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于9月19日在长春隆重开幕,本次展会集中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最新成果,多项"首次"亮相的装备引发全球关注。本报告通过对公开展示装备的系统性分析,特别是针对首次详细公开的"承影"战术机甲,深入剖析了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现状
2025年中国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于9月19日在长春隆重开幕,本次展会集中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最新成果,多项"首次"亮相的装备引发全球关注。本报告通过对公开展示装备的系统性分析,特别是针对首次详细公开的"承影"战术机甲,深入剖析了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1 展会概况与背景介绍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于9月19日正式开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追梦空天、制胜未来",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验最新颖的一届航空展览。展会集中展出了百余型空军现役战机、地面装备及退役经典装备,多个"首次"亮点引发高度关注。作为展现中国航空实力的重要窗口,中国空军在本次活动上全面呈现了空军装备体系化水平,展现了以歼-20等先进战斗机为核心,预警、电子战、运输等多机型协同,涵盖制空、对地、对海等多任务的现代化作战体系。
回顾从2011年首届航空开放活动中歼-10战斗机的静态展示,到今年歼-20战斗机首次公开地面静态展示,可以清晰观察到中国空军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脚步。军事专家张学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长春航展展出的现役装备都是成体系展示,涵盖了教练机、战斗机、无人机、直升机、预警机等众多机种。" 这种体系化展示方式体现了中国空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理念的发展与成熟,展示了从小体系能力到大规模体系化作战的完整架构。
2 承影战术机甲详细分析
在本次航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当属2019年后再次亮相的"承影"战术机甲模型。这款装备代表了中国在未来作战概念方面的前沿探索,虽然官方将其定义为航空科幻IP"南天门计划"中的设定,但其展示的技术可行性和设计理念值得深入分析。
2.1 设计背景与起源
"承影"战术机甲是由中航环球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自主构建的航空科幻IP南天门计划中的设定。在"南天门计划"的叙事背景中,在中国击落未知文明无人飞行器"潘多拉号"之后,世界逐渐进入到一个未知威胁相对较低的发展时期。由于对未知外星文明和"硅基生命体"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应的战略防御计划也在有序地进行着。"南天门计划"的核心是组建一支由"大型战略空天载机平台"、"空天战机"、"战术机甲"构成的三位一体全球性综合战略防卫体系。
2043年,作为"南天门计划"组成部分之一的"承影工程"被正式提出并迅速展开。虽然这一背景具有科幻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承影"战术机甲的1:1模型曾亮相于2019年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与2019年长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获得了广泛关注。这表明该概念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科幻构想,进入了技术验证和展示阶段。
2.2 技术参数与性能特征
根据公开数据,"承影"战术机甲具有以下技术特性:
表1:承影战术机甲核心技术参数
参数类别具体数据机体高度5.2米最大高度6.7米战斗全重18吨最大作战速度280公里/小时动力系统3组高密度电源阵列,2组矢量喷射推进器行进模式低空飞行或步行两种模式"承影"战术机甲的多项关键技术,如动力、武备、材料借鉴了大量同时期空天武器装备的最新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灵活使用低空飞行或步行两种行进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通常以多机群行动为主,可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目标特性灵活地调整战术。
2.3 武器系统与作战能力
"承影"战术机甲的武器系统设计体现了多用途作战理念:
导弹系统:配备2组4联多用途导弹发射器,可发射特种高速穿甲弹。这种配置使单个机甲能够同时应对多个目标或对单一目标实施饱和攻击。
能量武器系统:搭载1门激光速射炮和1门背负式脉冲粒子加速炮。脉冲粒子加速炮具有破甲能力,使其具备反坦克和反装甲车能力。
集群作战能力:设计初衷是作为"轨道空降作战单元",即"机甲空降兵"。通常以多机群编队形式执行任务,可根据战场环境调整战术配置。
5.2米的机身高度设计被普遍认为可以使机甲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优先的开火主动权和更强大的攀爬能力,以及在复杂地形的作战能力。命名"承影"源自上古名剑典故,暗示了该机甲可能具备的"隐藏属性"。承影剑传说中是一把能够"隐形"的剑,只锋利到只能看到剑柄,看不到剑身。这引发了关于该机甲可能具备雷达隐身特性或执行特种突袭任务的推测。2.4 作战概念与战术运用
在"南天门计划"的设定中,"承影"战术机甲主要承担对抗硅基生物的任务。作为无人武装机甲,与第一代有人驾驶战术机器人相比,具备无人自主集群作战与大规模量产的优势,以轨道空降为主要战术,能通过空天运输载具在1小时的时间内快速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
2045年设定背景中,该机甲群参与代号"昆仑"的轨道防御作战,成功拦截外星硅基生命体第一波次攻击。虽然这一设定具有科幻色彩,但其背后的作战概念值得关注。设想在传统战场上,敌人的机场本来还很安静,突然从天而降一批承影无人机甲,对着机场实施火力输出,一个导弹齐射就是四十发导弹,足以使整个机场在瞬间化为火海。
3 其他重点装备亮点
本次航展中,除"承影"战术机甲模型外,还展示了多款先进装备,体现了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全面性和体系化特点。
3.1 空军主力战机
歼-20隐形战斗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首次进行静态展示,直观展示其高隐形特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特点。歼-20采用升力体边条翼鸭式气动布局,在静态展示中展现了可全动的鸭翼和垂尾,这种设计为歼-20提供高升阻比的同时,还带来了优秀的机动性和操纵性。近距离观察可以看到,歼-20的表面十分平滑,铆钉和接缝的处理也很精细,体现了先进的制造工艺。
