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大事件”重点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反映深圳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十大事件”彰显了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助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4月19日,在2025年度深圳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24年度深圳市知识产权十大事件。
“十大事件”重点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反映深圳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十大事件”彰显了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助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深圳知识产权影响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访深
2024年3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邓鸿森任内首次访问深圳,与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交流,并访问华为、晶泰等领军企业。总干事高度赞赏深圳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并表示期待与深圳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建立完善深圳知识产权生态系统,携手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更好发展。作为创新之城,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二。此次访问,标志着深圳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更加紧密务实,对提升世界知识产权“含深度”,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圳首个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成立,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24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不断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和欧洲专利局(EPO)等知识产权国际组织的沟通联动,并于9月在德国设立深圳首个实体化运作的“深圳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德国)工作站”,立足法兰克福,辐射欧洲,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纠纷应对等全链条服务。深圳通过风险预警防控-案件监测响应-纠纷应对指导-意识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共享“五位一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体系,已累计监测涉外案件2028件,助企止损超22亿美元,为护航深圳企业“出海”,助力深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相关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通报表扬。
三、深圳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态,经验做法再获全国推广
2024年,深圳市专利及商标质押登记金额504.21亿元,登记笔数1886笔,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其中普惠型贷款项目数1617个,在全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中位列第一,相关做法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持续优化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机制,通过完善政策支持、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丰富产品体系等举措,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态,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快速转化。
四、公检法联合出台涉商标办案细则,司法保护彰显力度与温度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深圳市公安局联合发布《涉商标刑事犯罪案件办案细则》,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明确二手商品合规翻新等例外情形,促进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精度与温度的统一,是深圳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力的重要举措。
五、 深圳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
2024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深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这是全国首个以知识产权国际转化为特色的交易平台,在探索知识产权跨境交易新模式和服务新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和国际创新成果在内地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平台自运行以来,已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推动121项高价值专利达成交易意向,促成专利交易30件次,知识产权跨境转化成效初显,实现良好开端。这不仅标志着深圳在探索知识产权跨境转化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大步,更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向着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奋勇前进的生动体现。
六、腾讯音乐构建版权作品一站式全球发行、宣推、版权保护和版税结算平台,入选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腾讯音乐平台深度链接抖音海外版、苹果音乐、声田等150余个海外内容平台渠道,覆盖24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支持5.5万中国音乐人完成海外发行歌曲31万首,总计实现180亿次播放,高效实现了优秀作品的一站式全球发行、宣推、版权保护和版税结算。腾讯音乐平台促进音乐版权生态多元化发展入选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版权产业服务类典型案例。
七、深圳率先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024年11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国际仲裁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深圳海关等10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意见》,成为全国首部面向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意见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协同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7个方面提出36条具体举措,探索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深港知识产权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八、深圳新增两个专利预审领域
2024年12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深圳在原有新能源、互联网两大产业领域基础上,开通高端装备制造和珠宝加工两大产业的专利预审服务,成为全国专利快速预审通道最多的城市之一。新增预审领域覆盖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20余个关联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领域,全面拓宽知识产权服务范围。截至2024年底,深圳累计服务备案企业已突破1万家,其中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七成。
九、深圳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做法获全国推广
深圳海关联合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国海关系统首次引入技术调查官,对货值1079万元的多组件大型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实施了专利权保护,成功为权利人固定了关键证据,最大程度保护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该案是全国海关系统首个引入技术调查官开展专利权保护的典型案例,开创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新形式,充分验证了技术调查官制度支撑海关保护措施的可行性,该做法在全国海关推广。
十、国内首个商业秘密保护基地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安全屏障
2024年6月,广东深圳(南山)商业秘密保护基地以基地建设经验为蓝本,发布国内首个商业秘密保护基地省级地方标准《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建设与运营规范》。该标准总结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基地及第三方机构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上的先进经验,为建设与运营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提供了方向与指引,并在省内12家产业园区开展试点应用,为企业提供更专业、高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服务。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