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江南的一缕炊烟——读吴世渊《大宋台州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0 17:39 1

摘要:近年来,宋史成为热门话题。宋代距当代不到千年,留下的文献与文物多,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尤其是南宋时期,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杭州成为都城,地位特殊,浙江人才辈出,自然值得自豪。而宋代的第一文化牛人苏轼,在杭州当过市长,对当地的发展贡献巨大,人们自然愿意

潮新闻客户端 赵宗彪

近年来,宋史成为热门话题。宋代距当代不到千年,留下的文献与文物多,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尤其是南宋时期,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杭州成为都城,地位特殊,浙江人才辈出,自然值得自豪。而宋代的第一文化牛人苏轼,在杭州当过市长,对当地的发展贡献巨大,人们自然愿意津津乐道。史学家陈寅恪曾言,中华文明,至赵宋于造极。我们现在的文化与习俗,都打着深刻的宋代烙印。相比于其后明、清两代的严酷禁锢,宋代政治开明、文化昌盛,在广开言路方面,同现代文明也有较多的契合,激起人们更多的好奇。人们希望对宋朝的人与事多一些了解,也是自然之事。

宋代因为商业印刷的繁荣,留下的文字记录,相对较多。台州最早的地方志为宋代的《嘉定赤城志》,是现存最早的地方总志,也是全国著名的州志范本。尽管年轻人普遍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能够轻松读懂文言的人,毕竟不多,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整理出适合当代人阅读的内容,以一个州府为视角,再现宋代祖先们的生产、生活,再现人间烟火,却是一个难题。 最近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吴世渊新著《大宋台州城》,即是一部全新介绍宋代士农工商各界人生活的书。作者以一个记者的眼光,以一个州城为样板,为读者描绘了南宋时期江南人民的鲜活画面。 就记录的本质而言,记者就是史官。历史是新闻的汇聚编辑,只是记者记录的是当代史。吴世渊是台州日报的文化记者。平常的工作是记录当下的社会,而这一本书,则是记录数百年前先人的生活。作为记者,他与专业的史学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擅长记录的内容,必须尽可能地保存细节,更多地考虑了受众,让文笔生动有趣。 历史既是重现记录,更重要的是解释。常常听到的一句套话: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它说明,每一个当代人,都在以自己的视角来审视过去的人类经历,并希望从中发现规律,以期让自己生活的时代变得更好。 事实上,我们流传下来的历史很多,能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内容不多。历代传世的正史,更多地着眼于皇位的争夺与保卫,与平民百姓的距离比较远。而《大宋台州城》的内容,以普通读者的视角,除了关注帝王将相,目光更多地投向平民,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还原当年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大宋台州城》将宋代时期台州最重大的事情,当代读者希望知道的内容,基本上都涉及了。 南宋的第一代君主是宋高宗赵构,他是唯一逃难到台州的皇帝,因他而起的传说故事在当地非常多。在《宋高宗驻跸金鳌山》中,作者将宋高宗从海路到台州、直至离开的十几天经历,大诗人李清照一路追随而来,却未能面圣等事,以史学的严谨与新闻的生动,正本清源地复盘了一次“高宗南巡记”。 戏曲演义上经常出现的“皇帝免死金牌”,究竟有没有?连明太祖朱元璋也有同样的疑问。事实上,种免死金牌,南宋的时候,就在台州的钱家,大诗人陆游小时候也见过。它是唐代唐昭宗赐给钱镠的,表彰他对朝廷的忠诚。此牌筒瓦形,铁质鎏金书,共300多字,内容是,我大唐皇帝李晔向你钱镠保证,你可免死九次,子孙可以免死三次。一般刑罚,一概免去,官府不问。大唐灭亡后,钱家为保吴越百姓免于战乱,纳土归宋,同样受到了优待。宋代皇帝没发金牌,却以行动给钱家以荣耀。编于宋代的《百家姓》,第一句即是“赵钱孙李”,将钱姓置于皇姓之后的第二姓,以彰显其家族之尊隆。入宋之后,唐代的“免死金牌”依然保留在钱家。金国攻灭北宋后,皇室贵族纷纷南渡,皇亲国戚的钱家,也从开封避难到浙江,作为钱氏子孙的钱忱的母亲,同时也是宋仁宗公主、宋高宗曾祖姑母的鲁国大长公主,带着祖上的宝物定居台州府。这块“免死金牌”从此一直在台州。明代的时候,朱元璋让钱家后人带金牌给他看过,照样做了很多,赏给功臣。后来,钱家的子孙钱用勤犯了经济罪,其子为了救父,带着唐代的金牌面见朱元璋求情。朱元璋看在唐代皇帝的面上,破天荒地免去了钱用勤的罪责。这也是此“金牌”唯一起过的作用。见过此金牌的后世皇帝有: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清乾隆等。作为文物,它数历磨难,所幸均得天佑。新中国建立后,钱家后人将其赠给浙江省文管会。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国家博物馆。这块金牌的故事,在书中都有清晰的记录,澄清了民间的许多讹传。