歼-16战斗机:现场演示垂直机动空战,展现实战化训练成果,全方位呈现空军装备体系化水平。与运油-20A编组展示空中加油能力,体现了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歼-10C战斗机:我国自主研发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强大的体系协同作战以及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等能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歼-10C飞机进行了飞行表演,展示了其优异的机动性能。
轰-6K轰炸机:轰炸机编队首次进行通场飞行表演,两架轰-6轰炸机以双机编队的方式进行低空通场飞行,展现了大国重器的威武英姿。
3.2 直升机系列
本次航展有四型直升机亮相静态展区,其中三型都参加了九三阅兵:
表2:长春航展主要展示直升机型号及性能
机型类型主要功能特点直-20KA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投送突击部队或特种部队,营救飞行员可进行低空快速飞行,进行一定程度的火力压制,战场多面手直-10K武装直升机对地打击采用串列式双座座舱,机炮可与飞行员头盔结合,"看哪儿打哪儿"直-9WA侦察与火力支援直升机侦察能力和火力支援加装雷达罩和光电探头,可挂装反坦克导弹和机炮吊舱直-8KA大型运输直升机运输尾部设跳板,可便于人员快速进出和小型装备如全地形车进入货舱3.3 无人机系统
中国在无人机领域起步很早,这次活动中展出了歼-6无人机。现场展板说明显示,它于1995年首飞成功,表明中国空军很早就开始推进无人智能化装备的研制。歼-6无人机是在歼-6战斗机基础上,取消机炮武器系统、副油箱、弹射座椅等设备,改装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驾驶仪,增加机翼挂架,增设地形匹配导航系统。该机可作为攻击机和训练靶机,供战斗机飞行员和高炮、地空导弹、雷达操纵人员演练和打靶。
经过30年发展,如今攻击-1、攻击-2、无侦-7、无侦-10等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已经是中国空军现役主战装备,无论是作战手段还是侦察能力、体系作战效能都得到极大提升。在九三阅兵式上还展出了更多类型的解放军现役先进无人机,包括西方高度关注的隐形无人僚机和无人制空作战飞机。
3.4 地面装备体系
本次航展还展出了地面装备体系,包括:
408H远程警戒雷达:主要用来独立担负中高空远程警戒监视和目标指示任务,为航空兵作战和国土防空作战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雷达情报。
指挥控制装备:可以实现战役、战区作战地域范围的通信保障、战场指挥协同以及技侦情报,进而为空中战斗机和地面防空导弹等其他作战装备提供关键支持。
"红旗-2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我国自行研制的全天候中高空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打击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和中高空无人机等目标,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机动作战能力。
"红旗-9B"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属于新一代国产中远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拦截集群突击和强电磁干扰条件下的空袭兵器,是我国国土防空反导作战的骨干装备。
空降兵展示了多种武器装备,包括多种空降装甲装备、全地形车、轻武器和侦察情报装备等。这些装备包括ZBD03轻型履带型步兵战车、空投型履带120毫米迫榴炮(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降型火力压制装备)、6×6全地形车、反坦克装备、指挥控制装备、侦察情报装备和单兵班组装备。4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通过对2025年长春航空展展出装备的分析,可以洞察中国空军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无人智能化、隐身化和高速化。
无人智能化是中国空军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种无人机的实战价值高,可在高危险性环境下作战,为后续作战提供重要支撑,还能消耗对方弹药,降低对方作战能力。从1995年首飞的歼-6无人机到现在的攻击-2、无侦-10等不同型号的无人机,中国空军在无人智能化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隐身化方面,中国空军正在不断发展隐身化装备,构建隐身作战体系,尽可能实现穿透性打击,避开对方雷达探测和拦截。比如采用隐身飞机和干扰飞机构建小体系,也可构建不同隐身飞机编队,还能发挥三代半飞机弹药优势,构建混合小体系。歼-20后续的歼-20A是基于作战需要、面临的威胁以及装备运用定位,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而成。这种迭代更新完善机制可大大压缩装备战斗力生成时间。
高速化趋势体现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上。目前这类装备尤其高超音速武器很难拦截,跟踪拦截需要完整庞大体系支撑,若规模化运用高超音速武器系统,拦截难度会非常大。
"承影"战术机甲虽然目前被定义为科幻IP概念,但其展示的技术方向和作战理念值得关注。它体现了中国在未来作战概念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将轨道空降、无人自主集群作战和多模式机动等前沿概念融合到装备设计中。从模型展示到实际装备的发展路径在中国军工领域已有先例,如"几年前歼36也只是个模型",这表明未来"承影"战术机甲有可能发展为实际作战装备。
5 结论与建议
2025年长春航空展全面展示了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空军正在从"传统空军"向"战略空军"转型的趋势。展出的装备体系涵盖了从传统作战平台到前沿概念武器的完整谱系,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全面实力。
"承影"战术机甲作为本次航展最受关注的展品之一,虽然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但其体现的创新理念和技术探索值得密切关注。它代表了中国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思考,特别是对无人集群作战、轨道突击和多模式机动平台等概念的实践探索。
建议持续关注"南天门计划"相关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其中提到的"鸾鸟"空天母舰和"玄女"空天战机等概念平台的进展。这些概念虽然目前具有科幻色彩,但可能反映了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技术探索方向。
同时,本次航展展示的实际装备表明,中国空军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作战装备体系,涵盖了教练机、战斗机、无人机、直升机、预警机等众多机种。这种体系化发展模式使中国空军能够满足在不同作战任务中的需求,体现了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进步。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