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宋代示弱对百姓好,能让人口暴涨 示弱真的这样好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16:27 1

摘要:我上网查了一下历朝历代人口的变化情况,发现西汉刚建立的时候,人口大约1500万。到西汉末年,人口将近6000万。增长了4500万,增长率将近300%。

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个视频,以历朝历代人口的变化为例,说汉唐强大,人口发展缓慢。宋代示弱,人口迅速增长。

真的是这样吗?

(一)

我上网查了一下历朝历代人口的变化情况,发现西汉刚建立的时候,人口大约1500万。到西汉末年,人口将近6000万。增长了4500万,增长率将近300%。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人口大约2500万,到唐玄宗天宝年间,达到9000万。增长了6500万,增长率达260%。

宋代刚建立的时候,由于五代动乱,人口下降到大约1420万。到宋金时期,也就是北方为金统治,南方为宋统治时期,加上大理、西夏等国,人口高达1.4亿。这个增长确实是够厉害的。14000万-1420万=12580万。增长了886%。

如果,单看这个数据,宋朝的人口增长速度确实是极其惊人的,好像示弱对老百姓真的挺好的。

(二)

从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到宋金时代结束,经历了316年。这期间人口的快速增长,恐怕不能完全归结于示弱政策。示弱固然能苟且偷安,换来暂时的和平安定,但是埋下的祸患也是很大的。

从政治上讲,宋代的示弱,直接把汉民族政权给葬送了。金兵大举南侵,京城汴梁沦陷,徽钦二帝父子被虏,北宋宣告结束。南宋小皇帝,偏安一隅,暖风吹得游人醉,错把杭州当汴州。之后,蒙古族在打败辽金之后,迅速南下,南宋政权土崩瓦解。紧接着,元朝政权建立,整个汉民族迅速沉沦,开始了被统治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汉族人在元代是什么地位?是遭受制度性歧视的。这样说吧,就是一个地区的行政一把手必须是蒙古人,二把手必须是色目人,其他干具体事务的官职才是汉人和南人。

色目人就是契丹、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人。那也是比汉人地位高一等的。南人是长江以南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他们这些人地位最低。

在法律上,元代对于汉民族百姓是非常不公平的,蒙古人和汉人发生争执,蒙古人可以动手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能向官府申诉,而官府的掌权人又都是蒙古人,结果不难猜想。

最可怕的是,元朝统治不仅不遵循于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反而通过建立严格等级制度来压制汉人。他们废除了科举制度,并要求汉人改用蒙古风格的名字,意图消除汉族人的文化血脉,改变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元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都是严厉打压的,他们推崇的是喇嘛教等等。

元朝消灭了南宋,建立统一政权后,人口锐减到7000万。原来1.4亿人口,那7000万哪里去了?死于屠杀,死于战乱。

元朝统治了97年,中间人口有所增长,巅峰时期达到9000万。但是元朝统治野蛮,皇帝经常换,对百姓压榨搜刮严重,多次遭到暴力反抗,国内战乱不断,老百姓生存艰难,自顾不暇,人口持续下降。到元末明初,人口已经不足6000万了。

看到这个数字,你是不是感到触目惊心!宋朝一示弱,金家野心膨胀了,元家野心也膨胀了,都想统治天下了。结果,元灭金,又灭宋,建立元政权,压迫汉族人。有反抗就镇压,反抗越厉害,镇压越残酷。元帝国大一统政权建立之后,只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就把8000万人口弄没了。

这就是示弱的代价呀!这8000万人口需要多少年平安稳定的社会,才能繁衍出来?

(三)

示弱换来的平安都是虚幻的,都是暂时的爽快,而把危机掩盖起来,使其潜伏下来。但是潜伏的危机总要显露出来的。危机一旦爆发,则不可收拾。

汉唐的强盛,换来的是八方来朝,换来的是民族的交流融合。那时候,人口基数太小,生产力水平又大低,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好像赶不上宋朝。

宋代人口迅速增长,原因很多。由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动乱,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人们为了保证香火延续,普遍实行早婚早育,抓紧繁衍人口。四世同堂很常见,五世同堂不稀罕。同时,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推广稻麦复种制,引进占城稻,兴修水利,也大大提升粮食收入。城市手工业发达,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兴盛,为大量人口就业提供了机会。还有医学也有了较大发展,防病治病能力大大提升,有效地降低了人口死亡率。如此等等,都是人口快速增长的因素。因此,简单地把宋代人口快速增长,归结为示弱,是一种错误归因,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四)

在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上,从来不需要示弱。这一点,在北宋时期就被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入侵者的得寸进尺,贪婪无度、欲壑难填,是人性的本质决定的。

著名学者苏洵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六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还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文章表面上是写战国时期六国破灭的悲剧,实际上是批评宋朝统治者对外族入侵总是采取“示弱”态度,后患无穷。

你查阅历史课本就知道,无论是北宋皇帝,还是南宋皇帝,都是喜欢搞“输币求和”这一套的。北宋和西夏定澶渊之盟,每年给人家送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到了南宋则是向金称臣,每年给人家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而且到后来,不断加码,一次犒军银,就达到300万两银子。真是花钱不心疼,只要人家不侵犯就好。奴颜婢膝到这种程度。

钱从哪里来?民脂民膏啊!这能算是对老百姓好吗?

(五)

新中国建立之后,从来不向任何外部势力示弱。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示弱,给帝国主义立规矩,威势逼人,反而让帝国主义害怕了。连美国总统尼克松也上门弯腰鞠躬了。这就是大国气象。新中国的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示弱求饶得到的。

如今,有人却在宣扬示弱言论了,宣扬投降是代价最小的了,却在为主张投降割地的胡适正名立牌坊了。真的是多多怪事!

润之思想在,光焰万丈长。当特朗普疯狂同中国打贸易战加关税的时候,我们的外交官员,用伟人当年说过的话开始反击了。我们在建国伊始,国力空虚的时候就没示弱,今天更不会示弱。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大国风采不能靠示弱。宣扬示弱对老百姓有好处者,实际上就是在放毒,在欺骗,在蛊惑人心。

来源:闲坐听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