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按需种菜”!梅里斯这家企业让黑土地长出 “定制化” 财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10:28 1

摘要:在中蓝食品的种植基地办公室,来自国内外的定制订单数据都汇总在这里:日本客户定制的青刀豆、菘菜、油菜,韩国商超预定的土豆丁、油炸薯条、西兰花,国内餐饮集团定制的油豆角、黄金勾……“今年3000亩青刀豆种植,全部对应明确的定制订单。”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凤杰翻开种植计

五月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地回暖

雅尔塞镇奈门沁村的千亩良田上

三台青刀豆专业种植机械

正伴着引擎轰鸣来回穿梭

施肥、点籽、铺滴灌带

覆膜、覆土一气呵成

在农机手熟练操作下

每天可完成近百亩种植任务

这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正是黑龙江中蓝食品有限公司

以定制农业为引擎

串联起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

勾勒出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生动图景

定制订单“置顶”春耕计划

从“种什么卖什么”到“要什么种什么”

在中蓝食品的种植基地办公室,来自国内外的定制订单数据都汇总在这里:日本客户定制的青刀豆、菘菜、油菜,韩国商超预定的土豆丁、油炸薯条、西兰花,国内餐饮集团定制的油豆角、黄金勾……“今年3000亩青刀豆种植,全部对应明确的定制订单。”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凤杰翻开种植计划表,每块田块都标注着对应的客户编码和质量标准,“比如出口日本的青刀豆,从播种密度到采摘时间都有严格参数,我们按单定产、按标种植。”

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凤杰站在田埂上介绍,预计 5月中旬完成全部播种,7月初头茬青刀豆即可采收,紧接着二茬将抢种白菜、西兰花等叶菜类蔬菜,实现“一年两熟”的高效轮作。这种“订单前置”的种植模式,让农户彻底告别市场波动风险。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的定制协议中,不仅明确保底收购价格,更嵌入质量追溯条款——每亩青刀豆的种子、化肥、农药使用记录,都会同步上传至定制客户的监管系统。“去年靠定制订单,农户亩均增收5600元,今年预计种植蔬菜7000余亩,涵盖6个品类20余种蔬菜,农户增收更有保障。”张凤杰说。

▲2024年7月 种植基地青刀豆收获场景

全链条定制化生产

从“田间”到“餐桌”的标准对话

沿着田间水泥路前行3公里,中蓝食品的智能化加工厂区内,11000㎡净化车间里,三条自动化生产线悄然运转。出口日本的青刀豆需经历128项农残检测,企业自建9000㎡智能冷库和50辆冷链车队,从采摘到入库全程锁鲜,20分钟极速加工让营养流失趋近于零。

“从种植到加工,我们建立了127项定制化生产标准。” 公司董事长刘永涛介绍,企业的“双模式定制体系”——既面向农户提供“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的标准化种植方案,又为客户打造“品种定制、规格定制、包装定制”的柔性加工服务。今年,企业定制产品销售占比将达到80%以上,其中青刀豆、油菜、菘菜深受日本客户欢迎。

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下建成的油炸薯条和速冻南瓜生产线,更是定制农业的“实力担当”。“某国内连锁快餐品牌要求薯条长度必须在8~10厘米,我们通过智能切割设备实现精准加工。”刘永涛说,这种 “按需生产”模式让加工转化率显著提升,蔬菜附加值较初级农产品提高3倍以上。

定制品牌“破圈”

从“代加工”到“创品牌”的价值跃升

在齐齐哈尔百货大楼生活超市,“天喜农”牌速冻蔬菜专区格外醒目。今年2月,黑龙江中蓝食品有限公司与百货大楼生活超市成功对接,建立了快速稳定的“农超对接”合作关系,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从地头到市场再到百姓餐桌的“绿色通道”。“百大对于食品的引进非常严格,经过我们考察发现,天喜农品牌油豆角、黄金沟非常符合,本身是绿色食品,销量也很可观。”超市理货员杨静介绍。

定制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双向定义”产品价值 ——既为客户提供专属解决方案,更通过定制反哺品牌建设。中蓝食品正在申请的7个绿色食品认证,全部围绕定制订单的核心品类展开;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打造“互联网+定制农业”发展模式,将国内外客户接入互联网平台,实现从土壤检测、生长监控到成品溯源的全流程可视化。“客户可以通过平台查看种植基地的各项数据,透明化服务让我们拿到了长期订单。”刘永涛说。

定制农业 “破局” 三产融合

从“单一链条”到“生态闭环”

在中蓝食品的发展规划里,定制农业的辐射效应正在重塑产业生态:种植端,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推动形成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工端,针对国内新兴的“预制菜”风口,研发团队正在开发“青刀豆速食汤料包”“黄金勾炖排骨半成品”;销售端,除了传统的“农超对接”“出口贸易”,更开辟了“企业专属菜园”定制服务——客户可预约认养菜地,实时查看青刀豆等作物的生长过程。

这种“需求倒逼供给”的定制模式,正催生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2024年,企业通过定制农业带动500 余农户参与种植,吸纳200余人在加工车间、冷链物流岗位就业;今年规划的7000亩蔬菜种植中,一部分将用于芦笋、七彩椒等特色品种试验,全部对接高端定制市场。“定制农业不是简单的‘订单农业’,而是通过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让每个环节都能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刘永涛说。

中蓝食品的实践,正是梅里斯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梅里斯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集群、完善冷链物流,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当暮色降临,奈门沁村的田间地头仍有农机作业的灯光闪烁。这片黑土地上播下的青刀豆种子,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作物,而是承载着定制农业密码的“产业芯片”。从按需种植到按需加工,从产品定制到模式定制,中蓝食品的实践证明:当农业插上“定制化”的翅膀,既能让农户端稳 “增收碗”,更能为乡村振兴打开“价值空间”——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梅里斯三产融合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聚焦梅里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