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仁湾街道:一村一品“活春水” 产业融合绘富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22:32 3

摘要:永州大地有一方神奇的沃土,油茶林与稻田相拥,产业基地成片,这里没有刻板的帮扶模板,只有因地制宜的精准布局;不见单维度的产业堆砌,唯有全链条的融合共生。永州市冷水滩区仁湾街道用“一村一品”的智慧,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思维深度融合,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文/图/视频/曾如蔓 徐远钢 刘海洋 刘滨国

永州大地有一方神奇的沃土,油茶林与稻田相拥,产业基地成片,这里没有刻板的帮扶模板,只有因地制宜的精准布局;不见单维度的产业堆砌,唯有全链条的融合共生。永州市冷水滩区仁湾街道用“一村一品”的智慧,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思维深度融合,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立体振兴图景。这片土地正以“造血式”发展的韧劲,破解着集体经济薄弱的历史命题,书写着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仁湾答案。

里湾村有机山茶油基地。

仁湾街道切实发展村集体经济,深谙“无产业不振兴”,以“一村一品”策略精准落子。聚力打造一个万亩有机油茶基地、一个三十万羽蛋鸡基地、一个十万羽走地鸡基地、一个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和一个“3A”级景区,以高质量乡村产业为引擎,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华南村300亩“仁湾香米”基地,龙江桥村100亩有机食用菌基地,里湾村5000亩有机山茶油基地,袁家村100亩稻虾共生基地……多元产业格局彻底激活了乡村经济“一池春水”,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罗建村风光。

龙江桥村风光。

坪西村依托近城交通优势发展3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主攻鲜食玉米、大蒜、胡萝卜等高需品种,年净利润预计达8万元,40%直接分红给农户,让村民共享舌尖上的红利。

金台村利用上千亩林地资源,打造400亩生态走地鸡散养基地。村支书带头,采用“统一进苗、分散养殖、保底收购”机制,预计出栏6万羽,年收入300万元。其鸡肉凭借优质口感已打入周边23个销售网点,成为当地知名品牌。

罗建村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种植中药材500余亩,预计年产量可达25万斤,让中药材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坪西村蔬菜基地。

金台村走地鸡养殖基地。

罗建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龙头企业牵引同样关键。雷叔叔山茶油作为扎根永州的国家级油茶产业领军者,拥有3万余亩欧盟有机认证的高产示范基地,集育苗、生态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其核心产品采用低温物理压榨与冷提技术,完整保留茶油活性营养,通过中国、欧盟等有机认证,以科技之力锁住自然精华。油茶产业的崛起,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24年全省油茶机械化生产现场会的成功举办,更让这片油茶林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

雷叔叔油茶示范园。

仁湾街道充分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以“农文旅商融合”为抓手,打造“现代农业+文化研学+生态旅游+商贸服务”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龙江桥村作为山水相依的生态福地,以土地生金、以文化铸魂、以生态引流、以数字赋能,创新农业产业、研学团建、野郊公园、休闲垂钓四大功能片区协同发展模式。

龙江桥村党群服务中心。

农文旅商综合体以现代农业破题,千亩高标准农田通过“稻鱼共生”“有机果蔬”模式实现产值跃升30%。田间地头升腾的不仅是稻香,更有“龙江优品”的品牌价值。通过电商直播、短剧带货助农增收,通过线上销售可带动群众增收百万元、集体经济预计增收超30万元,土地真正成为“生金沃土”。以文化铸魂,建成多个文化场馆,策划主题活动,吸引游客量同比增长50%。在这里,乡土文化不再是静态标本,而是可体验、可传承的活态IP,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龙江桥村高标准农田。

综合体的落地生根,不仅催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年接待游客预计可达5万人次、可带动消费超千万元,更在社会与生态领域结出硕果。吸引30余名青年人才扎根乡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成功打造“零碳乡村”样板。它正以融合创新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生动诠释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代化图景。

龙江桥村创客服务中心。

龙江桥村特色庭院。

仁湾街道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全域推进旱厕改造,仅龙江桥村就完成220户改造,全街道累计改厕1892户,实现从“将就用”到“讲究用”的跨越。全街道140.3公里硬化道路如银链串联15个行政村,农货出村、游客进村再无梗阻。硬件提升之外,文化软实力也悄然生长。田间党课、老党员讲故事等特色活动,让组织生活与农技培训、文化传承深度交融。“冬至暖阳节”“乡村音乐节”等新风活动频登省媒,文明乡风浸润千家万户。

群众娱乐活动。

如今仁湾,田畴织锦、山川焕彩,当有机山茶油通过欧盟认证走向世界,当“龙江优品”借直播电商飞入万家,当青年人才用创意与智慧激活古村,这里奏响的不仅是产业振兴的交响曲,更是一曲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奋进歌。从阡陌农田到产业绿洲,从传统农耕到农文旅商融合,仁湾以其融合创新的光芒、造血自强的韧劲、和美共生的智慧,在田野大地上书写着破解集体经济薄弱、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振兴密码”。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