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神奇了!这就是水龙卷吗?”世界气象日当天,一直播间内网友们连连刷屏,直呼“有趣”“好玩儿”——这正是原创科普图书《水娃娃洞庭奇旅记》的首发直播现场。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田卓灵
通讯员欧阳红
“太神奇了!这就是水龙卷吗?”世界气象日当天,一直播间内网友们连连刷屏,直呼“有趣”“好玩儿”——这正是原创科普图书《水娃娃洞庭奇旅记》的首发直播现场。
通过寓教于乐的讲解,一群岳阳科技工作者们向观众揭秘水龙卷这一气象奇观背后的科学原理,引发网友热议,吸引4.6万人次参与互动,点赞超14万。这群人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时代的筑梦人,他们就是岳阳市气象学会的科技工作者。
立柱架梁 为制度革新筑牢根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度,是科学管理的顶梁柱,也是推进科普事业的压舱石。岳阳市气象学会深谙其道,多年来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为气象科普工作夯实根基。
制度的每一次细化,都是为了更高效的组织运转,更高质量的活动产出。为实现气象科普的长效化、规范化发展,学会陆续制定并完善了《民主决策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科普活动组织制度》等七项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我敢保证,每次开展学会活动,从方案审批到安全保障,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学会相关负责人翻开《科普活动组织制度》,向记者展示其中的每一处细节。
“制度是‘硬核内功’,唯有以制度筑牢根基,组织才能枝繁叶茂。”岳阳市气象学会会长李良文介绍,近年来,学会还着力推动内部流程标准化管理,每年如期完成年检,严格科普项目审批与实施监督,不断探索制度落地与活动实际的紧密融合。
气象万千 以科普盛宴跨界破圈
科学传播,不只是讲知识,更是讲方法、讲情感。秉持“润物细无声”的传播之道,岳阳市气象学会近年来共组织专题科普活动50余次,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创新、联合联动、夯实基地、提炼宣传”的“二十字科普方针”。
——内容丰富是基础。科普不仅仅是传授“云雨风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气象与百姓生活紧密结合。“台风来了窗户怎么关?”“雾霾天适合锻炼吗?”在学会工作人员们眼中,“气象+生活”的内容往往更能引发共鸣。原创科普图书《水娃娃洞庭奇旅记》、微型气象百叶箱模型……只有联系着丰富生活经验的知识才能走入孩子们的心中,点燃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向往与热情。
——形式创新是抓手。线上线下融合、讲授答题并用、进校出站联动……这些方式大大拓宽了科普覆盖面。2023年11月,白杨坡小学“行走的课堂”研学活动将课堂搬进了气象站,孩子们亲手操作观测仪器,在互动中认识风云变幻。短视频《梦》《前方》更是从全国科普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岳阳气象“出圈”的代表。
——联合联动是延展。近年来,学会积极与市林学会、健康管理协会等单位联动,在儿童节联合海事局科普水上安全知识,在临湘为大熊猫的“食材”苦竹现场“问诊”,在奇家岭社区带领留守儿童走进百年老站……共同打造跨学科、多维度的科普场景,让气象科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夯实基地是保障。目前,岳阳市气象教育基地已累计投入超过200万元,建设成集教育、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科普场所。百年老站和洞庭湖气象科普馆则强势进入岳阳市科协科普场馆联盟,双双成功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科普基地,成为岳阳“科普地图”上的明星地标。
——宣传提炼是升华。近三年来,学会组织开展的每场活动不仅有现场传播,更有媒体联动和深度总结,目前已在《中国气象报》《新湖南》《岳阳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新闻稿件30余篇,广泛传播科普成果与经验,形成示范效应。
群星闪耀 为人才矩阵聚才赋能
每一场科普盛宴的背后,都凝结着幕后人员的努力。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校园课堂到网络云端,岳阳市气象学会的科技工作者们始终以“润物无声”的坚守,让气象知识如春雨般浸润市民群众的心田。
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岳阳市气象学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价值、能力、贡献”并重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宣传先进典型,表彰优秀人才,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气象星光”熠熠生辉:一位会员被推选为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专家,一位青年获评湖南省气象局“优秀科技青年”,一位科普能手荣膺岳阳市“优秀科普工作者”称号,还有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被评为“岳阳市气象学会十佳会员”……
在他们中,有的人扎根基层,十年如一日走村入校传播气象知识;有的人勇攀科研高峰,将复杂的气象模型通俗化为“生活贴士”;还有的人则化身“主播”,用短视频和直播打开科普“第二战场”。正是这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科普队伍,点燃了岳阳群众对气象的兴趣,也照亮了洞庭湖畔一颗颗追“光”前行的心。
从“写在纸上”的制度到“活在人群”的实践,从“课堂上”的传授到“直播间”的分享,岳阳市气象学会用实干和创新描绘出了一幅气象科普的生动画卷。
“科普的目的,从来不是‘讲了多少次课、发了多少份资料’,而是看‘影响了多少人、改变了多少观念’。它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风,是激发求知欲的火苗,更是提升群众素养的阶梯。”李良文表示,未来,他们仍将肩负使命,追光前行,助力岳阳成为公众科学素养新高地,让气象这门“看天的学问”,走进千家万户,照亮百姓生活。
来源:岳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