宋代之所以为后人所赞扬,其中原因之一,是社会的阶层流动之路顺畅。一个农家子弟,可以通过家庭和自己的努力,用科举考试的方式,跃升到士绅阶层。当时号称朝廷“辅郡”的台州,有多少人参加科举呢?有明确记载的南宋嘉定年间,台州的应试考生达到8000人。尽管竞争激烈,非常内卷,但南宋年间,台州考上进士的人数达到569人,位列浙江第四。当代考生认为高考太卷,如果对比一下南宋士人,可能心头之气会平和一点:今人难,古人也难! 现在的台州有600多万人。那么,在南宋时期,同样的地方,生活着多少人?《大宋台州城》告诉读者:100万。世上有富人,自然也有穷人。我们现在的福利制度,在宋代就已有雏形。当时政府经营的“养济院”,是收留孤寡老人、残疾人的福利院。作为公共墓地的“漏泽园”,是官方经营的贫困家庭和无主遗体的安息地。“安济坊”是穷人的福利医院,等等。书中对这些事关百姓的事,一一细细道来。这些便民政策如何落实、经费如何筹措等,同样值得当代人借鉴。 历史是人性的舞台,也是人性的镜子。真实的历史与民间传说不同。有时候,传说又可以推动史实的传播。历史的魅力在于,对同样的史实,后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当时的朱熹与唐仲友都与台州有交集,并对台州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作出过贡献,同时,俩人又是政敌,相互告御状,最后是两败俱伤。但在民间传说里,以明代凌濛初话本小说《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妇著芳名》为代表,明显地尊唐贬朱,以俩人的权斗作为了背景,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坚守道义的侠女歌妓严蕊的崇高形象。根据这篇传奇改编的地方戏曲很多,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演绎,严蕊俨然成了中国民间的“桃花女神”,已位列仙班。但是,这桩公案究竟谁是谁非?唐仲友市长对台州有哪些贡献?读《朱熹弹劾唐仲友,背后水很学》《朱熹与台州》《唐仲友造桥刻书》等篇章,让人不禁对官场争斗,发一声叹息。 南宋的杭州,是中华的文化中心。这此大背景下,台州为什么能成为宋版刻书业的重镇?台州的四个状元郎有什么奇闻逸事?出身台州平民的宰相谢深甫靠什么上位?皇后谢道清为什么任命文天祥为丞相后又向元兵签署投降书?这些疑问,书中都有详解。事过数百年之后,我们可以用更加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南宋的历史,以及这段历史给后人的启示。历史的魅力在于,即使是相同的史实,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作出不同的解释。 每一个宋代的州府,都是宋代的一部分。要想了解几百年前的宋代,不妨翻开《大宋台州城》,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台州府。宋代的北方,常常升起黑色的狼烟,在南方,更多的时候,飘起的是乳色的炊烟。狼烟现在已不可见,那时的炊烟,同现在并无二致,都让人亲切与喜爱。炊烟,才是人间应有的景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文笔极为干净、明快,让对汉语有洁癖的人,一读而不能罢休。 2025年4月15日于钱江西兴古渡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