列财经短视频节目

首播时间:每周五晚20点30分

重播时间:每周六中午11点50分

来源:财经姝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