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吃罢晚饭,带着儿子从公园散步回来,我发现父亲正在书房的台灯下写着什么,而且写得甚是专心,连我们回来的动静他都没有发觉。联想到父亲前阵子微醺时说起他年轻时也曾怀揣着一腔文学梦,我便猜测他很可能在悄悄搞创作。于是,蹑手蹑脚走到他身后去偷窥,这才发现自己揣测错了,与
▌崔红玲
吃罢晚饭,带着儿子从公园散步回来,我发现父亲正在书房的台灯下写着什么,而且写得甚是专心,连我们回来的动静他都没有发觉。联想到父亲前阵子微醺时说起他年轻时也曾怀揣着一腔文学梦,我便猜测他很可能在悄悄搞创作。于是,蹑手蹑脚走到他身后去偷窥,这才发现自己揣测错了,与其说父亲在“写”,不如说父亲是在“记录”,因为他笔下的内容正是我们当天所食的三餐:早饭为黑米粥、牛肉水煎包;午饭为猪肉韭菜饺子;晚饭为鸡蛋疙瘩汤、尖椒炒腊肠、烧茄子。后面详细地记录着我们当中谁喜欢哪道菜、谁不喜哪道粥。并备注饭后孩子们嚷嚷着要吃炸串,我因此叫了外卖。
正想打趣父亲的另类日记时,父亲也发现了我,像是一个隐藏了好久的秘密突然被发现的孩子一般,脸涨得有些红,赶忙合上日记本,宝贝似地要收到书桌抽屉里。
我不禁笑道:“老爸,您这日记,通篇记录的都是咱家的一日三餐,不仅寡淡无味,而且都是我们了如指掌的事,这还有啥好保密的?难道这篇只是拿来充数的,之前记录的都是当日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或感想?”的确,从小到大,父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都是“干大事”的,这样细小琐碎的事情,好像应该是母亲做的,父亲大概因此有些难为情。
父亲听后,瞪我一眼,索性也不藏了,将原本已经收到抽屉里的日记本又取出来递给我:“老丫头,你老爸我写的这叫饮食日记,懂不?没啥可保密的!”
我接过父亲的日记本,一页一页地翻看,果然每日的记录都如出一辙,全都是当天的一日三餐——“×月×日:早饭为小米南瓜粥、茶叶蛋、炒胡萝卜;午饭为炸酱面;晚饭为玉米面糊糊、清炒豆腐、青椒肉片。”“×月×日:早饭为黄豆豆浆、油条;午饭为米饭,做了酱排骨、蒜蓉娃娃菜、素三鲜、西红柿炒鸡蛋。”……顶多后面备注几行我们的食用情况,譬如,我油条比平时少吃了一根,我弟连着两顿没怎么吃青菜了,我姐这些天偏爱辣食……
见我疑惑,父亲又开了口:“你别小瞧了它,它就是咱们一家的健康账本,很有意义的!”顿了一下,又补充道,“通过它,我就能做好你们的饮食监控,发现让你们暴饮暴食的触发食物或触发因素。比如,是美味让你们吃到停不下来,还是因为赶时间或当时饿极了,才导致干饭时狼吞虎咽的,最后吃撑了。”
听了父亲的话,我不禁想到他挂在口头的“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要想活得好,不要吃太饱”,想到他总是在餐桌上提醒我们要细嚼慢咽,想到他会不动声色地通过调整三餐食物来纠正我们的饮食习惯,想着想着,一股股暖流从心中涌起,汇成幸福的河流,漫至四肢百骸。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