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咖啡是不少人每日续命 “神器”。全球如今有 2.5 亿人直接或间接依靠咖啡产业谋生,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产业链庞大。每天,数十亿人至少会喝上一杯咖啡,按产值计算,咖啡已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 ,那么咖啡这种饮品它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咖啡是不少人每日续命 “神器”。全球如今有 2.5 亿人直接或间接依靠咖啡产业谋生,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产业链庞大。每天,数十亿人至少会喝上一杯咖啡,按产值计算,咖啡已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 ,那么咖啡这种饮品它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故事要从咖啡树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说起。当地居民留意到,羊吃了咖啡果后,变得活力满满、异常兴奋。这份好奇驱使人们亲自尝试,起初,他们像羊一样,直接嚼食咖啡果与叶子,后来觉得吃法不够 “体面”,便把咖啡果晾干制成脯,再用水煮着喝。有趣的是,早期埃塞俄比亚人没瞧上被果肉包裹的咖啡豆,随手就扔掉了 。
真正像现代人这样品味咖啡的,是阿拉伯人。
公元 6 世纪,埃塞俄比亚人将咖啡树引入也门。随后,穆斯林中的苏菲派信徒发现,把咖啡豆磨碎泡水饮用,既能在夜间祈祷时提神醒脑,又能享受独特香气。于是,咖啡在阿拉伯世界迅速风靡 。
彼时的欧洲,人们主要饮品是酒,越喝越迷糊。他们瞧见阿拉伯人不喝酒,却常坐在毯子上喝一种深色饮料,且越喝越清醒,不禁心生好奇,同时又有些忌惮,怀疑这黑乎乎的东西是否邪乎,喝了会被诅咒。
因此,拜占庭帝国一度禁止民众饮用咖啡,初次发现饮用者重罚,再犯直接处死。可戏剧性的是,禁令之下,咖啡传播反倒加速,价格也跟着上涨。
与拜占庭有贸易往来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对咖啡兴趣大增,拜占庭国内暗中享用咖啡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情形和美国禁酒令时期颇为相似 。
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和也门后,敏锐察觉到咖啡的商业价值,迅速实施垄断。为防种子外流,他们只售卖烘焙过的咖啡豆,大量咖啡豆从也门摩卡港运往各地,摩卡咖啡之名由此而来。
但百密一疏,1600 年,一名阿拉伯人将 7 颗咖啡豆贴在腹部,偷运至印度南部并成功种植。1616 年,荷兰水手更是直接从也门偷取咖啡树苗,在斯里兰卡和印尼广泛栽种。短短 100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几乎掌控全球咖啡市场。
17 世纪起,咖啡作为全新饮品在欧洲逐渐普及,此前欧洲人的饮品只有啤酒和葡萄酒,而咖啡的出现,还间接推动了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 。
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以往喝酒喝得脸红脖子粗,难以理性思考,咖啡的出现宛如及时雨,越喝越精神、越理性。欧洲知识精英们纷纷改喝咖啡,走到哪儿都端着咖啡杯,仿佛在昭告:“我是靠脑子工作的文人、思想家,和只会喝酒的人不一样”,一时间,喝咖啡成了文化人的时尚标识 。
不过,新兴事物总面临质疑。在法国,医生警告咖啡会消耗大脑脊髓液,损害神经系统,导致体力衰退、四肢麻痹,甚至影响生育。
1696 年,仍有法国医生坚信咖啡有害,不仅禁止病人饮用,还荒唐地用于灌肠。在这般背景下,法国第一家咖啡馆直到 1671 年才开张,比英国晚了二十多年 。
法国咖啡馆颇具特色,多按主题分类,有哲学、艺术、文学等主题咖啡馆,人们能在此找到同好。伏尔泰等启蒙运动关键人物钟情摄政咖啡馆,马奈等艺术家偏爱盖尔波瓦咖啡馆,这里还是印象派的聚集地。
在当时,文人若不常去咖啡馆,可能错失诸多机会,巴尔扎克就曾调侃:“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
梵高生前渴望在咖啡馆办画展,为此特意讨好女店主,还为她画像,可惜开展前一天,两人吵架,画展泡汤。
梵高《夜间咖啡馆》
到 1750 年,巴黎咖啡馆多达六百多家,临街咖啡馆一有动静,便能涌出数千人。1789 年,正是咖啡馆里一位老兄高呼 “去占领巴士底狱”,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 。
再看英国,1650 年,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在牛津开业,1652 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张,老板是亚美尼亚人。他在伦敦四处发传单,宣扬咖啡能治病、保胎等功效,生意火爆。这可惹恼了酒馆老板,他们联名投诉,政府遂将亚美尼亚老板驱逐。但本土商人嗅到咖啡商机,短短十年,伦敦咖啡馆数量飙升至 83 家 。
英国咖啡馆与法国不同,起初只允许男性进入,消费群体多为商人,店内贴满新闻、股市行情和贸易信息。拿破仑曾评价 “英国是小商人的天堂”,这话不假,英国商人在咖啡馆里成就了不少大事,如劳埃德咖啡店的保险销售员联合创立著名的劳合社,伦敦证券交易所也由常聚在同一家咖啡馆的交易商联手创办 。
不过,因咖啡馆禁止女性入内,英国女性联名抵制,还写了《妇女反咖啡请愿书》,称咖啡让男性身体变差,会致英国断子绝孙,男性则对此嗤之以鼻 。
如今,全球咖啡文化深受美国影响,美国是全球最大咖啡消费国,世界一半咖啡都被美国人喝掉。但早期美国人喝咖啡方式颇为奇特,他们倾向煮咖啡,为去除咖啡渣,会在两勺咖啡粉中加入热水、鸡蛋清、鸡蛋黄和鸡蛋壳,一同煮十分钟,这般做法,咖啡口感可想而知 。
二战后,随着麦斯威尔、雀巢等大公司崛起,速溶咖啡和代泡咖啡逐渐取代传统煮法。美国文化注重效率与便捷,人们不太在意咖啡本味,只求方便。
大公司逐利,导致市面上咖啡品质参差不齐,不少美国快餐店甚至将咖啡作为买快餐赠送的免费饮料,曾经象征社会地位与阶层的咖啡,沦为廉价饮品 。直到星巴克兴起,局面才得以改变。
星巴克从意大利咖啡文化中汲取灵感,结合美国人口味,推出丰富多样的咖啡饮品,连名字和尺寸都营造出高级感,如馥芮白、玛奇朵、星冰乐,还有红茶拿铁、抹茶星冰乐等多种口味。
人们去咖啡馆,一坐大半天,真只为那杯咖啡吗?也许更多是为了在喧嚣中寻得一方宁静。
#历史##历史冷知识#
文章素材来源张渔顽
来源:古书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